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因其施工及生产的可视性和可控性,以及建筑过程的可工业化已经逐步受到国家重视和推广,它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而建筑施工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经验相对缺乏。减少安全事故,杜绝伤亡是现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一直以来控制的目标,因此本文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要点进行描述。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施工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运输到施工现场,再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成的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此导致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较多。目前我国对于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主要针对技术和质量层面,针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并未深入,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
1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整个施工过程以及与安全施工有关的所有内容。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进行安全管理,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防止人员伤亡,以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并且保证项目的质量。所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构件的吊装是工地施工生产的重大危险源,构件吊装重量大,吊装工程量大,出现吊装安全事故后果严重,因此一旦在安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建筑项目产生及其严重的影响,所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是不容忽视的。
2施工安全风险类型分析
从2017年建筑安全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传统建筑施工中建筑五类伤害事故占到建筑行业事故率的95%左右。其中,高处坠落占53.10%,坍塌占14.40%,物体打击占10.60%,机械伤害占9.80%,触电占7.20%,其他伤害占4.90%。装配式建筑从标准化的设计开始,通过工厂化预制构件,然后采用现场装配式施工及一体化装修,最终为业主提供信息化的物业管理,因此其施工从分散走向集中,从低水平的民工施工向高水平的施工人员转变,在效率提高的同时使工期缩短。可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在向工业化转变,其事故类别及比例也会随之有所变化,其中,起重伤害占 30%,高处坠落占 28%,物体打击占 16%,构件装卸占 12%,触电占 7%,其他伤害占 7%。
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控制要点分析
3.1 设计、生产环节控制要点
3.1.1 设计环节控制要点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与现浇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设计大相径庭,但由于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时间短,国家并没有完善的结构设计标准出台。设计单位对于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还做不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在拆分预制构件时,可能会存在构件结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不仅增加了预制厂生产构件出现的质量缺陷的风险,也增加了预制构件运输进场时的难度,同时给现场施工队伍造成更多问题,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1.2 生产过程控制要点
在设计单位对预制构件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拆分等过程后,图纸就会交由预制构件厂进行生产。但若预制构件厂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可能会出现构件强度达不到设计标准等问题。一旦有质量不合格的预制构件流入施工现场,在吊装施工的过程中有极大可能会发生构件断裂、高空坠落等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因此,生产单位要做好质量控制检验工作,一旦发现有因技术不达标而造成的质量问题,需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
3.2 构件运输、进场、存放的控制要点
3.2.1 运输控制要点
在生产单位制作完成预制构件后,需要将制作好的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由于构件的体型巨大,可能会出现超宽、超高等现象。一般的运输车辆和方式很难完成这项工作,运输工具选择的不恰当可能会损坏构件或半路滑落,轻则影响交通,重则伤害行人。
3.2.2 现场存放
预制构件的现场存放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因其涉及到施工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因此在选择存放位置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减少二次移动的可能性,尽量避免预制构件堆放不规范导致的破坏和倾覆。
3.2.3 预制构件进场检测
预制构件进场时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检测,以免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出现的构件质量缺陷导致吊装事故。
3.3 安全技术交底的问题
安全技术交底是指生产负责人在生产作业前对直接生产作业人员进行的该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的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也会导致现场施工人员对于设计意图和要求领会不完全,存在凭经验施工的问题,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3.4预制构件吊装安全管理
3.4.1 起重设备的能力
计算起重设备能力的计算是装配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于起重设备的选择,需要确定数量和规格。需根据项目预制构件的类型,重量,数量,尺寸,楼层位置等分别作为计算所选起重设备的能力的基础。这些都是吊装前的数据计算,也是做好吊装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基础。然后对起重设备进行合理安排。用于起吊的绳索应每周检查一次。发现磨损或损坏时,应及时报告和更换,并在吊装构件时设置牵引绳,以控制部件的方向。每次施工前都要对刚进入施工现场的新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员工的专业能力及确保施工安全。
3.4.2 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有效的计划安排
预制构件吊装施工需要在分区段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并在流水作业的基础上对构件进行进度计划安排,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它需要在每层作业时间上对施工设备的型号和数量,吊装构件的数量进行计划安排。在施工方案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分析表,以此规避盲目施工,施工无序的风险。除此之外,检查设备的有效期限时很有必要的。当构件进入施工现场后,需要对设备参数进行基本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始吊装工作。
3.4.3 临时支撑布置安全管理
预制装配式的施工过程中通过临时支撑来保证构件稳定性。在支架进场时需要对产品进行验收,同时需要在使用支架之前对其压力测试以确定支架的抗压能力。在设置支撑时必须按照方案设置支撑的间距和数量,并进行检查复核;通过检查后,应提交给监理单位验收;验收通过后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做好临时支撑布置安全管理就需要保证首先设置好用来保持构件稳定的临时斜撑支撑装置。上支点应位于大于或等于构件2/3的高度位置;45~60°为最佳的斜撑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如有必要,可在构件的下方在增加短斜撑,以防止构件发生滑动。
3.4.4 脚手架工程的安全管理
构件脚手架支撑用来保证预制构件特别是支撑叠合板、叠合梁的脚手架,对于脚手架的间距数量重点检查。常见的脚手架事故有:不按规定和标准搭建手脚架导致它整体的倾斜或者局部的坍塌;没有按照严格的防护措施操作导致施工人员从脚手架上坠落;脚手架的整体失稳导致直接倾倒等事故。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为脚手架的材料不合格,搭建手脚架的过程不标准,以及对脚手架的过度使用以及脚手的间距没按方案实施等。所以在进行脚手架作业时必须要严格把关,确认脚手架的质量过关。
3.5 安装过程控制要点
3.5.1 高处作业临边围护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有25% ~ 30% 的可能发生临边坠落事故。对此,可以采用外挂脚手架的措施来防止临边坠落的风险。外挂脚手架提前将挂点安装在预制外墙上,并设置防脱落措施防止挂架脱落。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依靠起重机械将外挂脚手架逐步向上提升,使施工人员临边作业的危险程度大大降低。
3.5.2 高处坠物防控
高处坠物也是较为常见的安全事故。由于构件吊装工艺需要,建筑外围不能设立维护网,吊装过程中碰坏的混凝土等各类施工零部件等很容易从高空坠落。可以采用临边搭设护栏,用安全网进行围挡的方式防止高处坠物的发生。
3.5.3 临时支撑体系设置
在安装过程中,预制构件离不开临时支撑,以确保构件处于稳定状态。施工中通常采用临时支撑拉结与原有体系进行连接,然而现阶段,连接工艺还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一大技术难点因此,深化节点设计连接水平,提高支撑材料质量,严格遵循支撑施工顺序,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是该阶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关键。
3.5.4 用电安全管理
由于外部环境影响和操作不当,电线易发生老化,需要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安全员负责电箱电线等的管理工作,按照规范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防护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用电教育,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避免因为操作不当而产生的触电事故。
结束语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预制构件质量的好坏影响着预制构件吊装与拼接等施工过程的安全。因此,应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丁洁. 装配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 江西建材,2015(16):16,23.
[2]文敏,王辉,吴凤平. 预制装配式住宅楼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探讨[J]. 四川建材,2015,41(5):262 -264.
论文作者:王洪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构件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脚手架论文; 建筑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