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体制论文,政治体制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和全国八届人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新体制的确立,必将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科教文卫体制改革以及各行各业的改革,对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学界同仁。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要大力发展全国的统一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并依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换脑筋”。就要从旧的、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观念和轨道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和转道上来。这样一种转变是一种社会机制的转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必将引起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将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状态、道德观念、是非标准等等重大转变。也必将引起政府职能,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人才交流、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等等重大改革。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用改革的精神实现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政治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使政治体制改革尽快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与要求,并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巩固和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该怎样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分开

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分开,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长期以来,党的领导被扭曲为一切权力由党来集中垄断,党处于专权地位。党包办一切,代替一切,党内生活缺乏民主,权力高度集中,最终集中于最高领导一人手里,形成个人专断。党的干部只效忠于党的领导,个人崇拜泛滥,广大干部不能对党的领导提出任何批评意见。党内存在宗派主义、小集团。党的宣传工具不讲真话,粉饰错误,掩盖和歪曲事实,愚弄群众。针对这种弊病、历史的“积垢”和消极因素,小平同志在1980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僚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大问题;权力过分集中现象相当严重。一个时期以来,“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同时,家长制盛行,形成“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1 〕等现象不断滋长。因此,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就在于实行党政分开,减少官僚主义,增加自治权,实行民主监督,改革干部体制,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邓小平在谈到党政分开问题时强调,“党要善于领导,不能干预过多,应该从中央开始。这样提不会削弱党的领导。干预太多,搞不好会削弱党的领导,恐怕是这样一个道理。”又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工作“效率不高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作风拖拉有关,但更主要的是涉及党政不分,在很多事情上党代替了政府工作,党和政府很多机构重复。”〔2〕可见,改革党的领导体制, 实行党政分开,理顺党同政府、权力机关以及社会政治组织的关系,使之制度化、法律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的关键的内容。

第二,权力下放,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事业,党、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关系

权力过分集中是现行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和总病根。克服这一弊端的有效途径就是下放权力。权力下放的原则是,凡属适宜于下面办的事,都由下面决定执行。过去“我们各级的领导机关,都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这些事情只要有一定的规章,放下面,放在企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3〕。

权力下放必须坚持理顺三个方面的关系:(1 )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划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权限,着眼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形成既保证中央政令统一,又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权力配置格局。(2 )理顺政府同企业、事业单位的关系。划清政府同企、事业单位的职责权限,着眼于调动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对企、事业单位实行监督,以及由企、事业单位自主管理,充分发挥自身活力的权力配置新格局。 (3)理顺党、政府同社会团体的关系。划清党、政府同社会团体的职责权限,着眼于调动社会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的、群众自主管理的新格局。

第三,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精兵简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也是深化经济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目前,党政机构臃肿,层次重叠,许多单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脱离群众,阻碍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机构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难以深化。因此,精简机构也是一场革命。“如果不搞这场革命,让党和国家的组织继续目前这样机构臃肿重叠、职责不清,许多人员不称职、不负责,工作缺乏精力、知识和效率的状况,这是不可能得到人民赞同的,包括我们自己和我们下面的干部。这确是难以为继的状态,确实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人民不能容忍,我们党也不能容忍。”“总之,这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不搞,……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可能要亡党亡国。”〔4〕可见, 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已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势在必行。

第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坚决反对干部特权

干部人事制度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因为“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改革“首先遇到人的障碍”。〔5〕人的问题不解决, 人的障碍不清除,一切改革都是空话。因为事情要人来做,改革要靠人来进行。因此,必须从制度上、机制上、法律上解决干部的去留升降以及特殊化的问题。

我国干部特殊化不仅在高级干部(当然不是所有的)身上存在,而且在中层、基层也存在。邓小平在1979年就指出,我们的高级干部中“确实有些人特殊化比较厉害。这种情况,在中层干部也有”。他还指出:“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当官做老爷,有些事情确实不象话!脱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也带坏了。过去我们一个党委书记,比如一个县委书记、一个公社党委书记,有现在这么大的权力吗?没有啊!现在有极少数人拿着这个权力侵占群众利益,搞生活特殊化,而且影响到自己的亲属和子女,把他们都带坏了”。“现在有些干部子女可以随便看机密文件,出去随意扩散,个别的甚至向外国人卖情报、送报。”〔6〕为了搞好体制改革,端正党风,必须反对搞特权、 搞特殊化。“我们今天反对的特权,就是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制度之外的权利。搞特权,就是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尚未肃清的表现”。邓小平强调,“克服特权现象,要解放思想,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谁也不能违反党章党纪,不管谁违反,都要受到纪律处分,也不许任何人干扰党纪的执行,不许任何违反党纪的人逍遥于纪律制裁之外。只有真正坚决做到了这些,才能彻底解决搞特权和违法乱纪的问题。要有群众监督,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教育批评而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7〕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的根本问题是:发扬民主,彻底肃清封建思想;实行党政分开,清除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改革干部体制,反对干部特权;精简机构,下放权力;健全法律,遵守法律,实现政治体制现代化。

注释:

〔1〕〔3〕〔4〕〔5〕〔6〕〔7〕《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288—290、299、351—352、351—352、188—191、292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64、177、 179 页,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标签:;  ;  ;  ;  ;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