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快速进步,对于进一步提升电厂管理水平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对于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加强电厂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电厂电气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应对策略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电厂自身的管理水平对其市场竞争力及经济效益产生了直接影响,作为电厂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关乎电厂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及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改革电厂管理,强化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越来越重要,基于电厂电气自动化与电厂设备安全之间的关系,加强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是当前解决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电厂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电厂自动化主要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包括机组DCS系统、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电气监控系统ECS等,每个系统需要完成不同的功能,如DCS系统主要是对机组锅炉及汽机自动化运行实施控制,SIS系统用于处理全厂实时数据,诊断并分析故障等,ECS系统主要用于电气设备控制。不同的自动化系统分工明确,能够有效提升电厂运行效率,并保证运行稳定性。
二、电厂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厂电气自动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对于提高电厂运行效率及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电气自动化系统是电厂机组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电厂运行自动化并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的基础,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机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电厂生产成本,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在电气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始终是重要的一环,因此,加强电厂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电厂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宣传
要想加强电厂电气自动化的安全管理,首先要加强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管理现状。
首先,电厂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法》等相关安全法规,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定期开展知识讲座,鼓励员工之间就安全知识进行交流,以强化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
其次,安全管理单位相关负责人及各个安全监督执法人员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工作,有目的的对事故多发项目进行严格检查和监督,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条例,落实电气自动化运行现场的安全防范工作,以强化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最后,充分发挥电气自动化运行班组的作用,监督班组制定科学的安全生产目标,充分发挥班组的管理功能,以促进生产目标与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组织各个班组之间进行评比,强化生产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
2、加强技术人员的操作及维修技能培训
电厂电气自动化运行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要求,因此,要想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及维修技能至关重要。对此,电厂应当对电气自动化操作人员进行定期技能培训,针对电气自动化的具体运行情况,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操作,及时总结操作过程中产生障碍的原因,并总结各个技术人员提出的建议,制定最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及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电厂还应当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深造,提升其职业资格,以进一步满足技术人员对于技能学习的需求,提高电气自动化运行过程中的操作及维修水平。此外,在电厂电气自动化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建立技术人员的工作监控,通过监控系统记录技术人员的现场操作情况,针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并加强技术人员这方面的技能培训,以强化其操作规范性,确保电气自动化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3、构建完善的电厂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体系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需要高技术支持,而要保证运行安全,则需要构建完善的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体系,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避免生命及财产损失。
首先,电厂应当针对自身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尤其是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安全监管人员要严格进行检查工作,采取创新应对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这些安全问题。
其次,电厂应当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工作人员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核心,安全管理需要依靠工作人员来维系,因此,制定奖惩制度能够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表现良好、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的员工,电厂应当给予其奖励,而对于表现较差,导致电力系统运行出现安全问题的员工,则应当给予其适当的惩罚,以促使员工认识到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最后,培养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针对电厂运行的实际情况,安全管理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过程中,如电力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工作人员因为没有及时离开工作岗位,导致其受到损伤,安全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并开始故障检查和维修,直到系统再次运行,中间相隔1个小时。通过总结这次的故障维修经验,安全管理人员向工作人员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并进行一次事故演练,当再次发生同样故障时,安全管理人员在半个小时内完成了故障维修,而且未出现人员损伤情况。由此可见,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充分渗透预防性养护理论
电力系统运行发生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保养不到位,对此,在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过程中,预防性养护理论的应用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电厂设备维修保养部门应当在零部件使用周期内定期进行检查,充分掌握电力设备运行特点,对于已经到生命周期的设备及部件,应当及时更换,以防出现机组故障,达到安全管理目标。同时,维修保养部门要积极搜集各种电力设备运行资料,制定科学的养护检修计划,以避免检修对电力系统运行产生的影响,保证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并强化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水平。
结束语:
电厂电气自动化安全管理对于提升电厂运行效率及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的电厂电气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避免生命及财产损失,以更好的满足电厂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伟林,宋修臣.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测试的方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7)
[2] 卢秀浩.试论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的测试[J]. 才智. 2011(13)
[3] 朱爱珠,黄菊红,徐平原.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J]. 科技资讯. 2011(08)
[4] 聂焕玲.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测试[J]. 陕西煤炭. 2009(03)
作者简介:
董明,男(1970.07),历任马鞍山万能达发电公司发电部班长、值长、经理助理、经理。
论文作者:董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电厂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