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探析论文_刘晨曦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化建筑设计应运而生。生态建筑设计不仅是一种新型、环保型设计,同时也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对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趋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化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前言

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组织建筑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1.生态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建筑资源保护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加强生态建筑设计,推动生态建筑事业,研究新型生态建筑材料才是解决当前建筑业资源紧缺的根本问题。例如TIM材料、玻璃材料、太阳能光电材料等,生态建筑材料研究,以建造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建筑和环境,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1.2节省建筑能源

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耗已成为建筑企业和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气、废渣等也对大气、土壤、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发展生态建筑,节省建筑能源是实现建筑生态化、节能化的重要途径。

1.3环境保护

建筑施工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附加物”,例如建筑垃圾、建筑粉尘等。由于建筑垃圾总体可回收利率较低,额外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另外,采暖所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都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生态建筑设计的“低碳、环保”理念,可以有效解决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问题,提升周边环境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2.生态建筑设计发展现状

在本文研究中对杨经文先生所设计的生态建筑展开详细分析。该栋大厦最初设计理念就是希望其能够做到建筑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应用特点。首先,对杨经文先生所了解,其作为生态建筑与生态建筑的倡导者,其自身对于建筑生态方案的理解就是横加于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建筑,以此才能建设出适合建筑与环境、人类所生存的共同空间。因此,从本文所阐述的杨经文设计作品中可以了解到,其大多建筑作品都在倡导生态环境技术与原理,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如图1所示,其是杨经文先生在新加坡所设计的一所大楼。而该栋大楼有26层之高,从外表看它可能与其他建筑并无区别,但实际上该栋建筑上面有诸多太阳能板,进而能够吸收太阳能源。除此之外,该栋大楼在设计阶段融合了生态和持续发展理念,所以该栋大楼在最初设计阶段就采取了基本系统理论以及分块矩阵、生物气候性以及生态系统设计的基础等相关原理。

与此同时,该栋大楼周围有大片的植被生长,这样既可以作为隔热墙避免大厦内部空间过于炎热,且还可以作为大厦空气调节系统所应用。而这些植被最初设计理念则是为了满足生物多样性特点,进而能够为该栋大楼增加绿化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调节。

从图2中可以看到,新加坡DEITT大厦中都长满了绿色植被。并且,根据大厦楼层以及区域的不同,所种植的植被在种类上也是不同的。但是所有植被都与本地的景观特点有一定联系,进而保证所选择的植被种类与大厦楼层和功能相符,且与大厦中其他的植被相和谐。这些植被几乎将整栋大厦所包围,且通过楼层之间斜坡与楼层底部的街道连接起来,以便于对植被给予更好的呵护。

对改动建筑绿色空间面积进行了解,其最初设计空间是1:2(绿色空间:居住面积),既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面积的需求,又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对绿色空间要求。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生态建筑的需求,对于植被浇灌方面也作出一定措施。如图3所示,其所展示的正是新加坡DEITT大厦雨水收集器分析图。因为对于新加坡国家来说,其属于雨季多发季节,所以在大厦设计过程中也设计了雨水与家庭废水的收集功能,进而能对这些植被进行浇灌,以及大厦马桶冲水所用。而在研究中了解到,所该雨水收集器所收集到的水能够解决整栋大厦55%的用水量,所以在节水方面效果良好。

3.生态建筑设计具体发展策略

3.1优化建筑师的设计理念

建筑师的设计理念直接影响到生态建筑最终设计成果,也是切实落实低碳、环保的执行者。首先,转变设计理念,建筑师应正确认识设计生态化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贯彻低碳环保理念。其次,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身设计技能。最后,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设计水平。建筑师的创新可以体现在设计技巧上,也可以在建筑材料、施工环节等方面进行创新。

3.2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评估体系是引导生态建筑设计的指向标,也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评估体系要具备科学性、低碳性、环保性和长远性,要面向生态建筑设计整个发展时期,符合市场实际发展需求,促进生态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3有效结合高科技

科技社会背景下,高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而高科技在建筑设计中等同于高生态。因此,将生态建筑设计与现代高科技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建筑设计的生态化、科学化、精准性,同时加强建筑原材料、施工环节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以此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的“低碳、环保”。

目前,我国生态建筑设计高科技的结合率还比较低。因此,加强高科技与生态建筑设计结合研究力度,借鉴国外先进实践经验,以高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我国生态建筑设计不断向前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设计以及生态建筑是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到生态建筑设计中,实现我国建筑事业的绿色化、低碳化、环保化、节能化。

参考文献

[1]张旭.论述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建设科技,2017(07):71-72.

论文作者:刘晨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生态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探析论文_刘晨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