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析田志山论文_田志山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析田志山论文_田志山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占据着关键地位,混凝土施工的好坏密切影响着建成建筑的最终质量,也影响着建筑的后续使用安全。虽然说现阶段国内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飞速发展,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因此,施工企业应该直面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同时还应该不断的学习国外的混凝土施工新技术,以此不断优化国内混凝土施工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研究

1.1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要提前制定好

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方案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在对工程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施工条件做好编制工作。建筑工程要组织开展认真的讨论,根据施工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现场监理的工作审批程序。如果施工方案一旦经过相关各方审批通过后,就需要各个施工班组乃至施工工人进行严格的贯彻,特别是对于技术交底工作要做好。技术交底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将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要确保交到每个施工人员手中,确保交底工作做到具体化、细致化和通俗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工人快速掌握。

1.2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原料要做好控制工作

(1)水泥。选择什么样的水泥这是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基础,确保所选择的水泥要活性好,同时标准稠度的用水量也是最低,水泥和各种外加剂的适应性也是最佳的,水泥的原材料色泽要保持均匀一致。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是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与此同时,要确保各种技术指标符合国家建筑材料的标准,比如要有水泥的出厂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的复试报告检验单,尤其是水泥的技术性能指标。

(2)粗、细骨料。不同的石子粒径中有着不同的颗粒含量,这样就造成对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将产生影响,导致骨料的含水量发生变化,也同时影响到混凝土的水灰比。建筑工程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粒径一般是在3~5mm之间的碎石,对于细骨料可以选择洁净的河砂,对于抗渗的混凝土含砂量一般保持在1.5%以内,将泥块的含有量保持在1.0%以下。同时,骨料中具有有害物质,如果超过所要求的范围,就会对水泥水化产生影响,使得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对骨料和水泥石的粘结进行削弱,使得骨料和水泥的水化产物开展相应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出有害的物质。如果混凝土骨料中的黏土或者淤泥在骨料中的含量超过了3%,各种不合格的碎石或者卵石超过了2%,如果这些细粒材料在集料的表层出现了包裹层,将对集料和水泥石的粘结产生妨碍作用,如果以松散化的颗粒出现了,将对混凝土搅拌的用水量增加。

(3)外加剂。外加剂通常指的是减水剂、防冻剂或者膨胀剂。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可以使得新搅拌的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改善,同时对凝结时间进行调节,将对硬化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改变,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

2.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对混凝土实施浇筑前,要求技术人员联合质检员与施工人员来实施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掌握浇筑混凝土的流程、方式、线路、振捣点布设与部分特色位置的浇筑方法,同时明确其相应的质量要求。第二,在每次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都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全方位调试振捣以及地泵等机械设备,避免由于设备故障而使得混凝土质量受到影响。第三,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技术人员联合电气、空调、消防、水等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开展会审工作,并对现场进行查对与验收后经过各专业负责人在混凝土浇筑通知单上签字确认后才能开展浇筑作业。第四,在对竖向构件混凝土,如墙、柱进行浇筑前,需要全面清洁施工缝,对于新旧混凝土接槎处凿成毛面,同时进行砂浆配比,并控制其浇筑厚度在30-50mm范围内。

2.2混凝土捣实技术

第一,混凝土捣实主要指的是让入模混凝土实现成型和密实的过程,以确保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外形无误,且具体强度与相应要求相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混凝土入模后要求马上进行均匀,全面的振捣,让混凝土能够充分填满模板各个部位,并将气泡排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程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振捣包括了机械振捣与人工振捣两方面内容。其中采取机械振捣法,混凝土早期强度较高,能够提高模板周转速度,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还有利于混凝土质量的提高。

2.3混凝土拆模技术

混凝土拆模施工看似很简单,但具体操作时务必要遵循特定的拆卸流程。如若随意拆除混凝土模板则极易会影响到整天工程质量与安全。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进行拆模。对于部分模板没有起到承重作用的,且其抗压强度充足的情况下可先对其实施拆除,对于一些承重模板则可安排在后期拆除,如此一来便能够保证在拆模时不会破坏到建筑的棱角与表面,确保整天工程质量达标。此外,拆模完毕后后需要立即将模板运出施工现场,防止下一步施工受到影响。

2.4混凝土养护技术

首先,在混凝土硬化早期便需实施养护作业以保证混凝土水分充足,防止裂缝出现,使得混凝土的外观与耐久性下降。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养护包括了早期养护与温差控制两方面内容。其中温差控制主要是结构具体截面构件与建筑使用性能来采取相应措施,包括表面覆盖、冷却循环水管或蓄水养护等措施,尽量将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差距减小。而早期养护主要指的是在合理的时间内将混凝土外侧模拆除,并实施早期养护,也就是全湿养护,防止混凝土受到日晒、风吹以及日夜温差所影响,通常养护时间在14d以上。48h后将混凝土侧面拆除,以后需要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相关人员务必要仔细分析施工图纸、考虑建筑工程建设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现场的环境以及气候等要求,进一步依据科学试验,最终得出在具体的施工中,混凝土拌合中过程中集料、水泥、水等各部分的最佳配合比。

3.2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①应做好混凝土构件钢筋绑扎工作,应该严格依据相关规范保证钢筋的规格、尺寸、长度等要素达标,在钢筋绑扎操作前,务必要保证钢筋位置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在绑扎过程中要确保绑扎牢固,还要确保预留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标;②要确保侧模底部严密不漏浆,妥善在侧模底部安装压脚条以保证侧模安装严密,进而方便后续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开展;③要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将每次浇筑的混凝土厚度控制在400mm以内,同时要保证首次浇筑与二次浇筑的间隔时间在2h以内,此外,对于新老混凝土的交界部分,还要妥善做好钢筋留设工作,以保证新老混凝土面的钢筋相互搭接。

3.3混凝土养护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养护作业是重要的收尾作业。考虑到混凝土在进入模板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水化热,而水化热释放的大小及速度则会关系着水泥的水化速度,而当水化速度过快时,则易引发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现象,严重干扰着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所以应该结合具体的混凝土施工位置以及现场状况,选用合适的混凝土品种,并选取适宜的养护方法,以防止开裂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工作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需要施工人员不断地提升施工技术,使得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不断的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晋.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8(08):35-36.

[2]梁汉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7(09):58-59.

论文作者:田志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析田志山论文_田志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