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病因病机阐述论文_何鎏,杨文全,邱美香

面瘫的中医病因病机阐述论文_何鎏,杨文全,邱美香

(融安县中医医院 545400)

摘要:面瘫又被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在我国五千多年前的医书中就有相关记载,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提升,面瘫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了解面瘫的病因和病机有利于更高的治疗。本文针对面瘫的病因病机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以后更好的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面瘫;病因;病机;阐述

引言

面瘫学名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中医中被称为“口癖”,俗称为“歪嘴风”“歪歪嘴”等。属于神经内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是使用针灸治疗的有效病种。但在选择治疗方法之前需要对面瘫的病理病机进行详细阐述,以此来提高治疗有效率。

1、面瘫

面瘫俗称为“吊线风”、“歪嘴巴”“吊斜风”等,最主要的表现是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受到性别和年龄的限制。患者一旦出现面瘫现象,会连基本的努嘴、鼓腮、闭眼动作都无法完成。《灵枢?经筋》:“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此十二经及受病之处也,非为病者也。及为病者,天之六气也。六气者何?风、暑、燥、湿、火、寒是也。故曰∶俗工知经而不知气者,此也。然则口目?斜者,此何经也?何气也?足之太阳,足之阳明,左目有之,右目亦有之,足之阳明,手之阳明,口左有之,口右亦有之。此两道也。”《灵枢》又言∶足阳明之筋,其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是左寒右热,则左急而右缓;右寒左热,则右急而左缓。故偏于左者,左寒而右热;偏于右者,右寒而左热也。夫寒不可径用辛热之剂,盖左中寒则逼热于右,右中寒则逼热于左,阳气不得宣行故也。而况风者,甲乙木也。口眼阳明,皆为胃土。风偏贼之,此口目之所以僻也,是则然矣。张介宾《类经十七卷?疾病类六十九》注:“僻,歪斜也。”杨素飞认为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几年来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

2、面瘫的病因病机

面瘫发病的原因种类多样,即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于面瘫的病因提出了不同的认识。面瘫的种类不同,所以其发病原因和病机自然不同。

2.1 周围性面瘫中医病因及病机

邹顺霞等相关学者认为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口僻"、"口",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多在春秋两季发病。如果治疗不得法,易延误病情,导致后遗症[2]。李冬明认为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以中青年为高发人群,多为单侧发病,对患者的正常饮食和语言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早期及时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西医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病情易反复发作,因此关于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报道越来越多[3]。李锐等相关学者认为周围性面瘫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因容貌改变而易于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的存在,反过来又影响该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形成恶性循环[4]。孙毅等通过对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进行研究,认为周围性面瘫与面神经损伤有关。面神经是人体内居于骨管中最长的神经,也是最容易受到损害的神经[5]。

2.2 中枢性面瘫中医病因及病机

云彩霞等相关学者研究了中医治疗中枢性面瘫,认为中枢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多见于脑血管病变。因此从中枢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研究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中医治疗方面归纳为针刺疗法,面部康复疗法,电治疗仪疗法及中药疗法四方面进行阐述。中医治疗中枢性面瘫有很多有效的方法,针刺疗法为治疗该病最为常见和有效的疗法,临床上中医在此病的疗效显著[6]。

