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可持续发展政策设计&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_大学生村官论文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可持续发展政策设计&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_大学生村官论文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个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山论文,村官论文,个案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海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09)04-0056-07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村官是指近年来由政府部门正式发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主要来源是三支一扶、市区招聘和村镇招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两委”职务的工作者。从2008年开始,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是继200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后,党中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大决策。这一决定将连续十几年试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推向了新的建设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其中有247个县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我国大学生村官工程已进入到成千上万人规模发展的全面、系统建设时期。从整体发展观察,我国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时间还不算长,经验积累有限,加之整个工程规模巨大,建设内容复杂,发展迅速,正面临着紧迫的建设形势与任务。

早在2003年,金山区就率先在上海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主任助理,经过历年高要求的选拔,一批学历较高、观念较新、有志于农村工作的大学生被录用,成为大学生村官。据统计,2003年至今,金山区各镇、工业区已公开招聘村干部近300人,而参加笔(面)试者多达1000多人。针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村官培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以来,金山区委区政府坚持在细节上关心、在实践中培养,努力使大学生迅速适应角色、挑起“大梁”。为切实加强金山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大学生和年轻干部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今后,金山区将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继续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工作,尤其是鼓励本地大学生回家乡投身新农村建设。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集中座谈法。此次调研问卷内容非常全面,分为大学生村官卷和村干部卷,以期从多个层面了解金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实际状况,涵盖了对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同时将相关指标因素进行了归类合并、筛选和优化,分别构成其指标因素,对调研结果进行多元化统计、分析,取得了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更有借鉴价值的调研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回收率93.4%,其中大学生村官卷发放问卷114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回收率100%,村干部卷发放问卷144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回收率88.1%。集中座谈一次,分为大学生村官集中座谈和村干部集中座谈。

二、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践情况

(一)金山区大学生村官总体特征

1.性别与年龄。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年龄普遍年轻化,出生年份主要集中在1970年至1987年时间段,尤以80后为主;同时金山区大学生村官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较为均衡。

2.学历与专业。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学历主要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大学专科”占47.4%,“大学本科”占47.4%,“研究生”占5.3%。村官的专业背景主要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专业为主,理工专业的较少。

3.政治面貌。金山区大学生村官的整体政治面貌以中共正式党员和党的后备军为主,其中“中共党员”、“预备党员”和“共青团员”分别为63.2%、30.7%、0.9%,三者合计高达94.8%,而“民主党派”占0.9%,“群众”占4.4%。

4.生源地。金山区大学生村官以农村生源和上海本土生源为主,本土生生源中绝大多数来自金山本土。其中,农村生源占85.1%,城市生源占14.9%,其中来自金山区的有占86.8%。

5.工作经历。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即使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年限也都很短,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工作经验都不丰富。

6.现任职务与职务性质。金山区大学生村官的职务性质主要来源于三支一扶、市区招聘、镇村招聘,镇村招聘的是大学生村官的主力,三支一扶和市区招聘的为辅。现任职务主要集中在村主任助理一职。

(二)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整体评价

1.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稳定。金山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后,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从开始抱着犹豫不定、试试看的心理,转向安心基层、逐步适应、踏实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由“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表现出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全部样本中,被访对象选择村官角色适应“非常适应”和“能够适应”的分别为42.1%和56.1%,选择“不很适应”仅占1.8%。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均表示安心在农村工作,没有提出要求调动工作的。特别是反映家长对他们在农村工作的态度,从不理解到理解、支持的转变。

2.大学生村官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一是熟悉村情快。通过岗前培训,大学生村官们对村主导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渠道和重点工作思路清晰,绝大多数对村情基本数据、地理人文环境已基本熟悉。二是工作任劳任怨。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有一种吃苦的精神,工作上服从安排。调查结果显示,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6天以上”的占60.5%,选择“4~5天”的占34.2%,选择“不到3天”的占3.5%。三是主动走访群众。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深刻体会到,在农村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农民中去,脚踏实地,虚心向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当地群众学习农村工作经验,因此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从小事做起,从农村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主动与老百姓打交道,具备了基层干部干好工作、干出业绩的基本素质和良好品德。

