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可持续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论文_黄丽

武汉远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 430074

【摘 要】随着可持续居住区要求的不断提高,响应国家对开方式社区的倡导,研究其规划设计方法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居住区规划当前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居住区布局设计的可持续性、居住区结合环境因素设计的可持续性,以及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等多方面,就持续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方法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可持续;开放式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

一、前言

在可持续居住区不断进步与发展,提倡建设开放社区的今天,有必要对其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可持续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实践水平,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方法,优化可持续居住区的整体效果。

二、概述

现在许多开发商为了适应市场的短期需求,一味追求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以景观代生态,在没有对居住区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不考虑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实际,便在居住区内建绿地,造水景,以此赢得购房者青睐,并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这样不仅会增加投入,误导消费,而且会给今后的物业管理、居住者的长期消费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所以更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就生态居住区环境来说,它是一种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城镇人居环境,其意义可以理解为具有生命与活力的城镇住区环境,它们是具有优化的生存条件和使人们能够在居住区环境中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活空间。生态居住区环境观念的提出,以改善居住区环境生活质量为起点,努力营造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思想的生态居住区环境。

四、开放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开放式居住区和围合式居住区最明显的不同处,围合式居住区最大的特点则是运用栅栏或是建筑把居住区围在一起,居住区内的居民只限于组合单元中进行沟通;开放式居住区则是直接与外界人员的参与以及景观等资源的共同分享,人与人之间的有了更加广泛的交流空间以及沟通的机会。同时,开放式社区是在保持居住区安静的情况下,使居住区人们的生活便捷以及减轻城市交通承载力。

2.整体特色性原则。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需要把各方面的问题都考虑到,诸如实际的气候、环境、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开放式居住区作为一种融合各种社会居民的居住场所,必须显示出这种居住区独有的特色,而其特色不可让开发商或设计师的主观意愿来做决定,而是对居住区生活需求与规律的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对居住区实际的位置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对现代建筑技术的有效掌握从而提取出来的能够表现居住区整体一致的景观特征。开放式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可照抄其它模式,否则会导致居住区的整体风格和周围环境的格调不协调。应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自然因素等原因,同时在思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打造成自然、真实并于人们生活习惯和欣赏价值相协调的居住区景观设计。

3.舒适性原则。第一,布局的规划要极近完美化,完美的规划布局要具备内容多元化、功能强大、景色美丽等优点;第二,道路规划具备合理化,合理化的道路规划在符合居民行走便捷,同时要满足在一定范围内车辆的使用,表现出与居住区周围景观形成一种和谐感;第三,住宅自身具备形式美感,开放式居住区的住宅属于居住区的主体楼宇,其内部必须达到居民生活的合理化需求,同时外部体现出外在的形式美,达到与整个居住区的格调一致的效果,显示出居住区的独特性;第四,环境设施必须具备功能性与观赏性,环境设施在达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要具备实用性,在这个前提下加上一定的观赏性,达到优化环境以及陶冶精神的效果;第五,绿化构造必须合理化,由于绿化是居住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提升的主要因素以及自然奠基,合理的绿化构造带给人们生机与活力的感觉,对于身心健康很有帮助。

五、可持续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探讨

1.居住区布局设计的可持续性

社区功能、人口结构多元化。摒弃传统的“小区”的概念,以成片开发的街区项目入手,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的手法来确保其最终的建设成果形成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如住宅区和商业区不再明确区分,将建筑组织在公共街道、公共广场、公共公园等周围,形成丰富有序的城市公共空间,给人们相对短和轻松的步行活动环境和拥有亲切细部的建筑。如北京的建外SOHO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这个居住区没有围墙,数条城市道路贯穿其中,底层商业类型十分丰富,各栋楼之间通过绿地、景观衔接的十分自然。建外SOHO在居住概念上强调了“小”,街道的尺度小,广场小;在设计上突出了“无中心、多层次、混合就是活力”的理念,使其商业街呈现出更丰富、更亲切的空间情态。建外SOHO已成长为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中心,吸引了众多追求个性化精致生活的时尚人群在此工作、生活和消费。

2.居住区结合环境因素设计的可持续性

(一)住区风环境

住宅区风环境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层面。建筑物布局不合理,会导致局部气候恶化,随着高层、高密度建筑群的增加,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要获得良好的风环境,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季节主导风向,如在夏季主导风的上风向界面处尽量开敞,以自由式布局为主,在冬季主导风的上风向界面处尽可能封闭,以行列式布局为主。这种设计手法不仅丰富了住宅小区的空间序列,不易形成局部风涡流,且高层南北通透,通风采光情况良好。

(二)住区绿化、水环境设计

近些年水景、园林似乎成为提升住宅区品质的重要因素,但生态住区不是简单的提高绿化率,绿化的功能也不只是简单的观赏。有些绿化不仅没有很好起到降温增湿,改善住区环境的作用,反而在没有正确结合与水景、湿地关系的情况下,还会浪费人力物力在浇灌、隔离和日常维护当中,得不偿失。

如果住区绿化设计能够选择高效美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并合理结合林地、水景设施以及自然通风等手段,就能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局部小气候,获得清新宜人的室内外环境。园内水系和住宅区及绿化带自然融合,在景观功能之外还有净化污水、调节城市小气候、补充地下水、维护生物多样化的功用,使水景住宅摆脱高消耗低效益之尴尬境地。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可持续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可持续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并注重其具体设计方法在实施中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1] 姚文飞,邱延昌,于守超,刘英.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88-89.

[2] 王明.论可持续居住区的整体规划[J].建筑科学.2014(10):115-116.

论文作者:黄丽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开放式可持续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论文_黄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