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就业理论_凯恩斯主义论文

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一般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适用于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失业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之一,然而,还没有一个一般化的失业模型能用于分析 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由于前提假设的限制,西方经济学中两个最常用的一般就业模型— —新古典的和凯恩斯主义的失业模型,不能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新古典的失业模型主张降低 实际工资,以降低失业率,这隐含有一个前提假设,即工资率是可变的,利用工资率的变化 ,可以调整失业状况。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最基本假设之一,就是不变的生存工资(刘易斯 ,1956)。凯恩斯主义失业模型主张扩大总需求,以增加就业,这里也隐含有一个前提假设 ,就是资本应该足够丰富,这样,在总需求扩张时,有与之相适应的充足的资本,才不会形 成资本的“短边”约束。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另一个基本现实是资本不足。因此,这两个模 型都不能直接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刘易斯(1956)的二元经济模型是分析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 的一个重要模型,但它将整个经济区分为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假设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 在,需要转移到城市部门中去。这种两部门模型是一个“特殊”的模型,不象新古典的和凯 恩 斯主义的失业模型,是单一部门模型,因此不具有一般性,不能与其它单一部门失业模型进 行对比分析。我们需要构造新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一般理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不变生存工资、资本不足当作发展中国家的两个程式化事实,不加以更 多的讨论,直接将之加入到新古典的和凯恩斯主义的失业模型之中,提出一个新的、更一般 的失业模型,使之既能分析发达国家,又能分析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的模型并不依赖于 这两个假设)。我们的模型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是在假设劳动者(工人)效用最大化、生产者( 资本家)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得出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模型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指出其特殊性和不足之处;第二 部分讨论新古典的和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指出其隐含的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前提假设 ;第三部分将就业理论一般化,使之既能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又能适用于发达国家。最后( 第四部分)是一些结论性评论。

一、刘易斯模型及其特殊性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其二元结构,即存在一个工业部门,一个农业部门,两 个部门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象发达经济中存在着统一的市场沟通网络。在这种二元经济 中,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存在特殊性,刘易斯用一个简化的模型(如图1)描述了发展中国 家的资本积累,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过程。

如图1所示,在刘易斯模型中,横轴代表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并假定,农业中的劳动边际产 出在相当一段发展时期中都是围绕维持生存的工资水平m的一条水平直线,在一个确定的高 于农业劳动者平均收入的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w下,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O[,R]是农业部门 的起点,O[,w]是工业部门的起点,假定第一时期工业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曲线为A[,1]B[,1],这 时工业部门就业量为O[,w]L[,1],其余的劳动力L-O[,w]L[,1]=O[,R]L[,1]则仍留在传统的农业部门,边 际产出为零,收入为m。假设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不可能进行大量的储蓄,即农业部门无储 蓄,这样可以认为,储蓄和再投资只能发生在工业部门的资本家中。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 假定工业部门的全部利润用于储蓄,并假定折旧为零,这样,整个社会的利润或储蓄总额为 A[,1]B[,1]w[,0],并将全部用于再投资。由于资本存量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出也将会提高,这 样,第2期的劳动边际产出曲线高于A[,1]B[,1]为A[,2]B[,2],工业部门吸收新的农业劳动力L[,1]L[,2] ,工业劳动力从O[,w]L[,1]增加到O[,w]L[,2],同时农业劳动力从O[,R]L[,1]缩减到O[,R]L[,2],减少了L[,1]L[,2]。这种工业资本家获得利润,进行积累、投资、导致工业部门劳动边际产出提高,从而吸 收农村中剩余劳动的过程循环往复,导致经济不断发展。这个过程在进行到以下两点时将会 发生质变:一是,当这种过程进行到E点,工业劳动就业为O[,w]L[,T1],农业劳动力缩减到O[,R]L[,T1]时,农业劳动的边际产出开始提高,农业劳动力维持生存的生活水平m将会发生历史性的 变化,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开始提高,但仍在工业劳动力者工资水平w之下。二是,随着农业 劳动边际产出的不断提高,当工业吸收劳动力达到O[,w]L[,T2]时,农业劳动者收入与工业劳动 者收入相等,这是一个国家经济重要的转折点,它意味着,在一确定工资水平下的劳动无供 给约束,经济进入现代化阶段。

