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例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_季语祝,谢刚,谢春燕,王安群(通讯作者)

(绵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6例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对比直肠普通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黏液腺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生存率明显低于普通腺癌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低龄、肿瘤直径大、TNM分期高为主,预后较差。

【关键词】直肠癌;黏液腺癌;病理;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013-02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 and prognosis of rectum mucinous adenocarcinomas of 146 patients

Ji Yuzhu,Xie Gang,Xie Chunyan,Wang Anqu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Mianyang 621000, 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r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rectum mucinous adenocarcinoma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46 patients with rectal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bout ages of patients, average tumor diameter and TNM stage between patients with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and ones with 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 Besides, survival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m, and one for patients with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was worse.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were more often present at a younger age,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large average tumor diameter and more advanced tumor stages,and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dismal prognostic factor for the survival of them with rectal cancer.

【Key words】Rectal Cancer;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Prognosis

直肠癌主要包括普通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其中黏液腺癌是仅次于普通腺癌的第二常见的直肠癌病理类型,约占全部直肠癌的5%~15%[1]。随着对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学特征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直肠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较为密切。印戒细胞癌已经被广泛熟知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病理类型,而黏液腺癌这种组织类型的预后仍然存在着争议。直肠黏液腺癌多发生于青壮年,且淋巴结转移率高,约60%存在肠管全周侵犯[2]。目前,国内有关结直肠黏液腺癌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数学者认为黏液腺癌患者分期较晚且预后较差。为了进一步分析总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了解直肠黏液腺癌的预后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6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临床信息资料不充分者、炎症性肠道疾病者、术后死亡及印戒细胞癌患者,共120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组织学检查显示,其中黏液腺癌患者146例,普通腺癌患者1062例。患者年龄35岁~68岁,平均年龄(50.5±3.4)岁。术后的2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5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1.2 方法

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术前CA199值、病理学特点(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TNM分期、脉管癌栓、神经侵犯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直肠肿瘤的标准来定义直肠黏液腺癌,黏液样物质占肿瘤体积50%以上定义为黏液腺癌。直肠癌症分期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协会肿瘤TNM分期标准。患者术后随访5年,采用Kaplan-Meier分析来评估患者的生存率[3]。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病理学特征比较

1208例直肠腺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两型腺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方面,小于40岁的患者,黏液腺癌患者的比率为26.71%,明显高于普通腺癌组的8.29%。两组患者的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和CA199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且都不是很高。黏液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直径大于5cm的占比为54.11%,明显多于普通腺癌组的14.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NM分期方面,黏液腺癌组中Ⅱ期和ⅢA期的比重明显多于普通腺癌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管侵犯方面,黏液腺癌组相对普通腺癌组更为严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性别、术前CA199值、肿瘤距肛缘距离、脉管癌栓等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2.2 两组预后比较

146例黏液腺癌组患者术后1年失访1例,145例患者生存121例,生存率为83.44%;3年后145例生存者失访4例,生存98例,生存率为69.50%;5年后98例生存者失访14例,生存37例,生存率为44.05%;1062例普通腺癌患者术后1年失访8例,生存998例,生存率为94.96%;3年后998例生存者失访13例,生存847例,生存率为85.99%;5年后847例生存者失访26例,生存614例,生存率为74.79%。前者5年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直肠黏液腺癌是一组起源于直肠上皮组织、以黏液分泌异常亢进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在组织学方面表现为肿瘤间质中充斥着大量由肿瘤细胞分泌的黏蛋白 ,并形成细胞外黏液。早期直肠癌疗效明显,复发率低,但我国直肠癌发病与其他地区有差异:发病年龄提前、低位肠癌多见、低分化恶性程度较高的多见、晚期病人较多见。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微小病灶清除较难,导致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较高,这是患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文献报道[1,4],直肠黏液腺癌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密切联系,手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但由于手术很难彻底切除微小病灶,致使其术后仍具有较高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了普通腺癌和黏液腺癌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直径大小、TNM分期、淋巴管侵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1)直肠黏液腺癌发病群体低龄化趋势较为明显,小于40岁的人群中占比26.71%,明显高于直肠普通腺癌患者的8.29%。提示随着直肠癌发病率的提升,做好青壮年人群的筛查工作有助于直肠黏液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2)晚期病人较多,肿瘤直径相对较大,黏液腺癌患者的表现更为明显。(3)直肠黏液腺癌病理分期相对更高。黏液腺癌组中Ⅱ期和ⅢA期的比重明显多于黏液腺癌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高的TNM分期意味着直肠黏液腺癌病情更加严重,预后更差。后期两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也验证了此结论。(4)脉管癌栓相对不多,淋巴管侵犯相对较多。推测可能与黏液腺癌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的黏蛋白有关。黏液样物质对周围组织形成机械性压力,导致肿瘤细胞更容易侵犯肠壁及周围组织,而淋巴细胞对黏液的吞噬则有助于肿瘤细胞在区域淋巴结中扩散。同时,黏液中黏多糖成分也能干扰血管周围和淋巴结皮质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有助于肿瘤细胞扩散,最终导致淋巴管侵犯相对普通腺癌较为明显。

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预后一直存在着争议,不同文献的报道相悖。部分研究显示[4-5],直肠黏液腺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普通腺癌患者,是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而部分学者也认为[1,3],直肠黏液腺癌和普通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本研究显示,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44%、69.50%、44.05%,而普通腺癌患者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96%、85.99%、74.7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可能与黏液腺癌患者发病年龄小、诊断时病期较晚、辅助治疗手段较少、较易发生转移、微小病灶难根除等有关。

【参考文献】

[1]王满香,陈琼荣.结直肠黏液腺癌病理学异质性及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6,5(5):428-433.

[2]禚志明,姜兆志,鉴谧,等.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2):99-102,107.

[3]林延明,潘宏达,彭亦凡.直肠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9):747-749.

[4]张楠,苏向前.结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6):620-622.

[5]张娟,张建波,李洁,等.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生存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9):1168-1170.

论文作者:季语祝,谢刚,谢春燕,王安群(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146例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_季语祝,谢刚,谢春燕,王安群(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