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体系研究_大学论文

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教师论文,体系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养和培训职业中学教师,是搞好职业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提高职业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之举,对于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说:“教育之善良,存乎其人,不存乎其法。故增进教员智识,实为最要。”世界各国对于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和培训的意义都作以充分的肯定。英国政府认为:整个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培训者的培训”。日本文部省认为:教育发展的成果,在于培养教师的努力如何,提高教师质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前苏联把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与进修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视为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并在《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指出:顺利地完成对青年人进行教学和教育的复杂任务,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的信念、职业技能、学积和文化修养。

职业中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是一项内容复杂、要素众多、需多方协调、统筹规划方能有效实施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设计的逻辑起点和运作的先决条件是建立健全稳定、高效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一、建立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基本原则

创新与挖潜相结合。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建立,既要根据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创建或改建专门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职技高师,构成培养培训职教师资的骨干力量;又要充分挖掘潜力,发挥和利用现有高校在师资、设备方面的优势,为职业中学培养和培训教师拓宽途径。无新创设的职技高师,难以形成“体系”的核心力量和特色成份;无其它高校的广泛参与,难以构成“体系”的应有规模。

分工与协作相结合。构成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院校,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努力实现其培养培训教师的分目标;又要密切配合,在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设施利用等方面,相互沟通、协同运作,促进培养培训教师整体目标的优化实现。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建立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既要使新增教师和在职教师逐步达到《教师法》关于任职资格的基本要求,实现普及性目标;又要利于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深化教学改革和发展职教事业的需要,实现提高性目标。

质量与效益相结合。建立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既要保证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避免无法保障质量的培养培训机构纳入体系之中;又要讲求培养培训效益,避免专业重复设置、机构规模偏小、投入需求超标、供需相平衡等现象。努力实现“投入少、见效快、质量高”的理想目标。

二、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一般框架

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横向由培养体系和培训体系两部分构成;纵向由输入、系统处理、输出三部分组成。(其框图附后)

(一)教师培养体系

1.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师范专科学校肩负着培养职业中学文化课教师的任务,我国多年形成的比较完善的师范教育体系足以担此责任。另外,针对师资培养的客观需要和普通师范院校的实际状况,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科系进行改造挖潜,增设或附设可以培养职业中学专业教师的系(科)、专业,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任务。诸多省份的普通高师已开始了这样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是职业中学专业教师培养的中心基地,肩负着职业中学骨干长线专业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任务,并起着专业师资培养的试验、示范作用。它不仅要向职业中学输送优秀的专业教师,还要探索和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逐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母机”和枢纽。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现已建成15所职技高师,设置了31个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这些职技高师大都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在师资、校舍、教学设备、实习场所等方面也有了相对独立发展的条件。部分职技高师已具有管理、组织、协调和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的综合职能。

3.普通高校设立职业技术师范系或专业师资班,是低投入、高效益培养职教专业师资的重要渠道。职业中学有几百个专业、几千门课程,专业师资培养仅靠职技高师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发挥普通高校专业类别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学和实习条件较好的优势,培养职业中学的专业师资, 已构成职业中学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1992年统计,全国已有近200 所高等院校不同程度地担负了职业中学专业师资的培养任务,年吞吐量达7000余人。近年来,有些省份的高等院校职教师资班试行了职业高中对口升学、定向分配的办法,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商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财政专业学校等。招收的学生专业思想稳定,拥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基础,毕业分配岗位明确,使专业师资培养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益。

4.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输送一部分合格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在职业中学教师培养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教师法》对职业高中实习指导教师的学历没作具体要求,指明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1989年颁发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师的任职资格与培训》(试行稿)中指出:实习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以上的学历。据此,也应把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纳入职业中学教师的培养体系,作为各类高校专科部培养实习指导教师的必要补充。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到职业中学任实习指导教师,或职业中学优秀毕业生留校任实习指导教师,已在许多地方、学校普遍实行,并被实践证明是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途径之一。许多省市还专门就这部分实习指导教师的进修提高、考核转正、工资待遇等问题实行了倾斜政策,保障了这条输送实习指导教师渠道的畅通。

上述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普通高校职教师资系(班)、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尽其力、各司其职、输送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合格教师,构成了职业中学教师培养的有机整体。

(二)教师培训体系

1.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兼及继续教育的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之一。由于主客观的诸多原因,职业中学在职教师的学历偏低,现有教师尚有10万余人未达到学历要求;素质不高,难以适应职业中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发挥各级各类高等院校的优势,得负起职业中学在职教师学历达标和提高素质能力的培训任务。(1 )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职业教育学院,对职业中学教师进行学历培训和岗位培训。如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院校已建立或正在筹建职业教育学院。(2)发挥高等院校有关系(科)的优势, 为职业中学组班或插班培训教师。(3 )在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或其它高等院校,设立职教师培训部门负责职教师资的培训工作。《教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培训教师”。为此,国家教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专门装备了12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系),为边远省(区)代培职教专业师资。