具有“一般性”的模型的重要特点是假设较少,有广泛的适用性。以这种标准判断,刘易 斯模型不是一个一般性的模型,它将整个经济区分为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假定农村存在大 量剩余劳动力,并且劳动力能在工业部门和农村部门之间流动。它能较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 的状况。但是,由于其二元经济假设和不能应用于分析发达国家失业问题,这种模型只能是 一个“特殊”的模型。它也不象新古典的和凯恩斯主义的失业模型,是一元经济模型,因此 不 能与其它一元经济失业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由此看来,刘易斯模型并不是一个“一般的”适 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模型。

值得指出的是,沿着刘易斯的研究思路,费景汉和拉尼斯、托达罗等发展过两个就业模型 ,对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有进一步的分析。例如,托达罗模型可以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 问题。但是,象刘易斯模型一样,它们都是二元经济模型,只能算是“特殊”模型,不具有 一般性,这里不做进一步的介绍。

二、主流学派失业理论的前提假设

这里遵循通常的说法,主流学派指的是新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学派。这两个学派的失业 理 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互不协调的方面。在新古典那里,失业是由于实际工资太高,而是在 凯恩斯主义看来,失业却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它们很容易用图示表示出来。

图2是新古典的失业模型。w/p表示实际工资,L表示就业水平,F(1)表示体现该经济技术可 能性的生产函数。为使分析尽量简单,这里假设劳动供给L[,0]无弹性,因而劳动供给曲线L[,0]与横轴实际工资率w/p平行,而劳动需求可根据雇主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得出。用Y表示产 出 水平,则短期利润等于PY-wL,使PY-wL取最大值,满足约束条件

Y≤F(1)

由此可得

L[,0]即是劳动需求,F[′-1](w/p)是新古典的劳动需求曲线。

如图2所示,劳动供求在A点达到均衡,确定了均衡的就业量和工资水平。若实际工资继续 上升,超过了均衡值F′(L[,0])时,就会出现失业现象,工资越高,失业越多。

图3则是凯恩斯主义的失业模型。总需求为消费C,投资I和政府需求G的总和,它们被假定 是决定于实际收入Y,和在短期作为既定量的其他变量的函数,因此可以把这个总有效需求 表 示为Y的函数。45°线的性质是线上任何一点到纵轴和横轴的距离都相等。因此,在以纵轴 表示总支出(总需求),横轴Y表示总收入或总产量的坐标平面上,C+I+G与45°线的交点表明 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满足均衡条件。总收入是就业水平的函数。图3中,Y[,0]为充分就业的 产量水平,Y[,K]为有效需求的均衡产量水平,由于均衡产量Y[,K]小于充分就业产量Y,导 致了相应的失业量,即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了失业的出现。

理论上的差异导致了政策处方上的不同。在新古典学派看来,要增加就业就要减少实际工 资,办法是通过市场法则或适当的收入政策。相反,凯恩斯学派则建议增加公共支出,削减 税收,或其它导致消费或投资增加的措施,从而扩张总需求,消弥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 的缺口,增加产量,消除失业。

新古典的和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的相通之处在于,它们实际上都主张降低工资,只是凯 恩斯主义的政策更“狡猾”而已。新古典的失业理论主张降低名义工资,并因此降低实际工 资。这容易激发工人的不满,政策不易推行;而凯恩斯主义主张在不降低名义工资的情况下 ,降低实际工资。这一目的隐藏在扩大总需求措施的背后,因为总需求的扩大,必然会导致 通货膨胀,这时工人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收入相对减少了。

然而,新古典的和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都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这两种理论隐 含 有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前提假设。在新古典理论中,很明显,隐含有工资率是可变的这一 前提(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实际上也隐含有这一前提),它保证新古典理论政策处方的有效性 。而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是不变生存工资。工资率具有下降刚性,不能用降低工资率的办 法来增加就业。新古典失业理论对发展中国家失效。凯恩斯主义失业理论则隐含有一个不适 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足够丰富的假设。在发生失业时,凯恩斯主义建议扩张总需求,从而 劳动总供给增加,就业增加。然而,这是以资本足够丰富为前提的,一旦出现资本约束,则 总需求的增加只能导致通货膨胀,而不一定导致实际的产量增加,失业减少。我们下面试做 进一步的分析。假设

