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美学价值论文

庄子的美学价值论文

庄子的美学价值

魏雅慧 黑龙江大学

摘要: 虽然庄子属于唯心主义者,但他的思想在各个方面都能凸显其价值和意义。在追求宇宙世界的真理中,给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野。庄子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和《易经》的部分要点,文章以对比的方法可以更直观的认识到庄子思想的构成及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 庄子;美学价值;“道”;逍遥游

一、老子与庄子

(一)关于“道”和“气”

关于宇宙发生,老子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天下万物生于“无”,“无”即“道”,“道”产生“气”,“气”分化为“阴”和“阳”,在阴阳中产生一切。那么“象”,也就是物的形象,只能伴随“道”、“气”存在。这关于“道”、“气”、“象”的论述,对后世的审美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在作品外篇的《知北游》中讨论了“道”。第一,在文中对于“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2)做出了回答,也就是如果你不去想它,也不去考虑它,就能够明白它。庄子将“道”放置于最高地位,是不通过人的感觉去感知的,人所能感觉到的所有都不是真正的“道”。“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所以庄子主张“无为”,要顺“道”而自然而然的发展。

第二,庄子认为“道”即是最高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3)中的“大美”即“道”。而圣人之所以“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是对天地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即对“道”进行了观照。在《田子方》中如是说“吾游心于物之初”,也体现出了对“道”的观照。因此,为了实现对“道”的观照,就必须抛弃“有己”,因为只有达到“无己”才能真正的实现对“道”的观照。但在庄子看来,能达到“无己”的只有“圣人”。

政策的生命在于其实效性,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强烈的政府管制传统、公共政策体系较为庞大的国家,就更加需要重视研究与不断优化政策内容、政策过程、政策系统。⑭ 公共政策活动涉及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包括政治制度、公共机构、官僚组织以及社会的法律等。把这些因素视为一个整体,就是所谓的政策系统,它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基础。参见严强主编:《公共政策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22页。当前,我国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以及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对于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外资政策、外贸政策及其赖以运行的政策系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第三,关于“气”庄子也进行了描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4)即人是由于气的聚合而产生的,所以说由“气”聚合形成生命,“气”消散为死亡。事物的形成和灭亡就是“气”的聚合和消散,这和老子的“气”有共通之处。

最后,庄子通过《天地》强调了“象罔”,与《易经》中对于“立象以尽意”的提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将“象”的重要性提了出来,并都强调了只有通过这种既真实又虚幻的形象,才能以获得义理并通“道”。

(二)游“道”的精神状态

注释:

在老子的思想延续下,庄子提出了“心斋”和“坐忘”的思想。要求不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是用虚无空寂的气去感应。只有这虚无空寂的气才是虚无空寂的心境,才能实现对物(也就是“道”)的观照。这虚无空寂的心境,在庄子看来就叫做“心斋”。

庄子认为人们通过感官所感觉到的认识只能把握有限的事物,经过“心”的理性思考所达到的是对有限事物深层次的认识,即本质的认识,而这些认识是无法触及到无限的“道”的。无限的“道”必须经过无限的“气”来观察它,所以庄子在作品《大宗师》中提出:“外天下”、“外物”、“外生”。只有不考虑世间的一切,忘万事万物与自身的存在,才能达到清澈明亮的心境,才能观照体悟到“道”。同时,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坐忘”,让人们要忘记自己有形体,也放弃自己的聪明,摆脱形式和智慧方面的束缚,然后与大道融通为一体。

关于游“道”,老子和庄子都认为只有清澈宁静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体悟“道”。庄子将“坐忘”与“心斋”相结合,摆脱外在的东西和自身的局限,保持虚无空寂的心境,才能从外到内与“道”相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庄子所讲的“逍遥游”。

十二年后,曹 叡 驾崩,临终前将八岁的太子托付给宗室曹爽和实权派大臣司马懿,魏国政治局势也进入了最为诡遹 的状态。

二、《周易》与庄子

(一)《周易》中的“象”

在《系辞》上下篇中有许多处都提及了关于“象”的说法。首先,在《周易•系辞上》中说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7)也就是说,圣人看到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衡量一切事物的形式,并将其归纳为八个基本卦,来象征与一切事物所适宜的物象,这就叫做“象”。这里的“象”是通过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观察、模拟而得出的适合于万事万物的物象,这就是“观物取象”。不论是“观”还是“取”,都是围绕着万事万物的“象”。

其次,《周易•系辞上》中又说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8)圣人是通过“立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象”在《易经》中常用的含义便是一切事物的形象。这就表明,通过“言”和“书”不能完全表意时,只有借助形象才能尽述其意。

企业内部控制是基于原本传统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新时代的管理特色以及时代风采,更容易被管理人员所接受,使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推动企业运营的顺利进行, 在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工作的同时,科学调节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度,促进企业顺利运行及高效率工作。

第七,开磷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开磷营造了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形成了“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企业精神,拥有一支热爱开磷、忠诚开磷、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职工队伍。这是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不竭源泉。

(二)庄子的“象”

在《知北游》中如是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11),这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才是真正的、最高的大美。这最高的“美”便是属于“道”层次的美,属于形而上的美。同时,对于“大”,庄子在《天道》中表明只有天地是最为伟大的,突出了美的方向性:以“大”为美。这也展现出“道”的“美”,因为天地是由“道”而生,“道”的无限大便是“大美”所追求的无限大,所以说“道”即是绝对的“美”。

其次,庄子对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在这里所提出的“象罔”也是有和无的统一,同时也是虚和实的统一。而且,在老子看来,作为事物形象的“象”,只能伴随“道”“气”而产生存在。因此,得“道”的方式便是“象罔”,伴随着“气”才能在有无、虚实相生中通以达“道”。

