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化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_化学论文

初中生化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_化学论文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障碍成因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初中生论文,对策论文,障碍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初中生的入门课程,初中生一般对化学的学习都感到比较困难。如果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及时化解,会给今后化学的教与学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障碍解决方略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初中生学习化学障碍的形成原因

1.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缺陷

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是能力体系的基础,只有通过知识体系的作用,才能使能力结构更加完善,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如果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就不可能具有较高的能力水平。就初三化学学科而言,所需要掌握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技能、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多而杂,如果学生头脑中装满了零碎而杂乱的化学知识,没有将已学的化学知识纳入新学得的知识体系中去,就无法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和新的知识建立实质性的联系,也就不能将所学化学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当然也就不能形成合理的化学知识结构。例如,在第二章《分子和原子》中,所涉及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概念很多,学生对物质宏观组成的概念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对初次接触到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感到困惑和迷茫,更难以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有些同学机械地识记概念而缺乏对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的理解,也就谈不上从整体上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这些概念,从而造成学生能力结构的缺陷。由此可见,没有形成科学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会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结构的完善和潜在能力的发挥。

2.思维定势的负向功能的影响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常常会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一旦问题情境发生了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往往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例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并充分搅拌,求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些同学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遇到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往往直接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去求解,而没有考虑到在20℃时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NaCl 18g(尚有2g NaCl没有溶解),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这时,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即在20℃时,20克的NaCl放入50克水中,经充分搅拌后的所得溶液中有多少克溶质又有多少克溶剂,然后再根据公式进行求解。这样一来,这道题就不难解决了。

3.动机、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学生学习化学的成效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参与,也需要动机、情感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一般来说,实验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都很感兴趣,但只是低层次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而低层次的兴趣会让学生容易得到满足,保持的时间不长久,学生就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也就由主动转为被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可能得到持久和发展,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在讲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笔者布置了一道探究性实验题“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大部分同学对此实验很感兴趣,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准备药品器材、动手操作,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常见蛋壳中碳酸钙含量检测》,而有些同学没有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性甚至实验的失败,从而产生了消极情绪;有些同学则缺乏探究问题的勇气和毅力而出现畏难情绪,最终半途而废,这给教师今后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带来负面性影响。

4.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日本心理学家田崎仁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掌握了按计划学习的好习惯,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在学习方法上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于学习,避免不必要的干扰;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不加以及时纠正;有些则在碰到困难和问题时缺乏积极的思维;有些则不擅于自觉主动地学习、及时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其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化学学习少走弯路也有利于提高自身学习化学的能力。有些同学没有掌握科学方法,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偏弱,从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二、初中生学习化学障碍的解决策略

1.建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建构和优化的过程。科学地确定和调节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助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最优化。如果学生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则不仅可能具有较高的能力,还有可能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笔者创设了以下一系列的问题:①实验室怎样制取O[,2]和H[,2]?②制取CO[,2]的原理是什么?能否选择浓盐酸?③能否采用与制取O[,2]相同的制取装置?④如何收集CO[,2]?为什么不能采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下排气法?⑤如何验证产生的气体就是CO[,2]?⑥如何检验集气瓶已收满CO[,2]?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结构清晰化和条理化,更能让他们的思维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地碰撞,从而重新整合和建构自己原有的化学知识结构。在建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时,教师要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的反馈信息能反映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能让教师发现他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易混淆、易弄错的知识点,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弥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缺陷。

