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论文_李红伟1,燕文龙2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论文_李红伟1,燕文龙2

摘要: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等理念的发展与创新,一般认为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包含“智”和“慧”两部分,智慧城市的“智”指智能化、自动化,是一个城市的智商;“慧”指灵性、人文化、创造力,是一个城市的情商。在智能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人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智慧与物的智能,这也是智慧城市内涵的重要体现。智慧城市是智慧的推动城镇化建设,是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通过采用信息采集、融合、计算,部门间整合协同、创新融资、多样化运营等方式,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改善民生,提升政务与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智慧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建议

1导言

落实城市建设是政府的责任之一,建设智慧城市是一项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涉及范围广泛、系统构成复杂以及安全要求高的项目,因此,政府要制定正确的战略设计,用科学合理的决策来建设智慧城市,避免投资失误,避免浪费巨额资金,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高效建设智慧城市。

2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2.1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

解决传统政府管理模式中难以攻克的问题,如各政府部门信息繁杂、沟通不畅造成的“信息孤岛”现象,百姓经常遇到跨部门、跨层级问题,导致证件、材料需要反复提交的现象等。而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会极大的提升政府的办事效率与服务智能,用现代的信息通讯手段将各部门的信息横向联络起来,让信息代替民众“跑”。现在很多智慧城市试点地区的网上政务大厅就已经实现了这个功能,如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等等,极大改善了政府的治理模式。

2.2提升人们生活品质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运用新兴的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技术等,为民众提供了更加高效、更加高质的服务。如智能交通管理是为了节省市民的出行时间,环境监测管理是为了归还民众绿色舒适的生态环境,食品、药品追溯管理是为了提高老百姓饮食健康水平,社会治安管理是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等等。

2.3推动城市经济的绿色发展

我国目前的重大战略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中,努力推进城市经济的绿色发展,减少生产消耗与环境污染,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实现集约化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所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创新能够改变生产方式,减少消耗与污染,促进城市经济的绿色、健康的发展。

3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3.1重视技术标准建设和完善法律规范

全球范围的智慧城市建设都还未完全成形,且建设智慧城市还要面对来自市场、技术和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很多国家也都只是发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方面内容。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方位的进行,就要将技术标准建设和完善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只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法规,才能促使智慧城市的运行更加高效和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制度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制定标准和规范方面,不断加快进程,相关人员应致力于实际应用,与国情、产业发展现状相结合,不断推进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将政府、企业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国际合作,并努力提升我国在技术领域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努力强化信息化法制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3.2信息服务技术的全面性

当今社会离不开信息传递,人们离开通讯设施就犹如处于黑暗之中寻不到明确的方向,变得手足无措。城市信息在不断的扩大和更新,时空信息管理十分重要,信息服务平台也是十分关键之处。各地区的用户要想及时获得最新消息,就需要高效率全面性的信息服务技术,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普通单一的信息服务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世界探索的欲望。信息服务技术的全面性,既有利于各地区用户及时获知最新消息,又有利于城市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智慧城市的发展。

3.3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我国的智慧城市在当前的建设进程中缺乏市场导向仍是一大棘手的问题。现阶段的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政府将其当做“政绩工程”而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忽视了民众的需求,没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从而导致其收效不显著以及负面作用的产生。因为,要想稳定推进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市场的“无形之手”能利用价格杠杆、自由竞争等手段,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实现城市的智慧增长。综上所述,要想建设好我国的智慧城市,使其实现智慧增长并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政府就必须将其作为“民心工程”来进行建设,在政府主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有效提升政府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3.4加强规划一体性建设,完善多规合一、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随着城市发展“新常态”的出现,规划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应强化理念先进性和系统综合性,科学制定城市发展目标,加强各类规划的系统综合、有效衔接和一体化,从关注城市空间的技术解决方案向强调城市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转变,强化刚性,增强柔性,提高韧性。

一是加强“多规合一”,促进全市空间管理一体化,强化“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要加强空间管制与城市产业结构、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结合。在全球智慧城市网络下,研究提出城市战略定位、新型产业结构及布局,使城市具备持续的内生动力。同时,智慧城市在生存底线、生态底线、环境底线方面是刚性的,但在智慧生态目标及指标体系、土地集约混合利用模式、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绿色交通系统、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智慧生态社区及绿色建筑引导等方面,要求在发展空间的安排上留有弹性,并做动态调整,不断完善。因此要加强各类规划的有效衔接,为未来城市发展确立新的标准。二是智慧城市要求促进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均衡和城乡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因此要通过明确城镇、乡村、各类功能区用地发展方向及边界,使智慧城市资金和技术的密集投放,更具有靶向性,同时对其他功能区产生辐射和网络化融合的作用,以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这对实现城市功能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合理布局,治理城市病意义明显。

4结论

总之,智慧城市的建成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加强试点,并不断在新的技术平台上升级发展。同时,智慧城市也只是一个引导城市发展的框架工具,需要通过内化提升并深度融合城市中的群体智慧,才能真正形成“智慧城市”,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陈静涵.基于新时代下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4,04:38.

[2]于少青.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城镇”——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冷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24:287.

[3]吕春蕾,聂海健.对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考——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5,05:38-39.

[4]路琳.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观念的几点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01:17-19.

论文作者:李红伟1,燕文龙2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论文_李红伟1,燕文龙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