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学习机制_群体行为论文

中小民营企业跨越发展的学习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0-2995(2001)01-0064-10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知识要素对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组织学习作为增加企业内部知识含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正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关于学习的文献已经很多,其中多数将注意力集中于企业的管理者应如何建设一个学习型组织,而对企业是如何形成其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较少(Garvin,1993[1];Ulrich,Jick and Von Glinow,1993[2];Swee Goh.,Gregory Richards,1997[3])。这方面研究尤其受到忽略的是中小企业,它们没由如Intel 和微软那样显赫的声名和完善的学习开发机制,因而难以受到重视。

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践表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企业,如日本的企业90%以上为中小企业,日本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这些企业(斋藤优,1996[4])。进入八十年代,美国大约70%的创新来自于小企业,小企业的人均发明为大企业的两倍,小企业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2%、38%、17%、和12%(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1998)。

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在最近提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中国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私营企业占已到33%,而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下降为37%[6]。私营企业中大多数中小企业。

机制灵活是我国中小民营迅速发展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课题》组,1998[7],刘源,1998[8],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1998[9],徐冠华,1999[10])。然而, 也应看到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至今,正面临新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技术能力低下,产品技术含量低,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中小民营企业的这些弱点已逐渐暴露。在新的竞争形式下,企业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升级,这是民营企业确保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究竟有无学习机制,以及这种机制的有效性。但在目前,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研究仍集中于中小民营企业对经济供献价值的研究和民营企业特殊经营的研究,缺乏对民营中小企业学习机制的研究。要回答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学习来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深入民营企业进行实际考察,以分析其学习机制。本文拟在这一领域作一尝试。

2 研究的思路

组织学习的一个基本目的是建立一个可以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经验中进行学习的机制,并能生产、储存和搜索知识,最终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以达到组织行动的理想效果。这里知识包括两类,其一是有形的知识,体现于各种设备,规章制度,图书文件,专利图纸中的知识;另一种是软的知识,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大脑中的知识,如员工技能。对企业学习机制研究一个重点就是要了解知识是如何为企业所掌握,并最终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具体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的动力是什么?

2)组织的学习转化机制是什么? 如何将个体的学习行为转变为群体的学习行为。新知识总是从个人开始的,然后转化为在整体上对公司很有价值的群体知识。如果没有个人创意和发生在组织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影响,一个组织是不可能自行创造知识。在组织层次上通过讨论、经验共享和观察,知识可以被放大和具体化。用于描述知识学习中起关键用的要素或机制的一个类似的概念是学习代理。因此需要回答组织学习代理模式是什么?

3)学习机制与跨越发展的关系?

我们通过图1给出组织学习机制的一个描述图。

学习机制的输入要素有:环境、信息,资源和人才。

环境要素的作用在许多著名学者的文献中已得到阐述(Poter,1985[11];Parahard,1990[12])。

一般来讲企业所面临的激烈的竞争环境是推动企业组织学习的第一要素。在高度竞争环境中,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不断地学习,以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预测能力。另外,从环境的结构要素来讲,还包括国家的整个政治经济宏观环境,企业与其它企业的策略联盟所形成的联系,与供应商,客户的关系等。

信息是企业进行学习的源泉和学习加工的对象。学习可以来源于许多渠道,如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有战略联盟的组织,甚至也可以向竞争对手学习。

资源是企业用于学习的资金、设备、时间的投入。

人才作为企业学习的要素正日益受到重视。企业内部的人才是企业知识技术的载体。外部人才的引进,常常能在管理上,技术上,个体风格上影响企业的知识存量。

以上四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了企业不断学习的动力模式。处于竞争前沿的企业,其自身的知识积累非常重要。而后发的企业,外部信息的输入,即技术的引进显得非常重要。正是不同的动力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学习动向。企业学习动力同时也受到企业的组织内环境的影响,如企业的产权制度,人才战略,激励机制等。