2.强化思维训练 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由于思维定势的功能具有双向性,教师要加强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化学实验现象,还要擅于借助实验现象去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训练和培养。由于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教师可通过引导让他们思考和分析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从而看到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形成过程,从而推断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镁条燃烧”实验中,由于学生往往对直观的实验现象产生好奇,把注意力放在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上,而不是全面地观察整个实验现象,忽略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这样容易造成对化学变化概念的认识不深不透。通过及时引导让他们注意观察实验生成的产物是白色的固体氧化镁这一新物质,让他们认识到这才是该实验背后的核心和本质,从而达到准确把握化学变化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全面观察—设问激疑—启迪思维”三步曲,不但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把握学科特点,注重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功效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克服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要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重视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要维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挖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稳定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同时,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不但能帮助他们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更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课课有收获”的情绪体验。例如,在学完《酸的通性pH值》后,通过发放一些pH试纸让学生回家测定常见液体的酸碱度后,学生不但体会到书本知识的学有所用,更能体味到通过亲自尝试实验得出结论而产生的愉悦感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创设一系列有适当难度但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对于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从而增强学生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学习化学中的困难和障碍的决心和信心。

4.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发现和获取化学知识。为提高学生持久学习化学的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指导,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教材的方法、听课和记笔记方法、预习复习方法和实验分析处理方法等,鼓励学生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笔者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反映所学的化学知识点多而记不牢和前后知识容易交叉混淆的情况,还特意加强对这方面的学法指导。

(1)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就化学学科而言,需要记忆的化学用语和化学概念很多,如果机械、被动地去记忆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有些学生常常埋怨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记不牢,因此有必要在化学教学中让他们知道记忆的科学规律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一方面,为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教师要注意用简明、生动、科学的语言对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概括。例如,“振荡试管用手腕,切莫用臂来摇摆”“滴加试剂入试管,滴管在上且悬空”,过滤操作要强调“一贴二低三靠”,制氧气要按照“查、装、定、点、收、移、熄”七步骤,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要遵循“通、点、熄、撤”的实验顺序。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来整理化学知识,并找出其中的规律编写口诀。例如,有关酸、碱、盐溶解性规律的记忆口诀可整理如下:“钾钠铵硝都可溶,硫酸盐不溶是铅钡,氯化物不溶是银亚汞,碱除钾钠铵都难溶。”

(2)常比较、勤归纳、善总结

由于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每章、每节都是相对独立的体系,但不同的章节之间又有着类似的共性或一定的联系,通过让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能让他们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序贮存。例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对实验室制取O[,2]、H[,2]和CO[,2]三种气体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实验仪器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也可以要求他们对这三种气体的氧化性、还原性、水溶性、密度、收集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又如,学完CO的还原性和可燃性后,就可以要求他们对C、CO和H[,2]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并指导他们设计实验去区分以上化学性质相似的三种物质并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概括能力,也为今后自主性学习化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5.创设科学探究情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而持久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克服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主动、积极地去获取化学知识。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紧密关联的学科,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有趣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知识,这为教师创设探究性问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例如,在学完《燃烧和缓慢氧化》后,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家中的厨房间煤气灶着火,试举出几种合理措施来灭火。问题一提出,学生之间讨论异常踊跃,有的提出先关闭煤气阀门以防爆炸,有些提出用锅盖来盖灭火源,有的提出切断电源,有的提出用湿抹布来灭火,有些则提出用黄沙或水来灭火等等。有时,教师也可以安排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的家庭小实验,让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独立地完成这些实验。例如,试用化学方法谈谈如何除去家庭中的污垢(如水垢、油污、水锈、墨迹等)。有些同学除了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还通过查阅如《十万个为什么——化学篇》《生活中的化学》等书籍找到了更多更好的方法,并加以归类整理后供大家交流分享。另外,教师应注意收集与化学紧密联系的生产和生活的信息。例如,环境污染事件,化学物质中毒事件,生活中的化学小常识,煤矿爆炸事件等等。这些知识都比较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学生也有比较感性的认识,但这些认识是琐碎、浅显的,还没有上升到化学理论高度。如果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联系日常生活经验,从中提取合适的素材,通过精心创设探究情境,逐步让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则他们就能更加深入化学世界,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进行初步科学探究和发现科学真知的能力。

标签:;  ;  ;  ;  

初中生化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对策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