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特征分析论文_陈筱涛, 谢红武, 欧秋娟

1.湘南学院附属医院;2.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3.湘南学院附属医院3 423000

【摘 要】目的:探讨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稳定性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分析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108例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的GFR、HbA1c、SDBG、CV-FPG、IAUC;对GFR与血糖稳定性观察指标HbA1c、SDBG、CV-FPG、IAUC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功能、营养水平、血尿素氮(BUN)、低心排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肾内科糖尿病患者的因变量GFR均与自变量HbA1c、SDBG、IAUC及CV-FPG呈负相关(r=-0.6347、-0.5798;-0.5874、-0.5748,P<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糖、营养水平、BUN、低心排作为影响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营养水平、低心排作为影响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与血糖稳定性呈正相关,可提高血糖稳定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年龄、BUN、低心排作为影响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严格评估患者的治疗风险,以改善心肾功能及抑制持续性肾功能损害,协同提高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特征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与遗传因素、高血压、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及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密切相关[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期间,结合多种危险因素可导致肾间质坏死及纤维化,引发肾功能不可逆性损害而出现肾病终末期综合征。由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肾脏组织萎缩性坏死,呈渐进性及不可逆性,患者会出现内分泌及新陈代谢功能紊乱,导致水盐电解质等生理平衡失调及代谢产物潴留性中毒病症。为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稳定性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于2012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治疗的108例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范围39.5~75.4岁、平均年龄(48.4±6.1)岁;BMI指数范围24.9~28.8、平均BMI指数27.8±1.4;FPG大于6.1mmol/l、HbA1c大于6.5%、OGTT时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本研究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组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检测所有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日间血糖变动标准差(SDBG)、空腹血糖变异值(CV-FPG)、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IAUC);采用Philips Gemini TF估计肾小球滤过率(GFR);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Medtronic MiniMed)对患者进行72h的血糖稳定性测定;日间血糖变动标准差(SDBG)为监测72h期间收集的1440个血糖测定值的标准差;空腹血糖变异值(CV-FPG)为监测24h收集的480个血糖测定值的标准差与均数的比值;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IAUC)为高于餐前血糖测定值的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的增值;根据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分级,分为正常、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三个级别。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对GFR与血糖稳定性观察指标HbA1c、SDBG、CV-FPG、IAUC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功能、营养水平、血尿素氮(BUN)、低心排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肾内科糖尿病患者的因变量GFR均与自变量HbA1c、SDBG、IAUC及CV-FPG呈负相关(r=-0.6347、-0.5798;-0.5874、-0.5748,P<0.05)。

2.2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糖、营养水平、BUN、低心排作为影响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危险因素;详情见表1。

3讨论

肾内科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微血管合并症,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血糖升高及血糖不稳定性均刺激肾小管肌成纤维细胞快速分化,加重肾小管硬化症。大量研究表明,肾功能障碍程度与GFR呈负相关,随着GFR的减小,患者的肾功能障碍程度随之加大,作为评价肾内科糖尿病肾病程度的观察指标。HbA1c控制水平小于7.00%,可显著降低肾内科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减小HbA1c对肾小管、视网膜的侵袭[2]。IAUC大幅升高与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或病死等严重病症存在相关性。有关报道,SDBG及CV-FPG均可作为血糖稳定性的评估指标,均作为肾内科糖尿病肾的早期预后的评估因子。HbA1c在维护血糖稳定性发挥着必要条件作用,但SDBG、IAUC及CV-FPG从日间血糖波动、日内血糖波动及餐后血糖波动综合评价血糖稳定性[3]。在本研究中,相关性分析:肾内科糖尿病患者的因变量GFR均与自变量HbA1c、SDBG、IAUC及CV-FPG呈负相关;提示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与血糖稳定性呈正相关,可提高血糖稳定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本研究中,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糖、营养水平、BUN、低心排作为影响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UN、低心排作为影响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大,机体肾小球及肾单元数量减少,肾脏萎缩,致使肝肾微循环功能下降。同时,年龄较大患者的肾内科糖尿病肾病耐受能力较差,易瘀积代谢产物及消融坏死产物,经血液循环于肾脏发挥交感神经递质的生理活性并堵塞肾小管,使肾小球血压及GFR呈进行性减小[4]。营养水平作为评价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的物质基础;与提高治疗疗效具有协同作用。营养不良的直接表现为脂肪代偿性减少、肌层变薄、心肌纤维混浊肿及多组织器官萎缩性功能衰退;持续性营养不良可导致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机体形成负氮平衡、电解质平衡紊乱、心肌收缩乏力、肾肝功能评价指标(BUN、ALT)表达水平上升及降低特异性免疫功能[5]。

此外,低心排作为心肌能量供需失衡的重要表现,以心指数降低至周围血管收缩,组织灌注不足为主。低心排作为影响肾内科糖尿病患者并发肾功能障碍的重要促发因素,可导致肾血流处于低灌注状态,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引起肾小管对代谢废物的重吸收增加;同时,伴随着多种炎性因子的激活、肾脏血流动力学紊乱产生肾毒性因子,进一步降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综上所述,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与血糖稳定性呈正相关,可提高血糖稳定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年龄、BUN、低心排作为影响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严格评估患者的治疗风险、改善心肾功能及抑制持续性肾功能障碍,协同提高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勇.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5(36):42-43.

[2]东方月花.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特征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9):106-106.

[3]杨昌明.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就诊特征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7(7):54-55.

[4]江丽屏,王泽彬,梁剑波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特征分析[J].医药前沿,2014,09(13):213-214.

[5]唐勇,吴艳,王茂合等.糖尿病肾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4):464-467.

论文作者:陈筱涛, 谢红武, 欧秋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5

标签:;  ;  ;  ;  ;  ;  ;  ;  

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特征分析论文_陈筱涛, 谢红武, 欧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