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二语言课程的设计及实施论文_王丽霞,邢宇

浅谈第二语言课程的设计及实施论文_王丽霞,邢宇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王丽霞 邢宇 辽宁 大连 116018

摘要:第二语言课程设计是第二语言教学重要环节,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探讨第二语言课程的设计和将课程框架转化为课堂教学步骤,以期待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第二语言,课程设计,实施

二语课程设计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纲细节的准备阶段。根据所持的语言水平理论和具体的实践条件,描述出学习者情况、学习目标、教室环境,将来使用目的语的场景等教学情况。第二阶段是利用所收集到的信息来实现课堂交际和交谈的阶段。在这两阶段之间需要有一种大纲摸式将教学内容组织起来。因此,总体上语言课程的形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对整个学习情境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学习者的需要、社会动机、个人动机、教学的现实条件等的分析。对具有特殊目的的语言课程来讲,这一步骤尤其重要。它是成功地设计课程的前提条件。只有明确了这些,教师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明确教学目标

学习者在一定阶段和整个课程结束后所应达到的目标必须被尽可能清楚地表述出来。阶段性的目标和最终目标确定得越现实,越有利于课程的确定。语言目标的表述形式可以是一般的描述性陈述,也可以是所要求达到的水平程度的具体范例,或是列出一系列要求学习者在课程结束后应该能够从事的语言行为。

我们可以把阶段性的目标与整个课程、起始点、教学时间、预期整个课程的时间分配联系起来。

3.选择大纲类型

选择大纲模式是语言课程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点阶段。理论语言学、描述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理论以不同的方式和比例与课堂教学相互作用,作用的方式与程度根据课程设计者和教师对语言的性质、语言的教与学的认识不同而各异。常见的大纲模式有五种:(1)结构大纲以一系列出现在语言中的语法项目和结构(如时态、语法规则或句子结构)为基础,并把它们按一种便于教学的次序排列;(2)功能大纲语言内容根据功能或言语行为及其所需要的语言项目进行安排。例如,功能可以是指称、描写、邀请、提出帮助等,所包括的语言技能可以是听、说、读或写;(3)意念大纲根据学生要用语言表达的意思和要发挥的功能来安排语言内容;(4)综合性大纲把所要教的语言首先分成最基本的几个部分(即把语法分解成词类和语法结构),并分开讲授;(5)比例大纲以发展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适用于以发展综合能力为目的的语言教学。在兼顾语法能力、交际能力和篇章能力全面发展的同时,在不同教学阶段三种能力所占比重按一定比例变化。

4.制定初始大纲

根据收集到的材料,按照所选择的大纲类型,制定一个系统的整体的课程纲要,并初步把课程分成若干阶段。一个完整的课程大纲应包括语言大纲、文化大纲、交际活动大纲和普通语言大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把这四部分内容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对这四方面可以有所侧重。

初始大纲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和教学设施、条件及学生特点对课程内容设置和课程安排的整体规划,必须具有明确性,要注意知识性、基础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形成教学课程框架

框架中包括一系列教学单元,它们以语篇、情景、话题、任务为基础编制而成。话题和情景来自对学习者的需要的调查,为每一个教学单元提供焦点和内容,对于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以及达到每个目的所需要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都有详细说明。课程框架不是具体完整的教案,具有高度灵活性,应当适用于多种教学情况和多种语言课程。

6.课堂实施

把设计好的课程框架转化成具体实在的课堂教学大致需要四个步骤:

6.1 对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者的特点作进一步细致的调查

为了能更好地选择教学模式、选择和准备课堂活动,教师需要知道关于学习者的更具体的信息,包括学生的大致背景信息、受教育水平、语言学习经验、目前二语水平、对二语的需要、将来使用二语的情景及话题、需要的语言技巧、学习方式和兴趣的偏差等。这个步骤是框架实施阶段的基础,十分必要,但往往被忽视。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经济易行的收集学习者情况的方法,例如观察法、讨论协商法、问卷法、采访法等。

6.2 选择、编排教学单元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时间安排从课程框架中选出合适的教学单元,把它们用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以满足具体课程的需要。例如,如果学生想集中学习初次到达另一个国家时能用到的语言,那么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系列可能遇到的情形,然后按情景选出能用到的基本词汇。对于一般的初学者,教师可以从语音开始,然后逐渐介绍一些基本的概念,如日常问候、简单的时态、人称等。

6.3 依据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原理确定教学法

外语教学史中常见的教学法有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认知法、交际法、沉默法、自然法、暗示法等。尽管历史上存在对各种教法褒贬不一的看法,但任何一种教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劣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法,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的综合运用。

6.4 为课堂活动进行准备

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后,教师应该事先设计好课堂上将进行的活动,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适时消化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活学活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是情景教学,最好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加深他们对外国语言和文化的印象和理解。教师要充实丰富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习得语言的良好环境。

6.5 进行课堂活动

这是课程的具体实施阶段,课堂活动的成效如何是检验整个课程设计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可能不同。活动的具体进行涉及到很多变量因素,如教师的临场发挥水平、学生的配合程度、学生的突发行问题、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应等,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善于处理课堂上的意外情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课堂活动。

参考书目:

1.H. H. Stern《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H. H. Stern《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Janice Yalden《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王丽霞,邢宇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浅谈第二语言课程的设计及实施论文_王丽霞,邢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