如何将个体的学习行为转变为群体的学习行为将是该模型考虑的第二个要点。一个有用的概念是学习代理的概念。此处代理的含义是以其为中介,将个体的学习行为转变为组织群体的学习行为。代理是组织学习的推进中心。学习代理可以分为四类(Purcell,Gregory,1998[13]),它们分别是企业个体,企业精英,企业组织群体以及社会系统。

图1 企业学习机制图

员工学习。在个体代理形式下,企业员工的兴趣,进取心,发展前景和激励是推动员工进行个体学习的动力,它强调的是个体行为及认识的转变,而不是对具体知识的获取。个体学习的一个重要造径是交流与沟通。个体可以通过在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而得到学习。个体也可以通过与组织的高层人员交流得到学习。同样,个体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图中的员工学习代表了这样一类学习代理。

精英学习。企业精英人物形成另一种形式的学习中介,通过这一中介产生组织学习。这种形式的学习代理,以一个在组织内部占优势的联盟成员为代表。典型的占优势的联盟成员包括企业的执行官、管理人员、领导和在某群体中有影响的成员。组织的学习主要体现为精英成员的个人能力的发展。当精英成员洞察到应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变革以推动企业发展,在何时变革,以及如何将学习行为转变为技能及资源时,学习效果将得以体现。图中的精英学习代理体现了这样一类学习代理。

正式组织学习。群体学习代理的形式为许多大型,多元化及更复杂的组织所采用,通过群体学习,组织学习得到执行。群体学习具有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势,这是基于多样化的信息输入渠道所产生的交互刺激的学习效果,例如来自个体、精英和职能部门信息输入。一旦企业内部各部门在组织学习激励的方向上达到了一致,企业便以多种形式的具有交互功能的团队方式展开有效运作,这些形式的团队包括:职能部门,赋权机构,自组织团队,创新团队等。这种多学科,多职能小组之间的交流刺激产生新的思想并扩大组织的知识基础。图中的正式组织学习代表了这样一类学习代理。

社会系统学习。社会系统学习代理是一种辅助的组织学习机制,它能够独立于其它学习代理而存在。社会系统学习代理强调的是,对学习经验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如形成程序、规则、体系。学习的经验也可存在于组织结构和程序中。社会系统使得学习经验存储于组织的记忆中。通过使用和整理已经存储的知识,并持续发展它,组织能够增进其知识基础并向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学习。学习的结果不仅来自于实际存储的知识,也来自于对知识基础的整理。学习经验的整理,能够通过促进个体独立学习经验的转移和扩散,从而促进组织内部变革的产生。本模型中,社会系统这种学习代理是以学习的产出经系统化整理后以反馈的形式进入输入系统而表现出来。

对具体的企业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四个代理都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大多数企业可能只是侧重于其中的几个代理。

学习机制的产出效果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知识存量的提高以及企业对知识的系统化处理,以形成新一轮学习的平台。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泉州的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发展速度和水平一直走在福建省前列,在泉州经济发展格局中已是“五分天下有其四”,其总产值年均递增41.79%左右, 其中“八五”期间年均增长幅度高达74.98%。涌现出许多规模化、 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企业,创出了一批名牌产品。其中很多民营企业正在向科技型企业转变,使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这些民营企业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带着这一问题,在泉州市科委的大力协作下,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面访的形式对泉州的企业进行了调查。我们从中选取几个典型企业作为本论文研究的对象。这几类企业的共同特征是,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每个企业都面临激烈竞争,都不只一次引入过新产品,有研究与开发行为,目前发展状况都比较好,企业都还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我们采用的调查方式是与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面谈,并深入车间进行实地考察。在此过程中我们得到各个企业的很好协作,从而使我仍能够掌握大量的企业实际运作的第一手资料,这为我们进一步分析提供了方便。表1提供了作为案例研究的企业的简单情况:

表1 企业的简单情况表

企业 企业描述 有无技术 企业经营 企业类型 主要产 成立时

开发部 范围 品市场 间(年)

