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论文_张磊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论文_张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们开始着重于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目前,教师们也开始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希望通过学科教学更好地贯彻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教学也不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地理知识,让学生掌握多少地理事件那么单一。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高中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呢?本文将进行具体阐释。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培育进程中,地理老师需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发展。在地理课程中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堆、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地理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赖于与地理知识和能力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际。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密切联系真实生活与社会实际的情境,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 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的认知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的认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在具体的地理教学活动中,由于地理知识学习与其他科目不一样,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系统性的内容,其中包含较大的知识网构建以及诸多细分化的知识理论,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其就可以协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当思维导图第一次进入学生的视野当中,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映入眼帘,让学生感觉到进入一个奇幻的空间,在这里尽情的放飞自我,是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利用图形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看清楚每一步呈现的思路,培养学生系统、整体看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像大树的根,紧紧的伸入到思维深处,井条有序,不仅能促进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解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研读并各自制成思维导图,供学生观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画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的好处,并能够快速的对比,找到自己地理知识点的不足,最后,教师进行完善学生们的思路。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

二、 贴近生活,加强学生对人文地理的感知

人文地理的认知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方式之一,主要是指学生对人类和地理环境在发展与进化中的认知与见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生活,通过贴近生活中的事例,来促进学生对人文地理的感知。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的本质,能正确认识到人为因素对地理环境造成的损伤,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人文地理课程要考虑与国家地理课程的有效衔接,要以国家地理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合理拓展与补充。另外,还要兼顾与相邻学科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的自身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

例如,教师在教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确认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充分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还有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候变暖对人文的危害以及如何去预防。教师可以通过例举因温室效应造成的生活案例,如酸雨、男女比例失衡等等影响。并且让学生发表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向学生们解释全球变暖会造成温度极度暴增,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在通过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对环境问题得以重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同时还能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三、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实践力

高中地理课程的实践性要求课程设计能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对地理环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考察和调查,通过实践活动得出学习结论。学生初步具备地理实践能力,就能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相应的实践活动,会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学会用地理的目光去看待和赏识地理环境。因此,地理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结合地理课程的实践性在课内、外搭建一个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平台,建立丰富的活动,开展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笔者为了便于描述把它们分成不同方面进行表述。实际上每部分内容都可能涵盖或涉及其他方面相关的能力要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当然,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开发上,地理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素材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相关素养。另外,还应从不同的侧面构建学生的整体学科素养。

例如,在教授《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内容时,我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天文馆实地教学,教师可以事先组织学生成立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攻略,教师对活动方案进行评价,给出修改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确定方案后,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开展有关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的相关知识点,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交流和总结,撰写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并将讨论的结果撰写成实践活动报告,总结实践活动的意义。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的运用将高中地理繁杂、抽象的课程内容简单化,不仅帮助了学生组建相对完整的地理知识学习体系,还能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来逐步强化。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要逐步提升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脱颖而出,高效地把控地理课本内容,进而推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健康发展与进步。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配送任务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及时反馈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璐.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知识建构能力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58-159.

[2]盛春雳.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J].课堂教育研究,2017(08)

[3]樊艳丽.例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8):106.

论文作者:张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论文_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