3.大学生村官工作成效明显。大部分大学生到村任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后,都能主动参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有关工作,主要承担村内值班、上传下达、有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图书室建设与管理、文字材料任务等。但也有一些同志心态不端正,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大学生村官前一段时间在村里主要是协助书记主任或其他村干部工作,普遍参与了包括条线业务工作(独立负责如教育、文化、卫生等某一项工作),办公室工作(如文字、档案、信息、图书管理员等),固定协助一位村主要负责人开展工作等。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得到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三)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主要特点

金山区在上海市率先尝试实行村干部助理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官。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主要特点是注重“四抓”:

一抓“细节”,促工作安心。一是生活上帮助。金山区各镇能够及时落实大学生村官的住宿和办公地点,按照安全、便利的原则,帮助他们解决食宿、交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对外地村官给予重点照顾,每个单位为他们都安排了住宿,并提供一定的食宿、交通补贴。二是思想上关心。区委组织部、各基层单位安排专人经常与大学生村官谈心交流,指导工作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农村情况,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有的单位将村官与“三支一扶”大学生统一管理,通过“两月一座谈,三月一小结”加强对他们思想动态的了解,有的单位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村官进行走访,了解工作情况。通过建立金山大学生村官QQ群,及时了解村官的思想动态,增加交流互动平台,使大学生村官之间相互了解工作中的差距,以先进带后进,抓后进促先进,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抓“实践”,促能力提高。一是“压担子”,区委组织部要求所在村委要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本村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异岗锻炼。为促进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工作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地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根据他们的特长,分阶段安排他们参与各种重点项目和中心工作,比如农村的创卫、创建市级文明村、经济普查等工作都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三是“多上场”,积极组织和安排大学生村官参加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文艺宣传等各类集体活动,让大学生村官充分展现自我,在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也让其他村干部及群众增加了对他们的认同。有的村官表现相当积极,已经成为单位活动策划和组织的骨干。

三抓“帮带”,促健康成长。金山区各镇(工业区)党委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结合村级班子建设情况,以及村主要负责人个人基本情况,选择确定适合大学生村官任职的村。在此基础上,在各村指定工作经验相对丰富、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综合素质相对较好的村干部进行结对,原则上,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总支)书记助理的,由村党支部书记负责带教;担任村主任助理的,由村主任负责带教,形成“一对一”带教对子。切实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和任务,使大学生村官能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基本方式、方法,全面掌握本村的社情民意。同时,引导大学生村官培养起健康的人生观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诚心诚意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精神。

四抓“规范”,促融入农村。一是实行区、镇(工业区)、村三重管理,建立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机制,促进村官尽快融入农村。区委组织部年终会同镇(工业区)党(工)委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目标考核,村两委、当地群众参加考评,建立业绩档案;负责组织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听取思想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各镇、工业区根据聘用的职务明确工作职责及目标,并加强对其学习教育和农村业务工作的指导。所在村党支部(总支)负责他们的日常管理,并帮助、扶持他们开展好各项工作。二是建立良性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对那些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工作的村官,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奖励。畅通晋升渠道,对群众公认、能力强、德才兼备、成绩显著的村官,在条件成熟时将其推上村主要干部的岗位。

(四)大学生村官“看自己”

农村基层是青年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最好课堂,也是我们党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让大学生在农村基层丰富阅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全面发展。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把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科技付诸实践,这正是展示大学生才华的最好时机,是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作为,也是当代大学生感受民间疾苦,不断增强热爱农村、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认识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的成长铺设了一条宽敞的大道。许多大学生村官在调查访谈中表示,服务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一是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体现了人生的价值。金山区永久村大学生村官柳春,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主要负责数字电影、信息员、档案管理、工会事务等事情。工作比较认真负责,本人也比较珍惜这份工作,丧事简办、调解工作等都积极下去,不讲究双休日,有工作就下去,创新意识也比较强。他还做了一个永久村的网站,村里事情网上公开。平时主动和班子成员、条线人员沟通交流,信息方面主动上报。