A

车用电器产有本产品系列 股份合作国内94

品生产企业

B

石材加工与有 多元化 民营 国内87

加工工具生 国际

产企业

C

卫星接收机

生产企业 有本产品系列民营 国内87

D

铅酸蓄电池 国内96

生产有本产品系列 与台商合资 国际

E

漂染及海洋有

多元化

股份合作国际93

生物制品

从我们所调查的5个企业成立时间看, 他们都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将其发展简历列于下:

企业A:最初由九个爱好汽车修理的年青人合伙出资成立。 在不断摸索中,积累了丰富的修理汽车的经验,逐渐开始生产车用电器。目前已达到年产各型电控气喇叭30万套,10万套减速型汽车起动机的生产能力,高科技产品销售比重将占总销售收入的70%。

企业B:经营项目为石材加工工具。最初成立时,由3个殷东出资(10万元不到),生产方式为典型的家庭作坊式,主要生产经营者都是亲戚朋友。成立之时,只是加工石材,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生产石材加工工具,后来进入技术含量较高的石材加工工具领域。最初经营的九年,产品属于卖方市场,供不应求。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内企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资本从十万上升至千万。但随着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买方市场形成。在竞争的刺激下,企业产品也从单一走向多样化,目前几乎涵盖了石材加工工具的全系列。

企业C:最初是一家做电子测量仪器的公司,如数字表, 电源等产品,但考虑到国内电子仪表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激烈,企业在这一行业内不具竞争优势,于是在92年转产卫星接收机,正是这一转变,使企业生存并发展壮大,而当时许多生产电子仪表的企业,目前已有许多陷入经营困境。

企业D:企业刚开始经营时,采用传统工艺,技术落后, 老板是员工,又是管理者,还是技术人员。成立之初,企业管理控制能力差,技术上的关键未认真研究,生产设备方面也存在问题,市场难以打开。其间企业进行了改制,引进人才,现在产品质量稳定,技术先进,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企业E:该集团的前身主要从事漂染业,而今发展成以漂染、 海洋生物产品为主的企业集团。其最具生机,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为海洋生物制品,为高附加值产品,该项目已列入国家重点项目。该集团,仅海洋生物产品分公司,1998年的产值达到8000万,1999年达到1亿, 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利税也不错。

从简历看,与这一时期的许多其它民营中小型企业一样,它们也经历了从家庭作坊式的简陋生产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到正在进行中的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造,产品技术升级的二次创业阶段。这一过程中,许多民营企业无法克服各种困难,限于惨淡经营,甚至破产之境,但我们所调查的企业都正处于高速发展之时。能够存在至今,本身就证明这些企业是竞争的强者。从初步掌握的情况看,企业的知识含量和学习能力是在不断地提高,企业总是不断去掌握新的技术,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组织机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这正是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也是本文需要深入探讨之处。

4 学习模式与技术跨越发展

跨越的过程是企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无知到知之再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引进和激励,资金的运作,企业组织模式的变革,管理经验的积累。这一切实质反映了企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机制功能的发挥。

首先我们认为,没有强大学习动力,任何企业都难以实现这一跨越过程。调查所了解情况也证实了我们的分析。在与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访谈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他们强烈的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创新热情。几乎调查的所有企业,在近三年内部开发出新产品,而且大多数都是连续不断地在开发新产品。我们根据调查所了解的情况,整理出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动力模式分析表(表2)。

表2 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动力分析表

企业技术跨越描述 跨越难度跨越动力

A 从生产喇叭到生产突变 喇叭市场容量有限,

起动马达 对新型起动马达的

市场需求有信心

B 石材加工机械从低渐变 希望占领产品全系

档向高档过渡 列市场

C 从电子仪表到模拟渐变 市场需求,技术进步

卫星接收天线再到

数字卫星接收天线

D 电池产品的升级换渐变 市场需求,技术进步

E 由漂染行业转入海突变 在本行业已做得很

洋生物制品业 好,企业有较好的基

础,想寻求新的业

务,企业领导即时地

了解到了新项目信

企业伴随的组织

成功要素

模式的变动

A 老板亲自抓,有一个●领导重视

精英团体一起干

●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

B 家族式管理向半企 ●在技术上善于吸收引进人才

业化管理过渡 ●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

●能迅速根据客户需求改良产品

C 研究与开发外包

●成功的合作机制

D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 ●领导重视,知人善任

离,建立股份合伙制

E 进行了企业股份合 ●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一

伙制改造 批技术和管理精英

正如表2所示,所调查每个企业都至少进行过一次技术跨越, 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学习过程。