在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因此,我国农村金融在理财产品和服务、金融信息咨询、信用贷款、担保和资本市场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服务。但是,农村传统金融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信贷产品少,其他消费性金融产品少,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户在住房、就医、求学等方面的消费性需求。

三、美学价值

(一)“道”之美

《易经》中提到“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0)这庄子关于“道”的美,便是属于形而上之美。

首先,庄子论如何得“道”。在《天地》一文中,庄子将“道”比作“玄珠”。之后,还用“知”、“离朱”、“吃诟”、“象罔”这四个不同的虚构形象,来表现四种不同的求“道”方式。他认为只有不去思考、不用眼看、没有言语、或有形或无形的人(即“象罔”)才能获得“道”。“象罔”指的是有形和无形的结合,也可以说是虚与实的结合。故而,只有这样有形和无形结合的人才能够获得“道”。

印度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2002年印度国家健康政策指出:以外汇方式支付的医疗服务“视同出口”,享受同样的出口激励[13]。2003年印度政府降低国外医疗设备的进口关税,不仅方便了私立医院进口医疗设备和仪器,而且价格上也更便宜,加速了私立医院硬件设备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强化部门间的协调,成立全印医疗旅游协会,为医疗旅游机构提供咨询沟通协调等服务。印度卫生部门与英国NHS、商业保险机构磋商,将需要长时间等候的病人转到印度治疗。为了便利医疗旅游者入境,印度为180个国家的公民签发医疗签证[12],简化申请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51933.88m2,其中地上27层,建筑面积41902.12m2。地下1层,建筑面积10031.76m2。建筑高度99.60m。主要包括大堂、宴会厅、全日制餐厅、行政酒廊、中餐厅和客房,以及附属的门厅、大堂吧、休息厅、厨房、酒店管理用房和各种设备房,以及泳池、SPA、棋牌室、健身室等康体功能。

庄子在《田子方》中提到,能够实现对“道”的观照,便可以达到“至美至乐”的境界——这是高度自由的境界,即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这种高度自由的境界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游”,一种“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游”。这种“游”正如席勒、斯宾塞提出的“游戏说”一样,具有其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正是这种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抛弃一切的利益繁杂,使人的内心以及精神世界变得单纯,才给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二)“游”之美

庄子将重点放置于审美主体,突出对审美主体的要求。审美主体先要“外天下”、“外物”、“外生”,才能对“道”进行观照,即在审美艺术中进行的审美观照。

(3)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14页。

另一方面,是崇高的自由。庄子重视内在的“德”的修养,在文章《德充符》中说“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通过精神世界有“德”去发现世间的“大美”。这里的“德”可联系到“崇高”,这里的“崇高”指至高,主要指内心精神世界是充满力量的、是具有至高道德的。《庄子》一书中曾提到一些外貌丑陋或者畸形的人,通过外在的丑更能够表现出内心精神世界的崇高和力量,正如《巴黎圣母院》中面相丑陋但内心善良的卡西莫多。只有内心的真正存有“德”的人,才能达到精神上崇高的自由。

老子在认识论中提出“涤除玄览,能无疵乎?”(5)这其中“涤除玄览”,要人们先将内心排除杂念、保持虚静,后而在内心中到达对于“道”的观照,也就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最初本体的观照。老子在十六章如是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6)认为只有排除所有物质功利概念的干扰,保持心灵安静的状态,才能观察到“道”的循环、发展和变化。后期,该观点无论是在哲学方面,还是文艺、美学、审美方面都得到的更大更广的发展。

(1)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92页。

(2)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14页。

一方面,是审美的自由。例如在《养生主》中,通过庖丁前后不同解牛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是从故事中透露出来的是实用目的,受到了外在利益的束缚;其次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磨练,取消两者之间的对立,才从创造的自由达到的技术的自由,在精神上获得了愉悦感;最后到达了超越实用目的的审美境界。反观,在艺术家或者文学家进行创作的时候,只有达到了自由的境界,才能把握美的规律,从而在作品中达到美的境界,在此将这称之为“审美的自由”。

(4)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14页。

最后,《周易•系辞下》中总结道:“是故《易》者,像也;象也者,像也。”(9)将《易经》的内容总结为对一切事物形象的描述,《易经》的卦象,就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形象进行的模仿和演绎。在《易经》中,“象”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通过形象我们才能得到义理。此外《易经》中“观物取象”和“立象以尽意”的思想,也都对其后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美学和艺术方面。

(5)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26页。

(6)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8页。

(7) 《周易通解》金景芳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135页。

(8) 《周易通解》金景芳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156页。

对于智能船舶分布式数据网络平台而言,合理的数据预处理不仅能提高船舶数据的存储量,而且能较大地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例如智能能效管理,由于能效管理数据模型影响因子的复杂性,直接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提取和管理不仅会耗费数据库管理资源,而且会大大降低能效管理方案的可靠性。因此,合理的数据预处理也是智能船舶数据网络平台必不可少的环节,将其与分布式数据库相结合,共同助力智能船舶数据网络管理平台的高效发展。

(9) 《周易通解》金景芳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163页。

(10) 《周易通解》金景芳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156页。

(11)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14页。

考虑中长期电量合约分解的调频备用市场机制//董力,高赐威,喻洁,滕贤亮,涂孟夫,丁恰//(14):61

作者简介: 魏雅慧(1995.08-),女,汉族,山西武乡人,黑龙江大学2018级哲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美学专业,审美文化方向。

标签:;  ;  ;  ;  ;  

庄子的美学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