二是经受了农村磨练,提高了自身素质。金山区农建村大学生村官郭士峰告诉调查者,近一年的村官工作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磨练,不仅能发挥自己所长,也让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提高了各方面能力。他说:“农村社会关系比较复杂,几年的‘村官’经历,让我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知道应该从何处着手,怎么游刃有余地处理。”

三是积累了实践经验,找到了事业舞台。金山区白漾村大学生村官陈红告诉调查者:“四年多的农村实践,让我感触颇深。农村工作是琐碎的,想真心地为农村的发展做点贡献,把农村当成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舞台,那就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态度、开拓创新的勇气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2006年白漾村团支部被团上海市委评为唯一的村级“先进团支部”。2008年陈红又被评为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五)村干部眼中的大学生村官

在调查中,90%以上的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都抱有较高的期望;超过半数的村干部对大学生村官计划表示赞成,对大学生的作用给予肯定。

一是村官人职匹配情况良好。调查显示,金山区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人职匹配情况良好,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能适应工作及胜任工作的需要,但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脱节,需要大学生村官边工作边学习,将专业知识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

二是村官职业道德表现优秀。广大村干部对金山区大学生村官的职业道德品质表示认可和满意,绝大部分村干部在问卷中选择了“很好”和“较好”,金山区大学生村官职业道德品质整体表现优秀,具有较好的工作态度、吃苦精神、遵纪守法、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探索进取精神。

三是村官综合工作能力较强。村干部对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在逻辑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这三项评价非常好,同时也为工作适应能力、工作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来看,村干部的选择表明金山区大学生村官的整体水平是较高层次的,综合工作能力较强,村干部对金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的认可还是很明显的。

三、大学生村官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问题

现阶段农村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存在差异或多样化需求。大学生村官报考比例连年增加,良好的应考形势,给挑选到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当前选聘大学生村官,比较偏重于他们的外在表现,如毕业院校、所学专业、表达能力等,而往往忽视选聘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金山区有38.3%的大学生村官不愿长期扎根农村,平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与村民群众打成一片,而是忙于各种资格考试的复习和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准备,并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等的过渡和跳板。比如,金山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形势复杂,困难大,客观上对大学生村官要求较高,要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今后几年金山区进入大规模招收大学生村官时期,就一定要注意积极引导,严把质量关。因此,严把“入口关”非常重要,尤其要考察大学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树立远大理想为农村建设事业奉献青春的坚定性和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纯洁性。

(二)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问题

从大学生的适应性来看,在农村发挥作用还不够明显。首先是语言不适应。据问卷统计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金山区大学生村官中有18%在村工作半年来,依然存在与村民群众沟通说不上、听不懂的情况;在座谈中,大学生村官也坦陈语言是近期内最大的障碍。其次是需求不适应。村党组织和村民群众最需要的是专业上能与“三农”对口、综合素质较高、踏踏实实、愿意长久在农村发展的优秀大学生。但同时又担心他们在农村工作不适应,不能做到长期扎根,对村里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储备干部的培养等都带来不利影响。其次,还有部分大学生村官对自身、对来农村任职还没有足够正确的认识,在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建设的互动还没有清晰的思路,也就难以实现中央决定选派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在问卷调查中,回答“您对自己工作的总体评价”时,11.4%的人选择“优秀”,83.3%的选择“称职”,另有4.4%的人选择为“一般”。这说明金山区大学生村官要进一步厘清“双认识、双建设问题”。