这里D[*]为总有效需求,K[*]、L[*]为与D[*]相适应的实际的资本量和劳动量,f(K[*],L[*])即表示实际的总供给,用L表示劳动供给总量,L′表示失业量,则L′=L-L[*], 再假设技术水平K/L=a不变,要消除L′的失业量,必须有K′=aL′资本与之相适应,即D[*]+D′=f(K[*]+K′,L[*]+L′)时,总需求从D[*]扩张到D[*]+D′才有效,否则总需求 扩张只能引起通货膨胀,而不会引起就业的上升。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不足是常态,即我们可以认为在发展中国家,K′=0,我们显 然 不能用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处方来治疗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三、就业理论的一般化

刘易斯模型由于其二元经济特征,是典型的特殊模型;新古典的和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 则 由于暗含有工资率可变和资本足够丰富两个前提假设,也不具有一般性,不能推广应用于发 展中国家。我们完全可以将失业理论一般化,使之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 家。

1.劳动供给

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供给一般是通过劳动者(工人)效用最大化分析,根据劳动者对其收 入和闲暇的优化配置来得出其最优工作完成量。我们这里也遵循劳动者效用最大化的分析方 法。

假设劳动者的效用函数是

U=g(J,y)(1)

J是闲暇,y是收入,U是效用,收入对闲暇的替代率为dY/dJ=g[,1]/g[,2]。

以N表示劳动者完成的工作量,以T表示可利用的时间总数,根据定义,得

J=T-N(2)

再用w表示工资率,预算约束是

Y=w·N

(3)

把(2)式和(3)式代入(1)式,得

U=g(T-N,wN) (4)

为了效用最大,使(4)式关于w的导数等于零,则有

这说明,收入对闲暇的替代率等于工资率。二阶条件说明d[2]U/d[2]N=g[,11]-2g[,12]w+g[,22]w[2]<0。

根据一阶和二阶条件,我们能得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如图4中的L[S1]L[S2]))。

从这里的推导可以看出,在劳动者效用函数中,只考虑了两项影响因素,即收入和闲暇。 但是,这里没有考虑另一种并不特殊的情况:人们的全部劳动所得仅够维持生存,这时候就 不会有收入和闲暇的替代,人们将把其全部的时间都配置到工作上,而不会有闲暇时间, 否则将活不下去。也就是说,这时只存在收入和非自愿失业之间的替代(这种非自愿失业将 导 致劳动者的贫困乃至死亡,因此容易激起工人的反抗),而不存在收入和闲暇之间的替代。

设w[,0]为生存工资率,则个人的时间配置和收入状况可有如下三种情况。

其中,J=T-B,Y=wN是发达国家(及上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 上的抽象)的个人时间配置和收入状况;J=0,Y=wN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符;J=T,Y=0是一 种特例,如果发展中国家出现这种状况,并长期得不到解决,工人的基本生存难以保障,起 义、造反这种非经济的暴力分配手段将不可避免。

故此,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可表示为

设全社会劳动人口总数为Z,并且假定每个劳动者效用函数相同,则劳动总供给可分三种情 况:

1)当w<w[,0]时,人们的收入不足以维持生存,将罢工或进行暴力活动,而不会去劳动,这 时N=0,J=T,整个劳动市场的劳动供给为零。

2)当w=w[,0]时,人们利用全部时间T劳动刚够维持生命,这时N=T,J=0,整个劳动市场的劳 动供给为Z·T。

3)当w>w[,0]时,效用函数为U=g(T-N,wN),为使效用极大化,必须有-dy/dJ=g[,1]/g[,2]= w,由此得消费者在T时间内的最佳工作量为N=N(w),整个劳动市场的劳动供给为Z·N(w)。

综上所述,在T时间内,整个劳动市场劳动供给量为如下的分段函数形式:

