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卢琴发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卢琴发

卢琴发 陕西省紫阳县毛坝中学(副校长) 7253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课程教学也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越来越注意课堂情境的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实施。那么,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如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根据现教材的特点进行地理教学呢?下面,本人就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认真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九年义务教育地理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学生,由“教”转向“学”。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已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不应只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深入浅出”,而是应研究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据此,本人采用“读、想、讲、练”四个环节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效果较好。

1.读。“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顺序、有目的的读书、读图,较准确地勾划、标注课文中的知识点、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及注记等。通过“读”,学生不但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且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读书、读图的良好习惯,掌握“读”的基本方法。

2.想。“想”的目的是着重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的“想”是在学生阅读图文后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思考地理问题,加深对地理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当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时提问:“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水能有何影响?”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师生订正。然后我又提出:“假设我国的地势西低东高呢?”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样的“想”则是为了开拓地理思维的深度、广度,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地理规律,深化理解地理概念、原理。教学中“想”的内容,一是要充分利用课文中“想一想”栏目,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多涉及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3.讲。“讲”是点拨和指导,这与传统的教学法——一讲到底,单纯灌输地理概念、定义、规律是截然不同的。上面所说的“读”和“想”可以让学生主动地从课本中汲取知识、理解知识,但学生不一定一读就懂、一想就明。正是由于学生“读、想”中常常似懂非懂,产生疑难,才须教师讲解、点拨和指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这里的“讲”是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混知识的讲解,对地理规律性的概括总结,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4.练。“练”是应用,是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包括答问、读图、填图、“做一做”、完成作业等口头的和书面的练习。这既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主要源泉。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练”的教材、“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练”与其他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先讲后读阶段。受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过程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习惯于“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这使学生养成了“专心听、仔细听”的课堂学习习惯,学生的自学兴趣、自学习惯几乎为零。因此,此阶段为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起始点,主要目的是在教学中讲述了地理知识后,通过教师的指导、阅读课文、观察图表,使学生懂得教师所讲知识在课文、图表中的对应点,并把有关知识落实在地图中,使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不但要“专心听”而且要“认真读”。

2.边讲边读阶段。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学生阅读图文的要求。本阶段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阅读某一部分课文和相关图表、材料,根据给定的材料,借取语文教学中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的方法,师生一同分析、归纳,教师再进行系统的讲述。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阅读图文、分析归纳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分析、归纳能力,培养正确的读书(图)习惯。

3.给提纲自学阶段。如果把教师的“教导”和学生的“学习”比喻为长者牵着幼儿过桥的话,第二阶段的自学能力训练使教师的“手”与学生的“手”是直接相接触的,而这一阶段则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加了一根“绳子”——导学提纲。教师“导”的层次不同于前者,学生“过桥”的难度增大,使自学能力的培养得到深化。所谓导学提纲,一般来说,是以课时(或章节)为单位,教师根据本科教材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识记便知的一种引导学生自学的学习提纲,它包括阅读、思考、讨论、练习等环节。学生在“提纲”的引导下阅读图文、观察事物模型、思考问题、讨论解题方法,以达到既“学会”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又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

4.给问题自学阶段。在经过第三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已有一定的“会学”能力,笔者把“师导”由“细线条”的“导学提纲”逐渐向“粗线条”的“问题”形式的提纲转化,又一次增大了自学的难度。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知识结构,以几个问题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问题阅读图文,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归纳整理出知识结构,并总结出正确的地理思维。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融会在学生“读、想、练”的学习活动之中,它不是自发的、盲目的,而是在教师的“讲”的引导下有序地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重点应放在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课堂学生自学活动的时段、形式、内容的设计安排上,并且在课堂上加以积极引导、指导和组织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学活动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的。

论文作者:卢琴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卢琴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