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韩波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韩波

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南区 415101

摘要: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并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该组患者口服葡萄糖酸钙加阿仑膦酸钠,对照组40例,该组患者仅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连续治疗1年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血钙水平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和股骨颈骨骨密度及血钙水平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仑膦酸钠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的提高骨密度,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是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阿仑膦酸钠;治疗效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多发于绝经后妇女的衰老性骨科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骨量降低、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等,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引起骨折、骨骼变形、以及骨折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不仅仅要靠补充钙进行治疗还应该增加骨形成的量,避免骨形成低于骨吸收。近年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是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其能够有效的减少成熟破骨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量,弱化骨转换作用,保持钙沉积与钙流失相平衡,从而使骨形成作用超过骨吸收,增加骨量的积累。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其进行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且无严重的肝脏、消化系统、骨软化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并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年龄在48~70岁之间,平均年龄(57.72±7.13)岁,绝经时间3~17年,平均绝经时间(7.58±1.21)年,对照组40例,年龄在49~71岁之间,平均年龄(58.25±7.62)岁,绝经时间3~16年,平均绝经时间(7.72±1.4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绝经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葡萄氧酸钙,每天6g,每天3次,早中晚各2g,同时配维生素,每天0.25g。观察组患者加服阿仑膦酸钠片,每天1粒,在早餐前服用。连续治疗1年后,通知患者进行复查,测定两组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血钙水平等,调查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评价标准 以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情况为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显效:患者的骨密度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在2.5%以上;有效:骨密度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在0~2.5%之间;无效:患者的骨密度增加不明显或者无增加。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骨密度、血钙水平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腰椎骨密度为(571.15±109.74)mg/,治疗1年后的腰椎骨密度为(643.61±125.43)mg/,与治疗前相比骨密度变化明显,治疗前后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腰椎骨密度为(574.14±110.73)mg/,治疗1年后的腰椎骨密度为(572.94±112.64)mg/。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腰椎骨密度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股骨颈骨骨密度为(676.58±141.41)mg/,治疗1年后的腰椎骨密度为(821.86±114.28)mg/,与治疗前相比骨密度变化明显,治疗前后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股骨颈骨骨密度为(674.53±142.67)mg/,治疗1年后的股骨颈骨骨密度为(670.78±122.74)mg/。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钙水平为(2.42±0.11)m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钙水平为( 2.31±0.09)mmol/L,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钙水平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7例,占67.5%,有效9例,占22.5%,无效4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9例,占47.5%,有效11例,占27.5%,无效10例,占25.0%,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后患者恢复正常。

3.讨论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出现的疾病,绝经后妇女由于绝经后卵巢功能消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致使骨丢失较快,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临床的主要表现有长期的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在运动或者生活的容易引发骨折或者骨骼变形等,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临床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从患者的病因入手,积极的采取措施消除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增加骨骼的密度,增强其强度。近年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是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其能够有效的减少成熟破骨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量,弱化骨转换作用,保持钙沉积与钙流失相平衡,从而使骨形成作用超过骨吸收,增加骨量的积累。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口服葡萄糖酸钙加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其骨密度变化明显,血钙含量增加也较多,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有效的使用阿仑膦酸钠,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古东海,张妍,吴凤玲.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3,06:37-38.

[2]李鸿霞,朱翠凤,李莎.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防治骨质疏松用药调查[J]. 中外医学研究,2015,03:70-71.

[3]周波. 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4,28:1-2.

[4]刘巍,刘俊俊,王莉.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相关因素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2,08:143-144.

[5]王爱霞,赵保明.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3,15:79-80.

[6]丁嘉寅,王剑.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2015,06:756-757.

论文作者:韩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的疗效观察论文_韩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