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论文_刘芳平

洞口县中医医院 湖南洞口 422300

【摘 要】目的:对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愈效果及用药的规范性予以探讨并剖析。方法:此次研究中,选取84例返流性食管炎老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胃肠科自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两组均加西沙比利,将其按照挂号的编号顺序,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n=42)与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n=42)的临床疗效及用药规范性展开探讨。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62%,80.95%(P<0.05)。结论: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确保用药的规范性,保障远期生存质量,因此,建议对胃肠科返流性食管炎病例,实施联合治疗方案,即雷贝拉唑加西沙比利。

【关键词】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老年;返流性食管炎

胃肠科中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相当高,这种情况下,临床一致认为,恰当、规范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文中对随机选取的84例患者中的42例老年性返的流性食管炎病例,实施不同方案,即雷贝拉唑治疗、奥美拉唑治疗,其中,前一种治疗方案,在治疗效率和用药规范性方面均占有较大的优越性,利于患者减轻病痛,就此展开实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中,选取84例老年性返流性食管炎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胃肠科自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所接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两组均加西沙比利,将其按照挂号的编号顺序,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就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n=42)与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n=42),其中对照组中,女性有18例,男性有24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是:56岁<X<81岁,年龄中位数是:(69.8.3±3.4)岁,观察组中,女性有15例,男性有27例,患者年龄分布范围是:52岁<X<70岁,年龄中位数是:(62.7±3.1)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胃肠科常规治疗方案,即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药物剂量是:10mg西沙比利,1天分三次口服,外加20mg奥美拉唑,每天服用1次,连续治疗8周为一个药物疗程;注意在服药期间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做好异常处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西沙比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药物剂量是:10mg西沙比利,1天分三次口服,外加10mg雷贝拉唑,每天1次,连续治疗8周为一个药物疗程;注意在服药期间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做好异常处理,并提醒患者禁忌事项[1]。

1.3疗效评判标准

经过连续8周不同方案治疗后,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对比,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层次,其中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通过胃镜检查后,食管粘膜及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经胃镜检查后,食管粘膜及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无效: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粘膜及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以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作为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20.0专用软件中输入,组间计数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不具备任何意义。

2结果

经过连续8周治疗后,对不同方案应用病例的临床疗效予以对比探讨,具体如下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2.86%,54.76%,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7.62%,33.33%,即总有效率为:97.62%,80.95%,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X2检验后,证明(P<0.05)

3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炎症病变,通常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时,表现出食管粘膜性破损,经大量医学资料研究发现:该病在任何年龄段均有,相比之下,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联性[2]。此外,该病在临床上以: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反流、进食固体食物后有堵塞感或疼痛感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加之病灶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较多,亦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因此,恰当、规范的治疗非常重要。文中详细探究了两种治疗方案,即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两种治疗均加西沙比利,其中后一种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且用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较高,利于老年病例接受,是胃肠科反流性食管炎老年病例的理想治疗选择。

本次实验研究中,主要围绕三种药物进行剖析,其中对照组的奥美拉唑是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其功效是:通过二硫键与质子泵疏基发生不可逆行的结合,最终达到一致酶的活性,阻断胃酸分泌的作用,对于减缓患者胃部灼烧感和疼痛感有较强的作用;雷贝拉唑属于分泌药物,其主要功效是:抑制胃酸分泌,此外,该药物的特异性是:停药后可将药效保持3天左右,利于老年患者接受;而西沙比利是一种胃肠道动力药,具有增强胃肠运动,预防食物反流的作用。总体来说,对患者实施西沙比利联合雷贝拉唑,其临床治疗效率及用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3]。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反流性食管炎老年病例,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7.62%,80.95%,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用X2检验后,证明(P<0.05)

综上,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确保用药的规范性,保障远期生存质量,因此,建议对胃肠科返流性食管炎病例,实施联合治疗方案,即雷贝拉唑加西沙比利。

参考文献:

[1]李薇,曾晓华,沈思魁.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36:70-72.

[2]钟晓华.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01:82-83.

[3]王惠玲.雷贝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05:723-724.

论文作者:刘芳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探讨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论文_刘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