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下水环境监测规划研究论文_刘,洋

新形势下地下水环境监测规划研究论文_刘,洋

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转,带动了各行领域领域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样的时代发展前提下,地下水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前水环境检测手段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意在,以时下我国地下水环境检测工作的进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并提出系统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监测;现状;分析

21世纪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政府进行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口数量逐年激增,人均用水量日益增长。因此,逐步完善的我国地下水环境检测工作整体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

一、当前我国地下水环境面临的困境

(一)地下水资源短缺

时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态势迅猛,各类新型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各行业领域实现了飞跃性的进步,各类新型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年增加,带动了我国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则逐年激增,致使日常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除此以外,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程度日益深入,工业生产、企业制造所消耗的水资源与日俱增。基于上述原因,我国当前水资源乃至地下水资源极其短缺,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

社会进步推动了我国农业、工业领域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型技术与先进的设备逐步广泛应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为充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最大限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无节制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农药及化肥的大规模喷洒致使其向土壤内部渗透,通过土壤中的孔洞缝隙深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并且地下水污染现象难以被发掘,日常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的难度较高、工作强度较大,地下水出现严重污染对于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除此以外,地下水资源一旦发生污染现象,治理工作难度较高,以我国当前的生态治理手段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我国工业进程的日益加快使大量工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日益涌现,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工厂企业为单方面降低排污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将工业废水、废渣等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造成地下土壤污染的同时,严重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清洁性,且部分化工厂造成的地下水资源污,由于污染源带有重金属、强酸性等难以自我挥发的物质,此类污染一旦发生则难以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地下水资源浪费事件频发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农业历史经验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粮食的日益畅销,带动了我国农业的迅猛发展。但时下我国农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即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大多使用深埋地表层下方的井水进行灌溉,通过水泵等机械设备进行水源抽取,再通过传统的漫灌方式进行日常灌溉。漫灌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灌溉手段,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当今社会则显得相对落后,这种模式对于地下水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且灌溉程度、效率相对低下。并且新时期推广的农业灌溉技术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应用程度相对狭窄,大部分农业种植区域仍采用落后的漫灌方式,短期内没有较大的改观。除此以外,我国工业用水浪费现象逐年激增,根据对2016年我国全年工业用水量及我国总用水量的调查分析,工业用水比例占我国总用水量的半数以上,而这数目巨大的工业用水量中有三分之一是浪费的部分。我国虽近年来工业发展前景光明,但部分工厂企业的生产水平与节水技术相对落后,又缺乏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的设备,致使我国工业用水浪费问题日益加剧。

二、地下水环境监测布局

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包括国家级和省级地下水监测网。国家级是区域控制性监测网,主要部署在全省121个县市区的中心区,其中,所有地级市市区主要污染区、重要水源地、工业园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突出的区域作为控制性监测的重点地区。国家级骨干网基本实现了地下水监测点全省覆盖,其提供的地下水信息能够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决策、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的需求。省级网是地区性监测网,部署时考虑在国家级骨干网控制的区域内,增加监测网点密度。同一剖面加密点,剖面之间加密线,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县区和中、小型水源地等纳入省级地下水监测网。省级网基本实现了地下水监测点全省加密覆盖,其提供的地下水信息能够基本满足省级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的需求,同时,为国家重大决策与有关规划提供更详实的基础依据。地下水环境监测布局应遵循“设计先行、统一部署、逐步实施、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网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一)地下水监测点全省覆盖,重点监测珠三角平原、粤北岩溶盆地、雷州半岛台地等。珠三角平原区是国家主要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广东重点城市;粤北岩溶发育,部分地方已出现岩溶塌陷;雷州半岛地区普遍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部分地区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在这些地区布设地下水监测点可以进一步查明和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掌握地下水动态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具有现实供水意义或开发利用远景的主含水层,以及与产生环境地质问题有关的含水层。全省以浅层地下水及作为主要开采段的深层地下水为重点进行部署,深浅结合,基本做到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监测区域的地下水环境变化态势。

三、新形势下地下水环境监测重点工作与主要任务

2017年即将建成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结合了现有监测站网,建立比较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实现对全省地下水动态的有效、实时监控。项目共建设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212个,其中新建监测点122个,改建监测点90个,全部为专门监测井,安装自动监测仪器,实现地下水自动监测自动传输。新建监测点分布在全省20个地级市内(除湛江市),尤其是集中开采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污染区,改建监测点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广花盆地、雷州半岛、粤西肇庆、粤西沿海和北岩溶石山地区。2018年起,地下水信息采集与传输节点的水位水温自动监测网络正式运行。新形势下地下水环境监测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地质环境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地质环境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地下水数据库集成和历史数据整合入库工作进程,为初步建立全省地质环境数据中心提供基础。二是加强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在系统划分全省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类型基础上,结合地下水系统分区,优化全省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同时结合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以城市为中心,以广花盆地、雷州半岛、粤北岩溶石山地区为重点,建成自动监测与数据实时传输的监测点,建立省级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信息自动采集传输系统,进一步完善全省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建设。

四、结语

新形势下,地下水监测工作越来越重要。我国监测网络及信息系统尚不够完善,应进一步提升地下水环境监测能力,全面提高监测管理水平。地下水环境监测布局应遵循“设计先行、统一部署、逐步实施、分级管理”的原则。监测部门要充分认识地下水监测的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岗位人员职能作用。实行目标责任制,把各项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通过上述措施有效保障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王莹.新形势下地下水环境监测规划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7,29(7):190-190.

[2]宋秋明.浅析浅论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J].工业,2015(8):00006-00006.

[3]姚志霞,班赛楠,黄震江.关于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分析[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12):00154-00154.

论文作者:刘,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地下水环境监测规划研究论文_刘,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