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结合提高编辑校准质量_校对符号论文

人机结合提高编校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机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科技图书差错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图书出版的难题。实践证明,只有在人机结合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把作者、编辑和校对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为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把关,才能构成科技图书的质量保障体系。人机结合的编校流程见第91页图。

人机结合编校流程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编校流程存在几个关键环节:作者写作、编辑加工、初校样审校和付印样审校。对这几个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决定了图书的编校质量。由图中还可以看出,系统化的人机结合的编校流程的特点是,将计算机技术引入科技图书的写作和编校流程,从源头开始,分阶段控制差错。从实际出发,首先规范作者写作,其次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编辑加工,在校样审校阶段,则使用计算机校对代替一个人工校次。这几个关键环节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规范写作

由于作者写作科技图书大多使用Word软件,因此,责任编辑应该向作者提供规范写作的Word模板。这里提出作者使用责任编辑提供的Word模板进行写作的好处之一是,作者在写作的一开始就规范了全书的开本、版心尺寸,统一了全书的字体大小和版面格式。使用Word软件写作的另一个好处是:一些复杂的科学公式、表格和符号可以由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次性完成,省去了排版的环节,便于责任编辑直接在后来的数字化编校流程中进行处理。责任编辑要求作者使用Word软件还可以无损地接收TIF、GIF和Auto-CAD等多种格式的图形。这排除了由于图形转换造成的图形、图像清晰度的下降和插图的割裂和错位。规范写作是从源头控制差错的好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计算机辅助编辑加工

这里提出“计算机辅助编辑加工”,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编辑加工的方法创新,是“编辑清源”的重要环节。使用计算机检查常见的错别字、专业名词错误、异形词、成语错误和英文拼写错误,效果相当好。使用计算机辅助编辑加工的查错速度很快,可达30万字~300万字/小时,远远高于人工检查的速度。

编辑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编辑加工,可以根据差错类型划分成两个阶段:

人工完成的任务有:杜绝政治性错误;确定科学原理、定理、定义、引文、数据以及地名、国名、国界的正确性;统一和规范名词、术语、代号、人名;图名、表名要与正文对应一致;根据国家标准,规范数字用法,进行量和单位的标准化;改正语法错误和使用不当的词句或段落;排除知识性错误和事实性错误;提高表述的清晰性、逻辑性、完整性;排除公式推导和计算错误;辅文加工。

使用计算机查错软件检查以下错误:错别字,包括正字的音近字或形近字(五笔宇型录入时经常产生形近宇错误,拼音录入时经常产生音近字错误,这两类错误人工检查不易发现,是多次检查后遗留错误的主要来源);多字、漏字;词语搭配不当和部分语法语义的错误;异形词、繁体字;英文拼写错误;标点错误,可以检查的标点错误包括成对标点使用不当、两个标点挨在一起、省略号使用不当等;数字错误;政治性差错;重句错误;科技计量错误;目录错误;标题错误;公式、表格和插图序号错误;编辑自定义的专业错误。

进行计算机辅助编辑加工更要坚持书稿的“齐、清、定”原则,即责任编辑发稿后不能有全书结构性的改变和对整行、整段的图表、文字的修改。

使用计算机查错,编辑应进行适应性调整,如增加专业词汇或使用自定义错误库,将系统未查出的错误添加进去。随着计算机查错次数的增多和不断扩充的用户词库,计算机查错的准确性会越来越高。尽管计算机查错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实践证明,在编辑加工阶段实行人机结合比全部由人工进行编辑加工效率高,效果显著,尤其在识别“低级错误”方面,使用计算机软件查错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初校样审校

与计算机辅助编辑加工不同,计算机在这个阶段的应用重点是辅助校对,是“校对净后”。具体流程是:首先由人工一校,并提出校对质疑。接着用计算机进行二校,然后由校对员对计算机报错逐一判断。由于计算技术的发展,软件可以在技术上实现大小样文件同步校对,即在一台计算机的一个屏幕上,同时使用两个窗口并列显示S2大样和小样文件,在校对大样文件的同时,指示出小样文件的对应位置,这就可以快速定位错误。使用校对报告,对照大样文件可以无损地修改小样文件,完整保留小样文件的特殊字符和排版格式。修改后的小样文件可以直接用于方正排版而不受Windows字库的影响,这会极大地提高排错效率。然后编辑进行二校样汇总。

编辑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审校作者修改的地方;发现错排、漏排误植、版式不合理等问题并加以改正;注意检查公式、表格和插图的排版是否正确、清晰,位置是否恰当;检查有无政治性、专业性错误;编辑排疑。校对员发现校样的错漏和不妥之处,做出标记,提出修改建议。责任编辑在汇总通读后,对校对的质疑逐一斟酌,做出是否修改的决定,即校样阶段的编辑排疑。

编辑进行校样审校的原则是:对初校样的审校应是局部的、少量的,应仅限于在本版内个别词句的调整,不能造成付印样的推行倒版。

付印样审校

依照流程图所示,二校样应返厂修改,工厂修改后返回付印样。校对付印样主要采用人工对照二校样进行校对。

由于计算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由计算机完成目录标题与正文标题的名称一致性检查、页码的一致性检查以及同级标题字体、字号一致性检查。校对员在这个阶段如果再用计算机辅助校对清扫一次,排错效果会更好。

编辑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检查修改内容是否改正;浏览全书,对重点内容如公式、图、表、重要数据等进行审读;检查辅文,对版权页中的书名、作者名、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封面、扉页等内容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是在人机结合的基础上,把作者、编辑和专业校对作为一个整体,共同作为主体参加,进行必要的分工,从几个方面交叉纠正错误,共同防止疏漏。将计算机的优势和人的优势结合起来,各方联手,人机结合,优势互补,共同把关,就能够不断提高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

标签:;  ;  

人机结合提高编辑校准质量_校对符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