跨越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渐进式,一种是突变式。渐进式是企业在已有的产品系列的基础上开发出新产品,企业在产品开发上有一定技术积累,推出新产品,是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体现。突变式是企业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产品领域。一般来讲突变式比渐变式的跨越难度大。但跨越难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与企业投入资源与总体资源比重,产品技术的可获得性,产品技术成熟度,开发风险有关,此处我仍让企业内部人士自行评判。在企业技术跨越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企业组织模式的变革,在这方面不同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模式。

从动力机制来看,首先环境的竞争压力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跨越的动力。除此企业前期的资源积累、外部信息输入也是促进学习的动力。企业以前的技术积累,提供给企业开始新一轮学习的平台。以下我们具体分析每个企业的情况。

企业A建厂于94年,最初主要产品为喇叭, 考虑到喇叭技术含量较低,在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已不能使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公司采取的策略是先易后难,通过生产喇叭,进行技术上积累,也在资金上进行积累,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已在考虑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企业在如何找新的产品、找新市场、找开发资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喇叭投产不久,企业就着眼于新产品的开发。主要从汽车上的电子配件产品入手,首先考虑到生产起动马达。从生产喇叭到生产起动马达,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技术跨度较大的过程。新型马达的技术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相对本企业来说,该产品生产难度大,技术难度高。但由于公司在生产喇叭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同时公司在使用和维修汽车配件方面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通过技术攻关,企业终于掌握了这项生产技术。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竞争的压力,以及企业技术的积累,是企业A技术跨越的动力。

企业B的技术跨越是一个渐变的过程。87年刚成立时, 主要进行石材加工,石材加工必然要使用石材加工工具。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积累了石材加工工具的知识。但石材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相反石材加工工具的制造生产却有很强的技术含量。因此企业由对外石材加工,进而发展到对外提供石材加工工具。在竞争中,产品也从单一走向多样化,目前几乎涵盖了石材加工工具的全系列。产品的开发过程既有仿制也有自主研制。企业的经营方式也由家族式管理向引进人才过渡,首先在技术上引进人才,目前企业有大中专技术人员几十名。同时企业也聘请了某高校退休老专家,通过这一套班子建立起科研基地。公司另一大技术来源在于由客户提供技术参数,公司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与客户形成一种松散的技术联盟。从以上可以看出,竞争的压力,知识的积累,以及企业从外部的信息输入,形成了企业的学习动力。

企业C成立于1987年,最早是一家做电子测量仪器的公司, 如数字表,电源等产品,但考虑到国内电子仪表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激烈,自身在行业内不具竞争优势,于是在92年转产做卫星接收机。96年企业在模拟机市场已占有较大的份额,与此同时国外(欧美等国)正在由模拟向数字化转换。于是公司进一步向数字机市场进军,在97年9 月开发出数字接收机。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模式很有特色,主要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福大,华侨大学)的合作来进行研究与开发。合作成果,以利润提成的形式进行分配,双方相互信任,互相派人到对方企业,相互派人学习培训。成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成功的典范。泉州本地电子工业基础薄弱,难以为提供企业技术支撑。相反外地如北京,技术力量雄厚,研究与开发速度快,信息灵通,这种合作弥补了企业在技术和地理上的劣势,促进了企业发展。以上情况表明,企业C 的技术跨越是在竞争压力之下,通过与外部单位建立技术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实现的。

