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市政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的探讨论文_杭嫄嫄

针对市政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的探讨论文_杭嫄嫄

身份证:4112821986030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城市给排水管道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也是城市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顶管施工工艺将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市给排水管网施工,本文就市政给排水顶管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阐述,为今后施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给排水、顶管、顶进施工

1、什么是顶管施工?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技术是一项用于市政施工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

2、顶管施工的优势

顶管施工显著特点包括:(1)不需要破开地面或者可能少的开挖地面,尤其是在交通繁忙的路段,这种施工技术就减少对道路交通的影响。(2)不用征地,不破坏地面建筑物等,这种施工技术能不开挖地面就可以从地下管道、房屋、道路甚至江河的地下穿过。(3)不破坏地表植被和周边环境。(4)顶管施工不受气候和环境影响。(5)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6)省时、高效、安全,无建筑垃圾污染,并且综合造价低等。由于顶管施工技术的特点,所以它在管道铺设当中被广泛使用,用这种技术铺设管道能克服传统沟槽开挖法施工的缺点,不仅速度快、安全,而且占地小,污染少,管道施工质量高。

3、顶管施工

3.1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顶管施工分成两个阶段顶进,第一阶段为工作井、接收井的施工,第二阶段为人工顶管的实施,其中工作井、接收井的施工可以交叉作业,速度较快,设备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工艺流程为:工作井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管道吊装就位→安装顶铁→开机油泵顶进→测量控制纠偏→施工下一节。

3.2施工准备

(1)进行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

(2)确定管线范围内及施工需用场地内所有障碍物,如管线、电线杆、树木及附近房屋等的准确位置。

(3)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修建临时设施,安装临时水、电线路,并试水、试电。(4)审查施工图纸和进行各专业图纸会审,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5)将设计院提供的永久水准点,引临时水准点至井下,施工中经常进行校核。

3.3 人工顶管顶力计算

对于顶管顶进深度范围土质好的,管前挖土能形成拱,可采用先挖后顶的方法施工。

根据经验公式: P=n P0

其中:P——总顶力

n——土质系数。

土质系数取值可根据以下两种情况选取:

(1) 土质为粘土、亚粘土及天然含水量较大的亚砂土,管前挖土能成拱者,取1.5~2.0。

(2) 土质为中粗砂及含水量较大的粉细砂,管前挖土不易成拱者,取3~4。

P0——为顶进管子全部自重。

考虑地下工程的复杂性及不可预见因素,顶管设备取1.3 倍左右的储备能力。

对于顶管顶进深度范围土质较差的,即开挖时容易引起塌方的,可采用先顶后挖的方法施工。

根据顶管工程力学参数确定,先顶后挖时,顶管的推力就是顶管过程管道所受的阻力,主要包括工具管切土正压力、管壁摩擦阻力。

1)工具管正压力:与土层密实度、土层含水量、工具管格栅形态及管内挖土状况有关。根据有关工程统计资料,软土层一般为20-30t/m2,硬土层通常在30-60t/m2。大于40t/m2 时表明土质较好。

F1=S1×K1

其中

F1--顶管正阻力(t)

S1--顶管正面积(m2)

K1--顶管正阻力系数(t/m2)

F1=S1×K1=πr2×K1

2)管壁摩擦阻力:管壁与土间摩擦系数及土压力大小有关。根据有关工程统计资料,管壁摩擦阻力一般在0.1-0.5t/m2 之间。

F2=S2×K2

其中

F2—顶管侧摩擦力(t)

S2—顶管侧面积(m2)

K2—顶管侧阻力系数(t/m2)

F2=S2×K2=πDL×K2

顶管阻力为以上二种阻力之和,即F=F1+F2

3.4工作井和接收井的施工

3.4.1施工工艺

采用分层开挖,坡度按1:0.33进行设置,每节开挖护壁的高度最多不超过

100cm。

3.4.2施工技术要求

(1)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1.0 米,基坑周围设置1.2米高的围护,防止坠物;基坑四周,应尽快避免车辆行驶,减少基坑边动荷载。

(2)井内的积水由集水井(长×宽×高为30cm×30cm×40cm)及时排走,抽水时要注意用电安全。

(3)严格控制后靠背、洞口墙的水平度和垂直度。洞心的标高和洞口的直径要符合设计要求。

3.4.3顶管工作井内设备安装

(1)导轨安装。严格控制导轨的中心位置和高程,确保顶入管节中心及高程能符合设计要求。

1)由于工作井地基全部为老黄土,地基稳定,导轨直接放置在工作井的底板上。

2)严格控制导轨顶面的高程,其纵坡与管道纵坡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导轨两侧采用钢筋插打进行固定,导轨长度采用2~3m,间距设置为60cm。

4)导轨必须直顺。严格控制导轨的高程和中心。

3.4.4下管、顶进、出土和挖土设备:采用电动卷扬机下管,用千斤顶、高压油泵作为顶进设备,用斗车、垂直牵引的卷 扬机作为出土设备,用空气压缩机带风镐机作为挖土设备。

