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临床分析论文_寇含金

苍溪县石门乡卫生院 四川广元 628415

【摘 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到本科室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其中80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比起对照组患者的67.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出许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慢性胃炎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病发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的不规律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慢性胃炎的病发率逐年增高;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疼痛、上腹不适、腹部肿胀、早饱、嗳气、恶心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上常常采用西医进行治疗,但西医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并且容易复发,为了改善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本次选取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西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到本科室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其中80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8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75岁,平均年龄为(36.74±6.57)岁,最短病程为6个月,最长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5.34±1.35)年;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16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为(35.93±6.62)岁,最短病程为6个月,最长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5.36±1.37)年;本次试验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标准:80例患者都符合中华医学会规定 慢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都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所有患者都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和症状;所有患者都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研究且签订了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既往精神疾病史和意识障碍患者[1]。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给予对照组的40例患者由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43022245的阿莫西林胶囊、佛山手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H44021231的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20044871的奥美拉唑肠溶片进行三联治疗,其中阿莫西林胶囊的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0.5g,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0.15g,奥美拉唑肠溶片的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20mg。

1.2.2观察组

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进行治疗,中医治疗的具体方法如下所示:中药方剂的基本方:柴胡15g、无胡15g、香附15g、半夏10g、陈皮10g、干姜10g、九香虫10g、蒲公英10g、白花蛇舌草10g、甘草6g;将上述基本方用清水浸泡1个小时后再加水值1000ml,用文火煎制400ml,每日1剂,每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同时,对于肝胃气滞的患者加枳实15g、莱菔子15g、瘀阴胃络、疼痛如针刺一样的患者加生蒲黄30g、五灵脂15g、对于脾胃虚寒、胃痛绵绵的患者加桂枝15g、对于胃阴亏虚、舌红无苔的患者加白芍15g、石斛15g、合并有胃出血的患者加三七10g。

两组患者均以15天为1个治疗疗程,连续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

1.3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患者胃部溃疡、充血、糜烂等基本痊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胃镜检查患者胃部溃疡面、胃黏膜充血和糜烂等大部分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镜显示溃疡面部分消失;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更加严重[2]。

1.4统计学分析

对文中的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本文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计数资料采用[n(%)]来表示,并采用卡方值X2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当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当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X2=9.547,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n(%)

 

3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胃痞的范畴,治疗该病主要是调肝疏胃、消散郁结、并对胃黏膜进行有效的修复,本次中药方组当中的柴胡、无胡、陈皮、九香虫、半夏、香附、干姜、蒲公英、甘草和白花蛇舌草等共用具有温中行气、燥湿除满、益气健脾、祛瘀止痛、通便散结等功效。

从上述结果当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92.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与同类研究当中92.3%的临床总有效率基本相同[3]。

综上所述,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慢性胃炎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亚军,吕永慧,董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山西中医,2015,31(10):13-16.

[2]陈禹含,李兆涵,陈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2):70-71.

[3]钟小军,罗志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腹痛100例临床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9):7-7.

论文作者:寇含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临床分析论文_寇含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