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_张光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_张光华

张光华

〔摘要〕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获得知识的多少和取得成就的大小。新课标教学大纲也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所以,学好语文的关键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学能力教学氛围预习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 构建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总是呈现出一种“阶级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处于被动位置,硬性地学习。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思维、人格正处于刚发展的阶段,作为教师,应想办法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而不是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路线去走,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应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小学生的选择,加强关注学生,举办学生喜欢的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自己真实的情感感化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2 指导学生预习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途径。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进行阅读的一个阶段,是训练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其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自学能力。而且,学生预习以后。熟悉课文,上课时老师的“启发”,?就不会局限在枝节问题上。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会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增强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创造之母。在教学中,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教学中来,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例如,我在教《穷人》一课时,文中写到:“桑娜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质疑:“为什么桑娜非这样做不可?如果不这样做,行吗?”对于学生的大胆质疑,我表扬肯定,并鼓励争论,辩中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实现。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提前预设好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自己的预设圈了转悠,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的教师甚至还出现明确告诉学生答案的现象,这些都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倡导探究式教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或者提问问题等形式,来诱发学生自主深入分析、研究、总结,最后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理论。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笔者以问题的形式诱发学生自主探究,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即:①作者是怎么去的“鸟的天堂”?一共去了几次?

第几次真正看到的“鸟的天堂”?②“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③小鸟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说说自己的理由。④文章中哪些句子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什么感情?

读完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主动的位置,问题都通过学生自主深入探究、阅读文章而解决的,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5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了《穷人》一文,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穷的高尚品质,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性的训练:桑娜一家人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日子更加艰难了,可是他们一家人却坚强地活下来。

他们的日子是怎样度过来的呢?西蒙的两个孩子长大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这正是课程改革力求体现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提供学习的材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践证明,实施主体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开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河桥镇中心小学

论文作者:张光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3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论文_张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