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任文,丁建芳

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任文,丁建芳

任文 丁建芳

山东省惠民县水利局 山东 251700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建设信息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未来会有更多的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建设中进行应用,例如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模型技术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以及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并且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希望在未来,信息化技术可以持续为水利工程提供发展动力,促进其现代化以及信息化发展,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推动水利建设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应用

1水利系统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管理决策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水利工程施工前,管理部门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例如,根据水利工程各个施工环节做好收集资料以及整理材料工作,并把材料进行分类、加工,对信息资源进行总结,若发现施工资料存在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得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另外,还可以根据施工材料设计相应的施工方案,使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过去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发展需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进行工作,并做好工程跟踪以及分析、比较工作,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合理的运用水利工程信息化进行管理,有效的提高工程建设的高效性以及合理性和科学性。

1.2对资源共享的要求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其涉及到的文件材料数量的信息量比较广,种类也比较多,主要有施工方的施工文件以及监理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等。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其交换以及共享信息过程。因此,管理部门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信息在交换以及共享过程中优化其的管理系统,在往后的信息查询过程中更为便捷。

2当前水利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2.1工程管理难度大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水利工程规模随之增大,施工期也相对的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季节变换以及气候变化一定影响以及其采用到的施工技术方面较为繁琐,导致施工难度变大。为了满足现代发展需求,水利工程建设范围在不断增大,部分企业都对其进行投入施工。另外,由于水利建设施工范围广,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管理部门要重视工程管理工作。首先,相关部门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实践到现场施工中去,使工程管理工作发挥其的作用。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并起到带头作用,带动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工程信息化管理理念,确保管理系统功能能够正常运行,减少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确保信息化能够顺利发展。

2.2 人才缺乏

近几年,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发展,信息化管理人才方面出现短缺现象,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培养水利工程业务以及信息化管理复合型的施工人才。提高工程建设工作效率。另外,由于水利专业工作工资较低, 许多技术专业人员不愿加入到当中来,导致人才方面严重短缺。

2.3 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

目前,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水利行业中,合理的运用水利工程信息资源开发管理进行工作,增强工作人员对信息资源开发的认识,减少水利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的扩大资源共享以及服务范围,增加信息量,使开发数据得到统一,促进水利行业持续发展。

3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应用

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可以为水利工程相关信息的可靠、有效以及高速传播提供便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将不同地域的水利工程充分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对于种类校对、信息量具大的信息,利用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快速传输,对水利数据、图像以及三维模型等资源实现交换传输,同时,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还可以优化数据资源的储存管理。

3.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模式分析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以及空间数据,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三维空间图形以及动态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技术是当前我国比较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其具有信息综合处理、动态预测以及空间分析等优势,其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建设的关键措施。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传输以及录入,数据在经过合理以及科学的处理后,可以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对防灾减灾以及信息管理起到关键作用。

新时期下,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我国相关部门通过该技术绘制了一定比例的信息图纸,并且将各个自治区、省市的水利机构进行连接,进一步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对水利工程开展有效的监管,进而提高了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防止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节约建设成本,对推进我国水利工程合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理依据。同时,利用该技术还能够绘制江河、湖泊以及流域的水下地形图,进而生成详尽的数据信息,制作水文预报,对河床演变进行分析,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建设提供重要的地理信息,促进水利工程向现代化以及信息化方向发展。

3.3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卫星定位技术在我国具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在多个领域中实现了应用,其具有操作性强、数据可靠、速度快以及精确度高等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可靠准确的三维坐标,基本不受恶劣天气影响,并且覆盖率较广,能够24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水利建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时间信息以及空间信息等,操作简单方便。新时期下,卫星定位技术已经成为水利建设的重要应用技术,我国水利建设管理基本使用北斗卫星系统以及GPS卫星系统。与无线电定位技术相比较,卫星定位技术在精确度方面要更高,并且不受恶劣天气影响,通过卫星定位技术能够对当地的地质水文进行科学检测,如果出现灾情,能够对其准确定位,借助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与指挥中心及时进行播报和通信,进而起到实时监控以及防灾减灾的作用。

4 信息化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分析

4.1 促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而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卫星定位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工程管理建设也给予了技术支撑,提高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我国抗旱防汛指挥中心,就是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经典案例,指挥中心以成熟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为环境建设、生态建设、水源检测以及抗旱防汛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为水利建设管理信息的动态展示、精确分析、分类检索、快速查询、安全储存、高效传输以及实时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4.2专业模型技术为信息化技术提供了应用支持

水利工程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提供决策,而数据来源是对灾情、旱情以及水情的分析结果,其结果来源于环境评估、水源水质、旱情分析、洪水调度系统等专业模型技术。随着专业模式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其为信息化技术提供了应用支持。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适当地应用各类最新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信息技术就是属于当前新技术的一种,信息技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实用性,而且还能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率。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将会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丰景春,蔡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化成熟度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03:200-205.

[2]郑雪玲.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3608:52.

[3]富宏军.浅析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213.

[4]胡云翔.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信息化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20:257-258.

论文作者:任文,丁建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任文,丁建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