2.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含教委教研室,以下同)是以继续教育为主、兼及学历教育的教师培训的主要基地之一。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办学宗旨明确专一,即为广大教师的进修提高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所以,在各级教师进修院校逐步充实专门力量,担负起职业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任务,有其特有的优势,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1)强化职教教研部门的作用,发挥其“研”、 “培”结合的优势,通过专题理论培训、专门技能培训、教材教法培训,及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东北三省设在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的省、市(地)、县(区)三级职教部,其它省市的教委教研室、教科所教研室,都在职业中学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培训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 )在教师进修院校设立专门的职教系(科),担负在职教师学历提高的培训任务。辽宁、陕西等省教育学院均设立了职教系,培训了服装、烹饪等群体学历偏低、外出进修较难专业的专业教师,为教师的学历提高和适应教学需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外一些省市,也在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师进修院校成立职教师资培训机构。如黑龙江省正在积极筹建设在省教育学院内的黑龙江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并把它作为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摆到了应有的位置。

3.各种职教教师培训附设机构是高校和教师进修院校两个主要基地的补充和延伸,是职业中学教师培训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 )在骨干职业学校附设师训部。国家教委于1991年和1992年,先后两批认定了455所职业高中为“省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并拟于1995 年开展“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的检查、评估工作。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建设成了一批骨干示范性学校。这些学校拥有比较好的师资、校舍、教学设备和实习条件,并探索和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职教教学经验。发挥这些骨干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担负起一定的师资培训任务,是必要而且可能的,并可在师资培训工作中收到“短、频、快”的良好效益。(2 )在社会产业部门附设职教师资培训部。社会产业部门有着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良好的生产实践条件,如能借助其优势,设立一定的机构,培训提高职业中学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的实践技能,对职业中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4.到国外有关院校进修提高,是职业中学教师培训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对于缓解国内难于培养的空白、短线专业师资的短缺,对于吸收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具有着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十余年,我国共选派近300名职业学校的教师赴日本、 美国等12个国家进修学习。各地及各部门也在国际合作项目中选派了数百人次的职业学校教师出国进修、考察学习。

三、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主要特征

由以上关于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框图描述与分类释义,可进一步从整体视角概括出体系的主要持征。

(一)构成的多样性

构成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机构多种多样,这是按《教师法》要求完成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机构和结构现状所决定的。多样性体现在:(1 )学校种类的多样性。体系中有普通高师、职技高师、普通高校等各类高等院校;有高等、中等职业学校;有教师进修院校等各种师训专门机构或附设机构;还有国外相关师训机构等多种学校类型。(2)办学形式的多样性。 体系中,有职技高师、职业学校等独立院校式;有各类高校、教师进修院校等专设系(部)式;有依托于相关部门的附设机构式等多种机构设置形式。

(二)功能的综合性

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具有着培养新增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的综合功能。(1)输送合格新教师功能。经过教师培养体系的运作, 培养出职业高、初中所需的,合格的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课教师。(2)在职教师学历提高功能。由教师培训体系的相关部分,完成在岗教师的学历达标培训任务。(3)在职教师素质能力提高功能。 由教师培训体系的短训机构,实现在职教师的素质能力提高。

(三)结构的相关性

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各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毫无关联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1)从各类机构内部看, 体系中的各级各类相关高等院校,既肩负着新增教师的培养任务,又要兼及在职教师的学历提高和岗位培训工作,培养、培训两类工作在机构设置、教师调配、教学过程组织、实习设施利用等方面,均密切配合,协同运作,方能取得较高的效益。从教师进修院校内部看,负责教师学历培训的有关科系和负责教师岗位提高的教研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多重关联,亦需统筹和协调。(2)从各类机构之间的关系看, 体系中各种机构的性质不同、规模不同,但都承担着共同的培养培训职业中学教师的任务。从微观的教学运行角度看、各机构之间相对独立,按照各自的既定模式和规范运作。但从宏观的目标指向和总体规划角度看,各机构之间是密切相关、难以割裂的。首先,各培养培训机构的规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问题必须加以宏观调控,使各机构之间有一个合理的搭配。其次,各机构分别肩负着长训与短训、学历与非学历、新增与在职提高等多重任务,它们之间必须很好地沟通和协作。

(四)实体的兼容性

从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培养培训机构个体的角度看,绝大多数机构并非单一的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功能,而是与其它功能并存、兼容。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更多地肩负着培养各种各样社会所需人才的使命;各级教师进修院校更多地肩负着普教师资的培训和教研任务;职业学校的主体是向社会输送合格职业技术人才;附设有师训机构的社会产业部门,显然以生产和经营为其工作主体;国外接收中国教师进修的机构,亦将接收其它国家的教师进修和本国教师的进修。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体的兼容性,是客观存在,难以(也无需)逆转。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兼容中既保持特色又有机协调。

(五)输出的完整性

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构的一个重要条件,应是体系的输出满足事业对教师的多重需求。本文设计的体系框架基本做到了这一点,体现了输出的完整性。(1)层次的完整性。从学历层次看,本科、 专科、中专层次均有所覆盖;从时间层次看,4—5年、1—2年、0.5—1个月等长、中、短期培养培训相结合。(2)流向的完整性。 职业中学一般有职业高、初中两个层次,体系的输出流向完整地保证了职业高中、职业初中的教师要求。(3)类型的完整性。 体系完整地输出三种类型教师: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

职业中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框图

说明:

1.本框图系统处理部分描述的培养培训机构,以一般情况、主要特征为界限,无法含及不同地区的各种特例。

2.本框图的输出描述,仅限于各部分输出的主要流向。

3.体系输入、输出的内涵,框图显示十分清晰,以下不再赘述。

标签:;  ;  ;  ;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体系研究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