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其相关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竞争与日俱增,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不断完善建筑施工技术,充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现场施工环节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现场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建筑工程管理现场出现的问题
1.施工材料混乱
在很多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施工材料乱堆乱放的现象。多数的施工材料都有特定的存放条件和环境,但是在实际的现场施工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将施工材料任意堆积。各种材料混乱存放,没有防潮、防火、轻拿轻放等标记,有些材料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规格型号等都混淆在一起,给施工材料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施工材料的管理中,有些没有详细的记录,甚至有些材料的单据是不真实的,采购人员存在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
2.建筑质量问题明显
(1)地基基础不均匀
土质问题是影响地基好坏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建筑工程的地基都是软弱土和不良土,这就容易造成不好的地基。当建立在不好的地基上的房屋,荷载严重不均匀的时候,房屋就会出现裂开、倾斜甚至倒塌的危害。
(2)局部的地面出现沉陷或者空鼓开裂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地基进行逐层的回填,或者地下的管道安装不合理,又或者混凝土的分布不均匀,当地面的载荷量太大或者管道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地面出现沉陷和空鼓开裂。
(3)构造柱和砖砌体之间有裂缝
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施工的工序不对,例如先进行构造柱的建筑,再进行墙体建造;在建造构造柱时没有加入拉结筋或者拉结筋设置的位置不正确。施工工序颠倒或者拉结筋设置有误都会导致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出现垂直裂缝。
(4)屋面、厨房、卫生间出现渗漏现象
目前,市面上很多防水材料的质量都存在不达标的情况,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工艺处理;屋顶、厨房以及卫生间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够认真精细;平屋面等排水坡度没有达到标准;排水管道不通畅;没有做好滴水线或者防水层的安装,这些都会导致墙体渗漏的现象。
3.欠缺系统的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现场的系统管理制度是建筑企业整个管理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直接影响了建筑的质量和工程的进展。但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由于欠缺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施工材料的胡乱堆放、建筑施工人员态度懒散、施工现场的秩序混乱等不良现象,使得施工现场呈现出脏、乱、不好的形象。这些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进度,还造成了建筑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为现场的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完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方法
1.管理好施工材料
在工程造价中,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以及设备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所以管理好施工材料对整个工程项目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之前就应该对所需要的建筑材料的供货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并作对比,选出性价比最高的施工材料,然后合理的编制材料需求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材料需求、工程进度以及现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季度计划、月计划等。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全面提高建筑企业材料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施工材料种类繁多,对于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材料供应环节
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和建筑的工程设计方应该进行有效沟通,相互配合,对所需要的施工材料的数量进行合理计算,双方要确定好材料的规格、品牌等,使得材料的供应能够及时、准确,进而提高施工效率。
(2)材料堆放环节
每个施工现场都有自身的特点,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施工材料的进场顺序,为材料的使用提供方便。材料进场后要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然后对施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照建筑施工企业的相关规定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存放,按照材料的属性分别将不同的材料放在不同的位置场地,确保材料保管的有效性。
(3)材料发放环节
施工材料的发放要根据建筑施工的进程来进行,施工材料出库后要做好追踪工作,实时的查看材料的使用情况,确保材料的有效利用,避免材料浪费和丢失。同时对于材料的使用要进行严格控制,对易潮湿、易燃等不易存放的材料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保证施工质量
只有保证施工质量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要保证施工质量,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施工材料,二是施工技术,因为上文已经提到了施工材料的管理方案,所以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良好的施工技术水平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首先要不断的完善质检制度,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检,根据施工合同,对工程进行验收,保证施工质量。其次要经常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学习、培训,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3.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1)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管理者要对建筑工程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关的安全标志,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的保障。
(2)对现场施工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的搭建施工设施,规范的处理施工材料,最大化的消除浪费现象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4.提高工程监督制度
建筑工程的施工内容复杂,工期较长,难度较大,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而影响施工的进程,所以提高工程监督制度,能够有效解决此问题,有助于施工活动在全面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落实工程监督制度能更好的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施工材料的利用率,提升建筑质量。将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优化预算方案
1.提高意识,全员参与
提高预算意识,不单单从财务数据出发,要充分考虑资金、生产、销售以及成本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管控。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要根据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属于自己的预算方案。
2.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在企业内部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的政策,预算方案要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
3.以战略发展为导向
以战略发展为导向,使预算更加合理、科学。可以根据企业不同周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算模式,不断优化预算方案。
四、加强施工中工程造价的管理
1.合理编制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工程造价管理,编制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要充分考虑各项资金的利用率以及实际使用情况,包括价格、人员的工资等。同时还要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力度。
2.加强管理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意识。
3.加强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的造价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限量的方法来减少施工材料的浪费,通过现场监督提高材料的利用率。要加强施工现场设备的管理,防止过度使用、磨损、生锈等现象的发生,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增加寿命。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只有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才能使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谷青云.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40).34-35
[2]陈成.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其现场管理和工程质量的关系探析[J].建筑知识,2016,:(09).100+176
[3]郭永龙.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与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183
[4]鄢玉珍.建筑工程技术与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展望,2015,:(36).29-30
论文作者:马鹏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材料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材料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现场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预算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