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美术教学兴趣的尝试_美术论文

兴趣激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兴趣论文,小学美术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使学生在美术课上成为“乐之者”,就应围绕教学目的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多样、生动的引导,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像淙淙山泉,流进学生心田。

我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兴趣激励的方法,扩大了课堂包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根据课的内容和要求,选择能激发学生想象、创造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五年级手工课《鱼》教学设计:

教师:同学们,海底有些什么?

学生:珊瑚、海藻、鲨鱼、金枪鱼等。

教师:海底主要有植物和动物(主要是鱼类)。(然后放两张幻灯片图(1)和图(2),图(1)为海底鱼类,图(2)为海底植物。)

教师:如果海底没有了动物,只有植物那该会怎样?

学生:缺少生气。

教师:确实,海底有很多鱼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科学家正想方设法保护它们。如果没有了这些美丽的鱼类,那该多遗憾呀。所以,我们人类应该怎样?

学生:我们要保护他们。

教师(引题):我们今天用手工方法剪出各类鱼,游到这“海底”里去(指幻灯片中的海底世界),和这些鱼成为好朋友,大家看好不好?

纸工课较单调,通过插入这段对话引导学生,增设“剪出各种鱼游到‘海底’去”这样一个有趣的激励“出发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节课学生先学习书中剪法剪了1条鱼,然后各人又自己想象设计剪了1—2条鱼,各具特色,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

其次,按照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操作的认识过程,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操作水平。

五年级教材《线与色的任意构成》是较难把握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好,大部分学生会流于形式,任意画几根线,涂上几块颜色。如何使全体学生理解线与色的构成能产生美感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一组自然风景,并以一张自然风景为例,用幻灯的形式打出构成的线条轮廓,(图(3),图(4))再打出色彩。

通过比较,让学生分析构成后的图与自然风景有何不同:

(1)线条高度简炼;(2)色彩高度概括。

再把“构成”知识与已学知识结合起来理解:

(1)联系

线与色任意构成(抽象形态)。

(2)共同点

线与色任意构成与单独纹样都要考虑画面的构图与纹样组织两个方面。

(3)不同点

线与色的任意构成只能给人一种美的印象,而单独纹样能给人整齐美观的具体形象的感受。如图(5)、图(6)

最后,把线与色的任意构成与古典名曲联系起来,分三步进行引导,使学生找到绘画与音乐的共同美,提高全体同学的审美情趣。

师:线与色的任意构成如同我国古典名曲,给人想象的空间。同学们可以通过想象,捕捉对大自然的印象美。

播放《春江花月夜》片段。

师:听了这首乐曲,仿佛江水、香花、月色就浮现在眼前。我们用什么样的线条和色彩表现适合音乐主题的画面?

生:线条画树和月及它们的倒影,色彩用蓝紫色、黄色、灰色。如图(7)。

师:出现红色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月光下色彩是朦胧的,不会出现鲜艳的红色,这样会破坏画面的气氛。

(4)师:这节课,我们要象音乐一样用有节奏的线条和能表现意境的色彩构成大自然的美丽图画。

这样,同学们不再认为线与色的构成是任意涂画,而是设计创作出音乐般美好的境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了对色彩、线条构成的认识能力。

第三,在乡土教材中,发掘运用本地经济建设、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素材,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东山镇,它由过去以农业为主的旧城镇,发展成现代化新城镇,特别是江宁开发区建设突飞猛进,为学生创作提供了生动的题材。

我在教意愿画“我的一家”时,从乡土教材《爱我江宁》(上册)中选了四篇文章:“亿元村—章村”(诗歌),“军民鱼水情”(诗歌),“东山”(散文),“仲铭亭”(散文)。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江宁新貌,然后配以师生的写生画和幻灯片“江宁新貌”供学生参考,如图(8)、图(9)。学生从这些内容中不仅得到了画想象画“我的一家”的灵感,也接受了一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教育。学生积极性很高,画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新面貌。

以上是我用兴趣激励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初步尝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注:例举课例选自江苏版小学美术课本五年级上学期教材。

标签:;  ;  

激发小学美术教学兴趣的尝试_美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