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起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中患病儿童流行病学分析论文_刘培培

(浦东新区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202)

【摘要】目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了解46起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中201名患病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发病、就诊及流行病学史等因素对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规模的影响[1]。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将2015年至2018年6月江镇地区所有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中涉及患儿长纳入队列,设计手足口病个案调查问卷,培训医务人员采用面对面及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散居,归属外地,发病就诊时间差,病程极短和极长症状多样化是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控制发展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规模;人口学特征;病程;发病就诊时间差

【中图分类号】R181.3;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388-02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5—2018年6月47起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中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疫情数据,聚集性事件病例调查资料来源于手足口病患儿个案调查表,问卷调查内容为患病儿童情况,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家长作答进行问卷调查。

1.2 病例定义

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按照《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确定:一周内,同一集体机构发生3例以上,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为社区级聚集性;同一集体机构发生5例及以上,同一自然村、居委发生5例及以上[3]。病程:从出现前驱。手足口病病例从出现症状开始至因发病就诊的时间差为发病就诊时间差。

1.3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调查,认知度调查及行为特征。由经过调查问卷方法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对纳入队列的家长进行面访和电话访问,并当场回收问卷。对病例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就诊特征等因素进行赋值(是=1,否=0;有=1,否=0,不详=0),并对每一因素根据规模归类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用epidata软件两次录入问卷,利用SPSS23.0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针对不同规模聚集性手足口病事件中,患病儿童某特征的分布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2.1.1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按规模划分归类,如表1

表1 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规模划分方法

3.讨论

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中,外来儿童为重点发病对象,年龄分布中,病例年龄小、及时就诊、住院治疗,发布特征明显(皮疹分布于手足口)为保护因素;患病病例前驱症状有发热,导致家长与学校老师判断不及时,未能引起他们的重视,易出现续发病例[2]。及发病后未能立即就诊为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惠,苏小元,杨森评.2010—2016年重庆市渝北区幼托儿童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医学动物防制,2018,34(5):459-456.

[2]么孝政,姚向晖,李双奎,孙腊香.唐山市丰南区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医学动物防制2016,32(12):1339-1340.

[3]陈纯,肖新才,等.2008-2013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疾病监测,2014,29(12):964-967.

论文作者:刘培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46起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中患病儿童流行病学分析论文_刘培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