我们可以得到如图4中所示的劳动供给曲线OW[,0]L[S1]L[S2],这条曲线可以分为三段:在 O[,w0]段,w<w[,0],劳动供给L=0;在W[,0]L[S1]段,w<w[,0],劳动供给平行于L轴,呈无限 供给状况,就业状况主要由劳动需求决定;在L[S1]L[S2]段,w>w[,0],社会就业状况由劳动 供求决定,而工资水平w是影响劳动需求的重要因素。

上面的劳动供给函数包含进了不变生存工资这一情况,可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劳动供给 现象。

2.劳动需求

一般经济分析都将劳动需求看作工资率的函数,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劳动需求不仅只要 受工资率的影响,而且还要受资本的约束,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因此,一条较完 善的劳动需求曲线必然要考虑到资本的影响。我们可以加入资本的影响,在生产者利润最大 化条件下展开分析。

令典型厂商的生产函数为了Y=f(L,K),工资率为w,资本品价格为P[,k],产品价格为P, 则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其中,MP[,k]、MP[,L]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由上面两式可知,存在某一函 数H,使

它表明,劳动需求是工资率和资本的函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图4中所示的一组劳动需求曲 线。

在图4中,区间Ⅰ和区间Ⅱ的劳动需求状况是不同的。在区间Ⅰ时,工资水平是不变生存工 资,资本家不会提高工资水平,生存工资水平也构成下降刚性,这时只会有w=w[,0],工资对 劳动需求没有影响,而资本对劳动需求形成约束,当资本量从K[,1]提高到K[,2],相应地, 劳动需求曲线从LD[,1]上升到LD[,2],可以看出,资本量是劳动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 状况与发展中国家相符;在区间Ⅱ,资本足够丰富,这种约束消失,工资水平成为劳动需求 的唯一影响因素。这种状况与发达国家的经验相符。

3.均衡

要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必须使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即S[,L]=D[,L]

整个劳动市场的均衡状况可从图4得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现实是不变生存工资和资本不足 ,而发达国家却资本足够丰富,工资可变。因此,我们可以将图4分为两个区间,其中区间 Ⅰ是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区间,其工资率等于生存工资,越过这一区间,工资率趋于上升 ,它与发达国家情形相合。

在区间Ⅰ,工资率不变为w[,0],在这一工资水平下,劳动力无限供给,并且要受到资本的约 束。资本从K[,1]增至K[,2],劳动就业量从L[,1]增至L[,2]。由于工资率保持不变,资本成 了影响就业的唯一因素。在区间Ⅱ,资本足够丰富,对就业不再构成短边约束,工资率成为 就 业的唯一影响因素。

4.动态

以上我们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明劳动供求,因而没有考虑技术的影响,一旦我们将之动态 化,则技术因素对劳动供求的影响不容忽视。并且,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中性技术等 不同的技术偏向选择,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图5中,曲线ABC、A′B′C′和曲线A″B″C″是同一资本存量对应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曲 线,曲线ABC的技术选择是中性的,A′B′C′的技术偏向是劳动密集型的,A″B″C″的技 术偏向是资本密集型的。从图5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不同的技术偏向选择下,同一资本存 量所能吸纳的劳动力数量是大不一样的。在工业部门中,轻工业的技术偏向是劳动密集型的 ,重工业则是资本密集型的。因而同样的资本存量,轻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比重工业提供的 就业机会机会要大得多。我们这里不做进一步的分析。

四、结论性评论

应该说,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是一种最为典型的非自愿失业。因为,在生存工资的局限下, 工 人只要失业,就会陷于贫困,生存出现困难。这种状况在古典经济学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而新古典的和凯恩斯主义的失业理论却忽视了这个问题,直到刘易斯1956年的经典论文的发 表 ,这个问题才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象刘易斯模型一样,我们的模型体现了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但与刘易斯模型不同的是 , 我们的模型并不建立在二元经济假设之上,因此更具有一般性。另外,与古典经济学的失业 理论不同的是,我们的模型以劳动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这使我们的 模型有坚实的微观基础。

标签:;  ;  ;  ;  ;  ;  ;  

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就业理论_凯恩斯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