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在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易黎黎

北大医疗株洲市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在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患者47例,将其随机分为探索组和比对组,探索组24例,比对组23例。比对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探索组在比对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恢复时间、浮肿消退时间、血尿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探索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比对组,P<0.05;探索组的血压恢复时间、浮肿消退时间以及血尿消失时间明显快于比对组,P<0.05;探索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比对组,P<0.05。结论:血浆置换对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的血压尽快恢复,浮肿得以快速消退,以及血尿较快消失,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浆置换;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急性肾小球肾炎

在临床上,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急剧恶化以及高血压等。该病病情发展较快,需要及时进行救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急性肾炎病理改变特征为新月体性肾炎,诊断为新出现的新月体为闭塞肾小球囊腔超过一半以上的大新月体,其肾小球数量必须不少于全部肾小球数的一半。对于该病在临床上采取的治疗方法通常是血浆置换[1]。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免疫复合物、抗原、炎性介质以及抗体等,因此可以抑制有机体的炎症[2]。本次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血浆置换对该病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是我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进行救治的月体型肾小球肾炎47例患者,将47例患者通过随机法进行分组,分为探索组(n=24)和比对组(n=23)。探索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本组的年龄范围是22~69岁,平均(45.18±5.34)岁;比对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9例,本组的年龄范围是年龄21~68岁,平均(45.20±5.18)岁。以上患者均符合肾小球肾炎的相关标准,并无精神类疾病以及其他合并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的差异显示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比对组进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其取15~20ml

加进150~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并针对治疗效果坚持1~3个疗程[3]。

探索组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单次置换量不少于1500ml,且不超过2000ml,置换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治愈:经过治疗,患者高血压、浮肿、少尿等症状消失,并且血清补体恢复正常,尿常规检查连续6次结果均为阴性;好转: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改善,但尿检常规检查结果仍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蛋白。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2)对患者的血尿消失时间、浮肿消退时间、血压恢复时间进行观察比对。(3)观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都用SPSS软件 22.0 版本开展统计和分析,治疗效果用(n/%)表示,卡方进行检验,P<0.05;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时间、浮肿消退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用(`x±s)表示,t进行检验,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探索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比对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一种新月体肾炎,诊断特征及患者肾内出现新月体。许多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都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严重者会在患病之后半年死亡[4]。急性肾小球肾炎是肾内科经常见到的一类急性疾病,病情危重,主要临床症状有肾功能急性衰竭、明显少尿以及严重尿血[5]。该病非常严重,并且患者预后较差,因此需要尽早诊断,并根据病情实施相关的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探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比对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21%,探究组治疗效果较好,P<0.05;探究组的血尿消失时间(27.15±3.86)、血压恢复时间(15.45±6.83)、浮肿消退时间(15.49±5.36)与比对组的(35.48±3.59)、(20.48±6.91)、(21.08±5.72)相比,时间明显较短,P<0.05;探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52±4.31),比对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56±5.28),探究组优势显著,P<0.05。主要原因是:血浆置换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可快速、有效、及时地将疾病因子清除,将血浆中补体、炎症介质、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降低,起到盖上相关症状的作用。血浆置换即将血浆导入血浆置换器,对患者的致病因子、代谢物、细胞成分以及代谢毒物进行分离,能有效改善尿袋白水平以及血清尿酸水平,因此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除此之外,该治疗方法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凝血功能,能有效的将病情进行稳定,且用该方法治疗较为安全,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对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血浆置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缩短患者血尿消失、血压恢复以及浮肿消退的时间,住院时间短且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扬,崔颖,蒙军平,等. 血浆置换在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5):505-507.

[2]左巍,宋博一,曹莉,等. 强化血浆置换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73-75.

[3]郑辉,杨程德.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脏损害临床特点及诊治对策[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6):28-31.

[4]黄勍,郭维,刘丹,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继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医药,2017,12(3):387-391.

[5]包红梅,张建春,陈晓明,等. 膜性肾病合并肾功能轻度受损的抗肾小球基底膜病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临床肾脏病杂志,2017,17(4):221-225.

论文作者:易黎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血浆置换在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易黎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