3.4.5照明设备:井内使用电压不大于12V 的低压照明。

3.4.6通风设备:人工挖土前和挖土过程中,采用轴流鼓风机通过通风管进行送风。

3.4.7工作棚架:作为防雨及安装吊运设备。工作坑上设活动式工作平台,平台用32#工字钢梁。在工作平台上设起重架,井旁边装置电动卷扬机。

3.5引入测量轴线及水准点

将地面的管道中心桩引入工作井的侧壁上(两个点),作为顶管中心的测量基线。将地面上的临时水准点引入工作井底不易碰撞的地方,作为顶管高程测量的临时水准点。

3.6 下管

下管前,要严格检查管材,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第一节管下到导轨上时,应测量管的中线及前后端管底高程,以校核导轨 安装的准确性。

3.7千斤顶和顶铁的安装

3.7.1千斤顶的高程及平面位置:千斤顶的工作坑内的布置采用并列式,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应在同一轴线,防止产生顶时力偶,造成顶进偏差。

3.7.2顶铁安装应无歪斜、扭曲现象,必须安装直顺。每次退千斤顶加放顶铁时,应安放最长的顶铁,保持顶铁数目最少。

3.7.3顶进中,顶铁上面和侧面不能站人,随时观察有无扭曲现象,防止顶铁崩离。

3.8基坑基础及导轨

基坑基础采用150mm×150mm×3000mm枕木,间距600mm, 坡度与设计管道坡度一致。基坑导轨起导向作用,钢轨宜采用QU80的导轨,其高度为130mm,上顶宽度80mm。

两轨间距按下式计算:

A=A+a

A=2√(D-h-e)(h-e)

式中A0-两导轨的中距(m)

A-两导轨上部的净距(m)

a-导轨的上顶宽度(m)

D-管外径(m)

h-导轨高度(m)

e-管外底距基础面的距离(一般为0.01~0.025 m)

3.9后背墙

后背墙为型钢、钢筋砼后背,型钢地下埋入深不小于0.5米。

3.10 顶进施工

工作坑内设备安装完毕,经检查各部分处于良好状态,即可进行试顶。首先校测设备的水平及垂直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即可顶进工具头,然后安放混凝土管节,再次测量标高,核定无误后进行试顶,待调整各项参数后即可正常顶进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勤挖勤顶勤测,加强监控。顶进施工时,操作过程如下:

3.10.1安装好顶铁挤牢,工具管前端破取一定长度后,启动油泵,千斤顶进油,活塞伸出一个工作行程,将管子推向一定距离。

3.10.2停止油泵,打开控制阀,千斤顶回油,活塞回缩。

3.10.3添加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需要安装下一节管子为止。卸下顶铁,下管,用环形橡胶环连接混凝土管,以保证接口缝隙和受力均匀,保证管与管之间的连接安全。

3.11 顶进施工中的重点工序

3.11.1测量

1)测量次数:在顶第一节管时及校正顶进偏差过程中,应每顶进20~30cm,即对中心和高程测量一次;在正常顶进中,应每顶进50~100cm 时,测量一次。

2)中心测量:根据工作井内测设的中心桩、挂中心线,利用中心尺,测量头一节管前端的轴线中心偏差。

3)高程测量:使用水准仪和高程尺,测首节管前端内底高程,以控制顶进高程; 同时,测首节管后端内底高程,以控制坡度。工作井内应设置两个水准点,以便闭合之用,经常校核水准点,提高精度。

4)一个管段顶完后,应对中心和高程再作一次竣工测量,一个接口测一点,有错口的测两点。

3.11.2纠偏:

当测量发现偏差在10~20mm 时,采用超挖纠偏法,即在偏向的反侧适当超挖,在偏向侧不超挖,甚至留坎,形成阻力,施加顶力后,使偏差回归。

当偏差大于20mm 时,采用千斤顶纠偏法,当超挖纠偏不起作用时,用小型千斤顶顶在管端偏向的反侧内管壁上,另一端斜撑在有垫板的管前土壁上,支顶牢固后,即可施加顶力。同时配合超挖纠偏法,边顶边支,直至使偏差回归。

3.11.3管前挖土要求

1)在道路和重要构筑物下,不得超越管段以外100mm,管周不得超挖,并随挖随顶。

2)在一般顶管地段,如土质良好,可超挖管端300~500mm,在管周上面允许超挖15mm,下面135 度范围内,不得超挖。

3.11.4接口的处理:管与管之间的缝隙,采用膨胀水泥砂浆压实填抹。填抹前,将接口湿润,再分层填入,压实填抹平整后,在潮湿状态下养护。

3.12工作井内管道施工

管道完成后,按设计图在井内用砖砌筑检查井,井内外批防水砂浆。

4、结束语

在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过程中,管道施工工序及质量的控制是管道安全、可靠地运行的关键所在,是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仅针对市政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仅供各位工程施工人员参考,以便能在以后的施工中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承志.浅谈城市污水管网维护项目的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 (18): 210-211.

[2]陈巧文.浅谈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质量控制与通病防治[J].科协论坛, 2009.2.

[3] 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2009.02(1): 15-16.

论文作者:杭嫄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针对市政给排水管道顶管施工的探讨论文_杭嫄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