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肉鸡养殖关键技术论文_杨文红

商品肉鸡养殖关键技术论文_杨文红

会理县竹箐乡农牧站 四川凉山 61513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肉鸡不断的走向人们的餐桌。同时,肉鸡生长较快、饲养周期较短、回报率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把发展畜牧业的注意力转移到肉鸡的饲养上来。

关键词:商品肉鸡;养殖关键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类、蛋类的需求逐渐增加,商品土鸡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大众的需求。而与土鸡相对应的肉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土鸡劣势的一方面,肉鸡的生长速度快、饲养的周期短,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下面就从商品肉鸡的特征与养殖关键技术上进行分析,总结了商品肉鸡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探讨出改善方法,使商品肉鸡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需要。

一、主要特性

列举商品肉鸡的几个主要特性:1)肉鸡不爱活动,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肉鸡生性懒隋,不爱活动,再加上生长环境的制约,所以只能是过着“吃、睡、长”这样循环的生活,致使其生长速度很快,因此长成成鸡的周期就相对的缩短了。2)肉鸡采食饲料数量大,饲料利用率高。肉鸡的生长都是实现了规模化的,所有雏鸡都是统一安排管理食用的都是已经准备好的饲料,对饲料的利用率较高。3)肉鸡脂肪、淀粉、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生产肉鸡的厂家通过对喂食肉鸡的饲料进行分析、管理,使肉鸡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积累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等物质。4)肉鸡生长稳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肉鸡生长的统一管理,能够探测到肉鸡的生长规律,这样可以更加方面商品肉鸡的出售和掌握好孵蛋的最佳时期。5)与土鸡相比,味道欠佳。肉鸡选用统一的饲料喂养,注意了某些营养方面的突出,但忽略了各种营养之间的均衡,使肉质在尝上去时不够鲜美,或者不够无公害和绿色。

二、商品肉鸡养殖关键技术

1.选址与圈舍。我国70、80年代主要以散养为主,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殖习惯,鸡肉也一直是我国餐饮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但传统的零星式散养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随之而来的是规模养殖场逐渐取代传统散养。规模养殖场需要选择良好的位置,保障通风,又不易传播疫病,鸡舍一般选择南北朝向,地势稍高,阳光充足的地方,即要考虑到舍内的温保又要考虑通风交通,一般在高而平的地方建立,不得离饮用水源太近或离公路太近,会造成水源污染和疫病传播,搭建鸡棚的方式有多种选择,较经济实惠的是大棚,大棚规格根据养殖需求设置。

2.设备与设施。一是鸡舍。鸡舍的建设要考虑保温、防灾、防漏,多选择不完全封闭的建筑模式,养殖需求较大的厂可以多修几栋,每一栋分期饲养,饲养密度一般为7只/m2,生长速度较快、较大的可以6只/m2,最多不得超过9只/m2。二是其他附属设施。为防止疫情传播,在养殖场门口需要设立消毒装置,可以选择扣地池也可以设置紫外消毒房间,进出厂区需要进行消毒,饲养人员在进入鸡舍时先在紫外灯下进行消毒,在消毒室内需设置有更衣间,墙壁四周悬挂紫外灯管,准备白大褂,进出鸡舍的外来人员消毒后换上消毒好的白大褂和雨鞋进入。消毒池内可以使用传统消毒药水,也可以使用具有特殊功效的消毒液。除了消毒设施之外,还需为养殖场配比电源、饮水、饲喂、放鸟等设施,条件好的场可以选择配备发电机,自动饮水器和防鸟网。

