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营改增”背景下,加强施工造价成本的控制,才能降低工程投入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但是“营改增”后,施工单位若想合理控制施工造价成本,就需结合“营改增”的具体要求及工程实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文章就此展开了讨论,先是简述了“营改增”对施工造价成本的影响,然后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控制施工造价成本,从而有效应对“营改增”。
关键词:营改增;施工;造价成本控制
“营改增”后,施工单位若不及时作出改变,就会造成工程经济效益的缩水。而且,还会影响到施工单位的发展。所以,施工单位需结合税改政策,加强施工成本造价的控制。
一、“营改增”对施工造价成本的影响
“营改增”前,施工单位是能够通过控制营业税来控制成本的。但“营改增”后,应缴纳的税金会随着工程施工过程中取得的可抵扣税额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增值税税额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施工造价成本的多少。结合实际施工来看,增值税票额主要来源于人工费、机械费、材料等成本支出所产生的税票。首先,就人工费来说,主要是付给施工人员的费用,约占工程总成本的24%左右。材料费主要就是指各种原材料。如石子、钢筋、水泥、模板、涂料、门窗、石材等,约占工程总成本的50%左右;机械费约占总成本的5%左右,主要是用于支付机械、塔吊等设备;其它费用,如管理费、税金等约占工程总成本的21%左右。另外,“营改增”后,增值税的税率为9%。但是在“营改增”前,营业税的税率只有3%。那么,施工单位若要获得比改革前更少的税务成本,就需要保证可抵扣进项税额占比能在工程总成本的6.09%以上。否则,施工单位的缴税成本就会增加。
二、“营改增”下施工造价成本控制措施
1.对材料成本的控制
依据合同,工程材料的供应有承包人供应、发包人供应两种方式。第一,若是发包人供应材料,则在计算增值税时可采用简易计算的方法。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整体税负变化不大。第二,承包人供应材料。若采用这种方式,承包人必须自购材料。一般,其采购方式包括集中采购、分散采购、部分集中采购三种。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施工单位若要控制材料则需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强供应商的管理。若是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则应当在招投标文件中明确材料种类、对供应商的要求等。考虑到同一种材料可能涉及到多种税率、劳务,所以施工单位还应当要求供应商依据不同的税率,分别进行报价。对此,施工单位也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供应商需承诺税票和税率与最终提供的应当一致。第二,加强材料预算控制的管理。采购部门应依据材料清单,安排材料进场时间。然后,要明确哪些可取得17%税率专用发票,并要求供应商开具相应的发票。另外,对于日常耗材可集中采购、分批次领用。第三,科学筹划地材采购。就实际情况来看,地材的供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供应商多是自然人、个体商户的身份。这就会导致地材进税项无法抵扣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施工单位应综合分析、研究设备价格,尽量选择最优的价格,并尽量要求对方提供增值税发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人工费用的控制
“营改增”后,依据税法规定,建筑劳务公司按照11%的方式征税。相比于“营改增”前,其征税比例是增加的。同时,税法还规定了请包公合同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所以,基本上建筑劳务公司与施工单位多是签订清包合同。其实,这样做不仅可抵扣人工费的3%,而且还无需承担工人的社保费用。最重要的是在 “营改增”后,施工单位的增值税需要回到单位注册地区,申报增值税,并在该地区开发票。这样就不再需要扣除工人工资的个税。同时,也不在需要买保险。也就是说,工人的社保、保险都需要建筑劳务公司承担的。另外,“营改增”后,施工单位尽量不要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因为若选择这种方式,依然要承担人工费用。而且劳动法规定:工地劳务派遣的民工数量应不超过企业用工总量的10%;劳务派遣的员工属于临时性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六个月。这都会限制到施工单位对派遣员工的使用。
3.对设备费用的控制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改变设备集中采购模式。这主要是因为“营改增”后,施工单位若采用统谈分签的模式,就不需要在母子法中增加增值税发票,以抵扣增值税。第二,科学选择设备供应商。因为供应商的身份会影响到采购成本。所以,在具体选择中,可遵循价和税总和最低的原则进行选择。其实,无论是设备采购,还是劳务采购施工单位都应当尽量选择身份为第一纳税人的供应商,并要求其提供增值税发票。若不能,则需对供应商进行考察,评价,尽量选择对施工单位有利的供应商。第三,进行设备采购的税收筹划。在实际采购设备时,施工单位可与供应商协商,进行费用汇总,开设增值税发票后,可以17%的税率抵扣设备进项税额。
4.加强发票管理
做好发票管理也能有效控制施工造价成本。毕竟,材料、设备及日常管理工作都需要开具或取得发票。所以,施工单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发票管理,从而降低税负。
首先,重视开具或取得的增值税发票形式。“营改增”后,税务机关不再开具发票,改为企业代开。所以,为了保证开具或取得发票的正确性,施工单位应加大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其次,一定要合理把控增值税发票开具或获得的时间、地点。因为若地点错误或是时间不当,都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资金链。第三,应认真检查发票流、资金流、合同流是否一致,避免虚开发票问题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利益。比如结合经济事项,深入分析所开具发票内容是否准确。第四,保证发票传递的规范,避免发票传递超出规定期限,取得增值税发票不规范等问题的出现,第五,经办发票的人员应在取得增值税发票后的半个月内,交给财务部门,以便财务人员审核账务。第六,对于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材料、设备等,一定要严格要求供应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比如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第七,对于某些管理费,也应当要求相关人员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比如办公费、通讯费、车辆维修费、差旅费、广告宣传费、劳动保护费、培训费等。总之,在“营改增”背景下,施工单位应当严格管理发票。
5.加强施工图预算管理
具体来说,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依据施工图进行工程量的预算,同时按照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等计算规定,确定分项工程造价。
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包括定额单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如今,多是采用后一种计算方法,依据国家规范、企业定额实际、市场价格进行工程量计价。但营改增后,建筑安全工程费的计算以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进行计算;人工费不变;材料费中的供应价、运杂费需按照增值税不含进项税额的价格确定,而是以材料原价、运杂费场外运输损耗的总费用为基础,乘以采购保管费率进行计算。其它工程费按照相应的费率按调整系数进行计算。考虑这一情况,企业应根据施工图预算、合同条款,提前进行不同施工阶段的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等的预算,从而在现场施工中合理分配各项资源,并使管理人员制定开票技术,从而尽量避免发票过期问题的出现。同时,细化发票管理职责,从而进一步提加强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
综上所述,“营改增”后,施工单位应当深入分析其中的政策变化,并结合施工实际,从人工、材料、设备、发票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强施工造价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应对“营改增”,控制施工成本,从而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剑峰.“营改增”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招标,2019(09):34-35.
[2]张爱青,方伟国.“营改增”政策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1):3-5.
[3]陈清.“营改增”背景下施工造价成本的控制研究[J].河南建材,2018(06):384-385.
[4]袁建文.谈营改增后如何控制工程造价及工程成本[J].山西建筑,2018,44(28):210-212.
论文作者:陈倩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施工单位论文; 发票论文; 成本论文; 造价论文; 材料论文; 供应商论文; 增值税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