(三)大学生村官快速均衡发展问题

今后若干年,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如何做到全面、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均衡稳步发展,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作用,是一项涉及工程全局、全方位、全过程建设的艰巨任务。目前出现的主要有以下布局问题与关系处理问题。第一,招收大学生村官中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结构,文科、理科、农科结构,应届生、往届生结构,本市、区籍、外省籍结构,中组部管村官与地方管村官结构等关系问题;第二,锻炼成长过程中的硬件与软件配备问题,第一、二、三年分期管理问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外短期理论学习与案例培训结合问题,技术培训、产业发展能力培训、管理能力培训问题;第三,不同村镇均衡发展问题,先期、中期、后期发展布局问题等等。因各村镇情况与发展阶段差异,上述问题发生集中度与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应当在实践中注意分别情况,探索系统解决方案。

(四)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单一性,使得“大学生村官”既不属于事业人员编制,又不是村委会成员。身份上的两难和尴尬境地,就很难进入事业单位,更难或不可能进入村委会,使很多想长期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失去了发挥才能的更为广阔的舞台。在笔者的调查中,只有27.2%的大学生村官已经正式进入村两委班子,有64.9%的尚未进入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挂职期满后90%面临重新择业、后期管理安置的问题。截至目前,所谓“当村官”还不是一种建制性设置,可以看作是一项权宜性安排,从而导致大学生村官行为的短期化问题凸显。

四、大学生村官政策可持续发展的三维设计

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我国党和政府为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进行的探索性课题。通过调研,在掌握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工作的现实需求,深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思想、和生活状况的基础上,为了使大学生村官能够真正走进农村,更快适应农村,更好服务农村,同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必须促进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政府、社会、村官等三个主体维度来加以设计。

(一)政府主体

就国家宏观层面而言,国家要根据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现实,及时完善各项政策法规。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一方面要以基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财政扶持等措施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三要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就地方政府层面而言,一要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落实结对帮扶工作,强化专人指导,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二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大学生村官“分类晋档、勤绩联酬”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三要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搭建有效平台。大学生村官在合同期后能否继续扎根农村,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是留住他们的关键。地方政府要积极为大学生村官的自主创业搭建有效平台。这样既能推动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致富,又能实现“事业留人”。

(二)社会主体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一项重大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关心爱护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才能完成建设任务。因此,既要动员一批有理想、有才能、身体好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大学生村官队伍,争当时代的创新者,又要动员一批优秀的管理工作者,进入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排忧解难,甘为人梯,保驾护航,争当这一时代工程建设的促进者,更要动员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关系爱护大学生村官,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提供肥沃的土壤,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高校要加快教学改革,架构未来桥梁。高校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应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在设计专业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需要,使学生所学有用武之地;学校还可以在农村建立实习基地,组织模拟管理,为学生接触、了解农村和将来服务农村搭建桥梁。

其次,舆论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基层的工作事务琐碎繁杂、与村民的交流存在隔阂、经济薄弱村“村官”的薪酬有限等。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引导他们走出狭隘的个人小圈子,消除“过客”思想,牢固树立热爱农村、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高尚理想,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当地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奉献的热情化为实际行动,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让“村官”们在上岗之前做好心理准备,从而真正能够在基层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三)村官主体

一要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扎根意识。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很多大学生只选择在大中型城市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因此,大学生也应该把就业目光瞄准急需人才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广大农村。“大学生村官”们不应该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是一种暂时的就业方式和“跳板”,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大好时机;不应该把“村官”当作是一种资本来炫耀,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来对待;不应该把到农村就业看作是一次捞取政治资本和发财的机会,而应该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和扎实工作。因此,大学生村官要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与农民交朋友,先当“村民”后当“村官”。所以大学生一旦下到农村,一定要端正态度,踏踏实实扎根农村,为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要快速转换角色,提升工作能力。大学生走出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由学生变为“村官”,专业不对口,理论水平较高,实际工作经验较少,处理问题能力较差,才能难以施展的情况在基层日渐突出,这要求大学生村官自身要尽快调适自己以应对新的环境,快速转换角色,以务实的工作姿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刻苦钻研农村法律法规和农业技术,弥补自身的知识缺陷,同时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矛盾、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标签:;  ;  ;  ;  ;  ;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可持续发展政策设计&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_大学生村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