3.优质饲料的确定。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正是这样的,优质饲料的价格较高,但是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高。如果细算,育成2.5公斤左右的肉鸡,使用优质饲料大约可节省1.5 元左右,并且可以将饲喂时间缩短7到8 天,节省了人工费、水电费和药费。所以,在挑选饲料时不应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饲料品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分群饲养。根据以往的饲养经验,雏鸡的性别不同其生理基础也不同,这主要体现在饲料转化率、脂肪的沉积能力以及生长速度方面。同时,在对饲养环境的要求以及营养的需求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要对公母雏鸡分群饲养,这样便可以提高鸡群的统一性、饲料的转化率以及产品的质量,降低残次品的发生率,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公母雏鸡分群饲养有利于利用其特点选择不同的出售时间。如一般的肉用雏公鸡在饲养7 周后,雏母鸡在饲养9周之后,生长速度会降低,而消耗的饲料却越来越多。所以,从经济效益方面去考虑,雏公鸡应该在饲养7 周之后出售,雏母鸡在9 周之后出售,而如果不分群,则雏公鸡的出售时间要比分群晚2周左右的时间。

5.通风。6日龄开始通风,并随日龄增加加大通风量,使鸡群有足够的氧气。鸡舍通风的好处:①供给新鲜的空气,供给氧气。②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排出多余的热量和空气中的水分。③减少灰尘,提高空气质量。注意事项:①要使空气在舍内形成对流,应两面的窗子对开或天窗、侧窗同时打开。②通风时建议根据季节、天气、风向进行通风。秋冬可采用定时通风,开窗时迎风面开小些,背风面开的大些。③通风口应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的通风,避免凉风直接吹到鸡身上。通风不良的弊端:①容易造成鸡群甩鼻、呼噜经久不愈。②容易引起大肠杆菌病、腹水等疾病。冬春季气候寒冷,既要通风换气,又要保持舍内温度。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造成舍内温度忽高忽低,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起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 m以上为宜,否则,当气温急剧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往往易使肉鸡外感风寒,发生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除非在高温的夏季,一般要求鸡舍内的气流速度在0.1~0.35 m/s。

6.饲养与管理。肉鸡的经济指标是出栏和增重,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日增重的重要因素,首选肉鸡养殖选择体格较大、增长较快的快大型肉鸡是基础,良好的选种配合科学的管理是保障生长速率的关键。一是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和选种要有机结合,肉鸡一般体格较大,群密度不宜过高,分群时尽量控制在350~400只/群,在饲养的过程中随着生长发育再对其进行分群,肉鸡生长较快,饲养密度要随之调整,若未及时调整,容易导致鸡群发育不均衡,弱雏被饿死或啄死,降低存活率。二是环境要求。饲养环境对肉鸡的饲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良好的温控和通风是保障鸡群健康的基础,但是保温和通风很不容易做到控制的很好,需要饲养员悉心的观察,这就对鸡舍的基础设施也提出了要求,需要在建舍时将温度和通风考虑进去,只有硬件加软件才能控制好温度和通风。三是温度。鸡舍的温度不能单纯的看温度计来控制,要结合季节特点、饲养密度、鸡群健康状况、生理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雏鸡入舍时不能出现较大的温差,容易导致应激反应而死雏,1周左右的雏鸡最适宜的温度为34℃左右,随后根据其成长而降低,平均每周可降低3℃,直到1月龄的雏鸡温度为21℃,要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温控。四是疫病防控。防疫是养殖的关键,规模化养殖容易爆发大规模的疫情,造成大量雏鸡死亡或掩埋,良好的免疫程序是养殖肉鸡的关键,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是肉鸡成活率的保障。

商品道肉鸡不论是在本身合适市场上都是占据一定的优势的,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经济效益好,又因为实现了规模化的管理养殖商品肉鸡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再通过以上所提到的注意卫生、免疫防病、科学饲养、营养搭配均衡、加强管理和鸡苗选择等养殖关键技术,更加改善了商品肉鸡抗病弱的弊病,使如今的商品肉鸡肉质好、营养丰富,但是纵观如今的养殖机构,制度、设备还有管理还有很多地方都是不健全的,我们是需要接受以上提到的具体方式方法,加紧改善。

参考文献:

[1]田仁.商品肉鸡养殖辅助用药[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8(12)3

[2]张小雷.肉鸡养殖联合体的利益机制探讨[J].河南畜牧兽医.2017(04)45

[3]李传,杨斌.发展肉鸡养殖注重品种调整搞好配套技术推广[J].贵州畜牧兽医.2017(02)6

论文作者:杨文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商品肉鸡养殖关键技术论文_杨文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