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肌张力增高针灸治疗的进展论文_边新娜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针灸治疗的进展论文_边新娜

天津市民政局老年病医院 300111

摘要:脑卒中在临床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颅脑血管突然劈裂或狭窄导致血液无法顺利进入大脑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而肌张力增高在临床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病发后患者可出现肢体痉挛,对其治疗效果、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往临床针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多采用西药治疗,即:乙哌立松片,通过体质脊髓反射及抑制γ-运动神经元冲动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则会引发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则会出现休克、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象异常等严重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有必要选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治疗所引起的不适感。本文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针灸治疗的进展进行研究,并分析疾病及治相关内容,旨在为提升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治疗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脑卒中肌张力增高;针灸

引言:以往临床针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能够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缓解,但由于患者身体状态较差,外加治疗后存在不良反应,极易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自身[1]。因此,临床针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应采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措施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疏通经脉、改善机体临床表现的目的[2]。针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实施针灸能够平衡痉挛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从而达到接触痉挛的目的,且经临床多项研究发现,针灸能够兴奋Ⅰ-Ⅳ类神经参与针刺感应,针刺信息进入脊椎引起牵张反射则能够促使痉挛的肌肉产生自主性收缩,而部分瘫痪的肌肉兴奋后则会与拮抗剂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取得满意治疗效果[3]。本文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实施针灸治疗结果进行综述,并结合国内外现状提出建议。

1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增高是临床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具有较高发病率,可达到80%。据《难经·二十九难》中记载:“阴跷为病,阴缓而阳急促”,即认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产生的痉挛状态是由于阴阳失衡导致,病发后不仅会导致脑卒中治疗难度增加,引起的痉挛反应也会对患者自身造成严重影响[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正常情况下,肌张力本身由α运动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下的发射水平掘进,其中肌梭的Ⅰα传入纤维在发放中起主要作用,而机体梭内肌纤维则受γ运动神经元的支配,一旦它们活动引起梭内肌紧张增加,便会诱使痉挛发生。据相关临床资料[5]记载,肌张力本身作为伴随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出现的并发症,虽然临床多肌张力的研究和治疗说法相对较多,但均认为面对疾病均认为以抗痉挛为主。

2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现代研究

经临床多项动物实验证实,肌张力是由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公共作用的结果。而美国NINDS实验室众多学家则进一步证实,局灶肌张力异常患者的肌肉活动模式存在着相互抑制的异常,并在检查患者脊椎反射功能时也发现相互一致的不正常的相互抑制[6]。目前,认为临床中学者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的唯一看法是,高位中枢通过突触前抑制影响脊髓反射,如果中断到脊髓的下行通路后,便会引起机体发生痉挛表现;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性运动系统失调,其α神经元及γ神经元出现相互制约等表现,进而引起上肌张力增高,对患者健康及治疗造成严重影响[7]。

3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治疗

目前临床针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多采用药物、手术、电刺激等治疗,但由于疗效、费用、专业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对其治疗造成多方面限制,不仅导致临床无法取得较好满意效果,也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较多的不适感。因此,临床有必要围绕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治疗开展研究,针对其实施有效治疗以对其健康提供保障。中医治疗临床各内外科疾病自古有之,能够通过针刺、按摩、中药等多种措施对患者实施治疗。有临床指出,将针灸应用于治疗脑卒中肌张力增高可取得满意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取患者肩贞、肩前、天井、会穴、外关、伏兔、血海、阳陵泉、丰隆及悬钟等穴位,要去患者去左位,皮肤常规消毒后施针,以28号1.5-2.0寸针灸针进行针刺,必要时可使用疎密波,频率以100次/min,针刺强度以患者耐受情况进行选择,每次治疗40min为宜,每天治疗1次。据临床学者围绕上述理论开展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取40例脑卒中肌张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后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针刺治疗,治疗结果指出采用针刺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大大降低临床症状对其自身造成的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治疗中采用针灸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避免西药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等问题,并准确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缓解,促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Wang JS,Lee SB,Moon SH.The immediate effect of PNF pattern on muscle tone and muscle stiffness in chronic stroke patient[J].J Phys Ther Sci.2016,28(3):967-70.

[2]Kim JY,Chung JS,Jang GU,et al.The effects of non-elastic taping on muscle tone in stroke patients:a pilot study[J].J Phys Ther Sci.2015,27(12):3901-3905.

[3]潘华舫.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4):454-456.

[4]门会娟,潘永清.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2):1426-1428.

[5]张松东,吴建贤.F波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痉挛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6):2492-2497.

[6]徐迎胜,张朔,刘小璇,等.三重刺激技术对腓骨肌萎缩症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评估[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1):1660-1663.

[7]项薇,潘速跃,武肖娜,等.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及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6,36(10):2392-2394.

论文作者:边新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针灸治疗的进展论文_边新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