2.3 面瘫中医病因和病机

《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候》说:'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令口?僻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有古文记载:“ 七窍惟口目?斜,而耳鼻独无此病者,何也?盖动则风生,静者风息,天地之常理也。考之《易》象,有足相符者。震巽主动,坤艮主静。动者皆属木,静者皆属土。观卦者,视之理也。视者,目之用也。目之上网则眨,下网则不眨。故观卦上巽而下坤。颐卦者,养之理也。养者,口之用也。口之下颔则嚼,上颔则不嚼。故颐卦上艮而下震。口目常动,故风生焉。耳鼻常静,故风息焉。当思目虽斜,而目之眦眶未尝斜;口之?,而口之辅车未尝?,此经之受病,非窍之受病明矣!而况目有风轮,唇有飞门者耶!”可见古人多认为本证是由于络脉空虚受风而得。但有感受风寒、风热的不同,风瘫瘀血阻滞脉络亦能导致口僻。"赵婷婷等学者通过对中医治疗面瘫的进展进行研究发现面瘫多由风寒、风热等引起[7]。解珍珍对近年来中医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总结面瘫的发病机制和原因,认为面瘫的外因是感受风邪兼寒、热、湿等六淫邪气致病,尤其外风致病的特点突出,风寒、风热、湿浊痹阻面络,以致经气流行失常,气血不和,经筋失于滋养,其中感受风寒者多由睡卧当风、或迎风而处,感受孔隙所来之风寒侵袭经络而发病;咽痛发热后出现口眼?斜、耳际疼痛、耳廓疱疹等,系因外感风热。内因分别为:(1)气虚邪中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肌筋失养而致。(2)风痰阻络 嗜酒肥甘、饥饱失宜,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动生风,风痰窜经络,气血痹阻,经隧不通,气不能行,血不能濡而致。(3)气虚血瘀 阳气虚损,鼓动无力血的运行可因之而缓慢,以致气虚血瘀,筋脉失养而致。(4)肝风内动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若喜怒气逆或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上亢,肝阳在风,上窜面部,损伤阳明脉络,牵动缺盆与面颊而致[8]。范爱萍也对面瘫的中医病因和病机进行阐述[9]。梁建情认为面瘫病因有外因和内因构成[10]。

3、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法

面瘫虽然种类不同,但是由于其发病率高,所以在治疗方法上也相对较为完善。尤其是在我国中医中对于面瘫的治疗方法更是多样[11]。刘修成认为中医治疗面瘫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12]。贾军丽通过观察并分析推拿针灸与中药联合疗法在面瘫治疗中的应用,并进行具体的实验验证,观察组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认为中药和针灸联合治疗面瘫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葛云龙等学者研究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认为中药结合针灸疗法使治疗面瘫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他对王恩隆教授关于面瘫的病因进行阐述,从面瘫不同的发展期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13]。许芹从中医中归纳了面瘫的发展,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对面瘫的病因和针灸方药中分析治疗此种疾病的方法。从西医中归纳了面瘫的流行病相关概况以及主流的病因等,并归纳中西医治疗面瘫的不同方法[14]。田丽莉立足中医文献,分析总结古今针灸防治周围性面瘫的特点,提出针灸防治周围性面瘫的基本思路[15]。

综上所述,面瘫的类型多样所以导致其发病的病因和病机也并不相同,只有对不同类型的面瘫病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可以在之后的治疗过程中做到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参考文献

[1]杨素飞,孟智宏. 针灸治疗面瘫选穴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14,(01):59-62.

[2]邹顺霞,向庆伟. 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治疗及护理体会[J]. 湖北中医杂志,2013,(06):51.

[3]李冬明.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434-436.

[4]李锐,周玮,王坤.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及心理护理体会[J]. 社区医学杂志,2011,(02):73-74.

[5]孙毅.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及心理护理体会[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6):33.

[6]云彩霞,孟智宏. 中医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1,(08):1690-1693.

[7]赵婷婷,肖雨薇. 近年来中医治疗面瘫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产业,2015,(27):196-198.

[8]解珍珍. 近年来中医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10,(05):1032-1034.

[9]范爱萍. 中医治疗面瘫[N]. 中国中医药报,2010-04-09(005).

[10]梁建情. 中医治疗面瘫的近况[J]. 华夏医学,2008,(06):1258-1261.

[11刘修成. 面瘫的中医治疗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675-676.

[12]贾军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面瘫病68例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5):253-254.

[13]葛云龙,王恩龙.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2):154-156.

[14]许芹. 周围性面瘫致病相关因素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15]田丽莉.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

隋·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风口?候》云:"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

注:课题论文课题编号Z2016004

课题出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

课题题目:中药配合针灸加刺络放血治疗急性期面瘫疗效观察

论文作者:何鎏,杨文全,邱美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面瘫的中医病因病机阐述论文_何鎏,杨文全,邱美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