企业D企业刚开始经营时,老板是员工,又是管理者, 还是技术人员。采用传统工艺,技术落后。企业管理控制能力差,技术上的关键未认真研究,设备和市场方面也存在问题。96年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公司对人才给予充分信任,很快这些外来人才担当起公司的重任。企业在工艺流程,工业生产设备,检测设备进行了规范。同时强化了内部技术、管理培训,购入电脑设备,大量采用新的技术、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公司在技术上采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形式。以专项研究,长年培训和取得相关专利优先权的形式建立起合作关系。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企业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企业市场价额也不断扩大大。以上情况表明,企业D是通过引进人材,建立技术联盟, 实现了技术跨越。

企业E为某集团的子公司,母公司在建立之初主要从事漂染业, 公司在该行业的经营比较成功,积累了相当的资本。但漂染业的高污染,低技术含量的特性,促使公司必须寻求新的产品。通过信息搜集,向有关大学科研院所咨询,引进相关技术人才的方式,经反复论证,确立了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制品作为公司的新业务。该产品主要从被认为是废物的蛤壳,贝壳中提取有用生物物质。这些生物物质,在国外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添加剂(如抗癌,减肥药产品中)。由此可见,外部信息及人才的引入是促进公司E实现技术跨越的动力。

以上我们分析了企业的学习动力模式。新的知识技术是如何在企业内部掌握和扩散是我们要研究的下一个问题。

表3 企业学习代理模式分析表

企业 个体群体精英 系统 模式特点 缺点

代理[1] 代理代理 代理 领导自身就是精

领导精力

英中的一员,亲有限,不

自研究

利于发挥

A * * * * * * * *

* *现代分工

,专业化

带来效率

的提高

企业所有者在技

术上放手,引进内部技术

专业技术人才开

人员交流

B * * * * * * * * *

发技术,但全面不足

的核心技术仅

由家族人员保管

掌握

老板亲自组织生

自身技术

产,技术上由外开发能力

面的研究院所提

有限,严

C *

* *

* * * * * * * 供,通过培训,提

重依赖外

高企业员工技术

来技术支

水平 持

企业所有者基本

不干涉企业正常

D ** * * *

* *

* * *运营,由具体部

门负责研究与开

发,进行投资决

企业运作比较规

E ** * * * * * *

* * 范,接近现代企

业制度的动作方

注1:*代理对该项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评价,* * * * 表示该项因素最为重要,* * *表示该项因素次重要,以此类推。

为了实现跨越发展,在选择具体的代理模式时,不同的企业将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选择不同的模式。表3 给出不同代理的相对重要性评价,从而描绘出不同企业的代理模式特征。

企业A :参与公司研究与开发和进行市场可行性分折的核心人物只有10多个人,他们分别是公司的总设计师、总经理、以及技术骨干,其中许多人是自学成材,他仍构成本企业的精英团体。精英成员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在研制工作中也积累了很丰富的管理经验。体现民营企业的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第一把手亲自抓科研,老板是全能型的人才,懂管理也懂技术。对精英团体的其它成员的能力要求也是很高,如要求全能型工程师:懂工艺、设备、工装、现场调度。这既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优点,也是其弱点,毕竟领导精力有限,不利于发挥现代分工,专业带来的高效率。另外能有效发挥精英学习代理作用的前提是,人员之间关系和协,融洽,人员之间能力要相互配合,在这方面该企业处理得较好。

企业B在发展的过程中,学习代理的重心, 也由家族成员转移到由外部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上。一批有专长的技术人才,担任了企业技术开发的骨干。但值得注意的是全部配方和生产工艺属于公司的核心,仅有家族人员掌握全套的知识。从理论上讲,这不利于企业内部技术交流,但现实中有其合理的一面,有利于保护企业的核心技术。

