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观察及评定论文_李小鹏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对症神经外科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器官切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额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可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气管切开;颅脑外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22-02

脑出血和颅脑外伤均为神经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对患者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当患者进入较长时间缺氧状态后会发生运动、认知、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1]。经相关研究显示[2],治疗早期颅脑外伤患者可增加患者通气性,降低患者窒息的临床风险,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效果。本次研究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进行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25~87岁之间,平均年龄46.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4~85岁之间,平均年龄46.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患有恶性肿瘤,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患有凝血障碍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对症神经外科治疗,存在幻觉妄想的精神兴奋患者给予地西泮、奋乃静进行镇静治疗,同时进行心理辅导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器官切开术治疗,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手术,肩下垫枕头,头位于中间并向后仰,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在甲状软骨下缘到胸骨上窝沿着颈前中心切开,同时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将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进行分离,将气管充分暴露,确定气管位置后在第2~4气管环处进行切开,用尖刀向上挑开2个气管环,将气管套管置入并进行固定。

1.3 疗效评价

痊愈标注:患者治疗后临川该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可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显效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改善,神经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较大幅度提高,日常生活基本恢复自理,生理和神经功能存在少数障碍。有效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神经功能恢复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无效标准: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神经功能无恢复,甚至更加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研究资料数据应用SPSS 19.0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当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45例患者中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间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9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2.2%,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6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13.3%,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额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3.71天,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2.56天,观察组患者接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颅脑外伤患者在发病后存在不同的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情况,在救治过程中存在舌根后坠、体委变化、频繁呕吐、导致呼吸道不畅,使患者发生低氧血症[3],导致体内的二氧化碳大量蓄积,使脑血管发生扩张,导致脑内缺氧情况进一步恶化,使颅内压明显增加,特别是年龄较大、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肺气肿病史的患者,诱发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颅脑外伤患者因对呼吸中枢和分泌物的排出产生影响,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几率,直接影响脑部婌和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过程[4]。

对于颅脑外伤的清酒通常采用气管切开术,可使患者呼吸道通常,有效解除呼吸道梗阻情况[5]。气管切开术可明显减少呼吸道死腔,可增加患者肺部通气量,有利于气道内吸入物和分泌物的排出,方便呼吸机的使用和药物的滴入,有效解除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患者氧饱和度,同时降低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的发生率。在颅脑外伤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脑水肿情况会达到峰值,脑缺血和缺氧情况进一步加重,同时增加了气管切开的难度,在手术结束后患者会出现纵膈气肿、气胸等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增加肺部感染的几率。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对症神经外科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器官切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患者额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患者在颅脑外伤时的第一救治时间应用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可有效保持呼吸通常状态,同时配合呼吸机治疗可使肺部并发症降低到最低,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定坤,金心,吴晔,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12-1213.

[2]李鹏,谢轩贵,蔡德成,等,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2013,12(2):23-24.

[3]蔡树雄,孟兵,庄柳情,等,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84-85.

[4]刘峥,王张立,樊波,等,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2):233-234.

[5]温达,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793-2794.

论文作者:李小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观察及评定论文_李小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