企业C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有限, 主要通过与外部研究院所的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的知识水平。设计工作主要由外部的协作单位完成,本企业的重点工作在于组织生产。在安排生产的过程,主要的问题是对外部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老板亲自抓技术消化吸收,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与开发部门,负责对外的技术接口。另外企业也经常将外部技术合作单位专家请到企业讲解技术问题,或是派人到协作单位进行培训。受培训的人回来后对整个企业的职工进行培训。由此可见,企业C 的学习代理机制是适应其目前的发展。受制于本地电子技术基础薄弱,电子技术方面人才缺乏,企业必须以外在技术为依托。企业C的长处在于, 有一套良好的学习代理机制,能够平稳地将外部技术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技术。

与前三个企业不同,企业D有一套规范的研究与开发体制, 技术引进机制,以及日常管理体系。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这种现象表明企业D的学习代理机制侧重于的正式的组织。另外企业也重视在管理, 技术上的知识积累,通过形成文档,建立起明确的规章制度,得到继承。在技术上采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形式,以专项研究,长年培训和取得相关专利优先权的形式建立起合作关系。

类似于企业D,企业E也注重群体的学习代理作用。企业已建成持续发展的结构,机制上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架构,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每月一次例会,每三月有一次决议会议,项目开发趋于理性化,不是领导拍脑门,将可行性研究纳入正轨。企业与科研院也建立了良好的联系,通过技术协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建有图书馆,能够上网,为技术人员准备了技术方面的信息,另外企业在书籍、报刊、上网、软件投入不少,以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5 结论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学习机制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企业的广泛信息源。企业的技术人才引进,企业系统性知识的整理都是推动企业不断学习的不容忽视的要素,另一方面也证实企业在将知识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方面,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代理模式。企业在采用了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学习代理模式后,将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发展,否则将会对企业的发展形成障碍。

具体来讲,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市场竞争机制已初步形成,我们的调查显示,当地许多的民营企业都是从低技术产品做起,在竞争压力下,向技术含量高产品转移,而且许多企业实际上已经确立自身是技术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技术型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不仅依赖于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而更重要的在于形成竞争能力的速度和连续性。以技术为基础的企业致力于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在经营环境不断变动的情况下,该环境中的其它竞争者,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并在技术方面进展神速,其结果必然导致产品开发时间的缩短,和不断的推陈出新。

但研究也表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大多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中小企业没有强大的内部研究与开发机制,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外部技术。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小,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不可能太大,在进行研究与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赚钱,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企业正是在这种两难之景,依据外部环境要素,寻求其最优的发展策略。在策略的选择上,依据企业的自身优势,可以通过内部研究与开发、引进技术、模仿创新、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引进人才、向高技术项目投资等方式,实现企业的技术升级。企业在实施这样一些战略的过程,常常面临着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如产权安排,组织结构的调整。事实表明,成功的企业大都能顺利地实现这一过渡,但失败的企业大都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类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如果将企业组织本身视为一个完整的知识载体或者学习代理,企业组织创新过程可以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互动,获得经验,进行适应的过程。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实质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组织创新的结果。

学习代理模式的实质是企业通过某种方式,使知识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扩散,从而形成企业实际的竞争优势。通过代理模式识别,我们认为不存在着一种完美的代理模式,只有适用代理模式。但在知识日益成为企业发展核心的时代,掌握核心技术(这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硬技术各种专业技术、技能,也包括软技术,如管理的知识、经验等)的代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学习代理,也是企业良好运作的轴心。有趣的是企业核心技术的掌握与其产权的安排和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反过来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某种重要的影响。民营企业易于遇到的发展障碍是,企业的所有者本身是企业的创业者,他们可能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因此不愿与核心技术分离,如企业A和企业B,但在技术日益复杂的今天,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各种问题,如果不能实现分离,可能会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企业D和E由于在企业内部初步地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其发展可以说是已摆脱了传统的民营企业的框架,使其在运作方式上更为科学,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我们认为中小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结合本企业情况,在企业内部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充分发挥各种学习代理的功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

收稿日期:2000-07-20;修订日期:2000-07-29.

标签:;  ;  ;  ;  ;  ;  ;  

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学习机制_群体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