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思考论文_叶美霞

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思考论文_叶美霞

广东省江门市教育第一幼儿园 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幼儿园对于主题活动开展更是应该提高重视。立足于此背景下,本文特就幼儿自主学习展开了探究,对于幼儿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所需的因素和条件进行探索,以期达到从根本上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自主学习;主题活动

当前时代背景下,对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幼儿自主投身于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便成为了各个幼儿园所重点关注的话题。本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潜心教育事业多年,在任教过程中不断求知和探索,对此,也总结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以期实现幼儿自主性学习的目的,现做如下阐述。

1.捕捉幼儿兴趣点,让兴趣成为幼儿学习的牵引力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在《纲要》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在选择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幼儿的生活实际为依据,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和事物作为活动的主体,同时也要使活动的主体极富挑战性。”这对于幼儿视野的开拓、经验的累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以及不同性别的幼儿而言,在兴趣点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他们也会存在兴趣相同点,会对同一件事情热衷。例如,男孩子在玩具的选择上,会热衷于汽车、机枪等,而女孩则热衷于洋娃娃等。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幼儿自由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表现和关注点进行捕捉和观察,并牢记于心[2]。因此,在活动主题选择上,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为出发点,选择真正可以激发幼儿兴趣的,一定是可以让幼儿切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活动过程中边做边学的主题。例如,通过日常的细心观察发现,孩子们普遍都非常喜欢小动物,教师可以以“身边的小动物”作为活动的主题,带领孩子们到操场观察小鸟,或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小鱼、乌龟等小动物,由于孩子们的好奇心较为强烈,在对小动物的观察中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小鸟为什么会飞?”“小鸟是怎么长大的?”“小鱼爱吃什么?”“小乌龟为什么要缩进壳里?”,思考的同时与身边的幼儿进行讨论。在观察过后,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解答,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可以鼓励孩子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可以回家查阅资料或询问父母,并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由此可见,通过对幼儿兴趣点的捕捉,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设置问题,层层引入,在问题解答中获取新知

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匮乏,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所以,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极易停留在表面现象。这时,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进行维持,以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不断将探索的主题进行深化,并使其朝着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例如在“多彩贝壳”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在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大多将关注点停留于贝壳的颜色和种类上,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疑惑,也通过资料收集、贝壳饲养、粘贝壳以及画贝壳等方式进行了一一解答。这使得幼儿对贝壳认识的局限性得以打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由于幼儿的年龄受限,所以在知识的认识面上较为狭窄,在问题的提出上也仅仅局限在表面层次,比如在对贝壳的生活环境进行关注时,也仅仅知道贝壳的家在海里,这又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探索,采取何种手段可以实现幼儿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更深入探索?于是,通过设置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市场上,为什么存在颜色深浅不一的贝壳呢?”,因为有的沙子脏”有的小朋友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有的是大海里的,有的是养的”,“水的深度不一样”还有的小朋友说,“因为有的和海藻在一起染的。”说法各异,孩子们立刻来了兴致,“因为有的要隐蔽自己”……我鼓励孩子们,也见机行事,“这个说法好,那为什么他要把自己隐蔽起来呀?”这样,就在不断的引导和推动下与贝壳相关的探索逐步的朝着更深层次发展。3-6岁年龄段的幼儿均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层层引入,设置新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问题的牵引下,主动完成新知识的获取。

3. 活用材料与环境,引导幼儿快乐学习

《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明确指出,在幼儿教育中,环境和材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充分的借助和利用环境及材料,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该方法可以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地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同时也可以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由于幼儿所具有的好奇心理,就会促使其对这些直观的变化进行主动探索和学习,同时,采用材料暗示和环境创设的方式也可以增加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快乐性[3]。例如,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很多传统节日,因此,教师可以在节日的前夕开展一些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活动,首先创设浓郁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材料与环境,在教室中布置春节时的春联、红包、鞭炮;中秋节的玉兔、月饼;端午节的龙舟、艾草、粽子等装饰物,教师不需要主动向孩子们进行介绍,而是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观察教室的变化,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孩子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主题活动中。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主动向孩子们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要摆放这些东西?”鼓励孩子们自主思考,大胆猜测,或问一问自己的父母,主动去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来历与内涵,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

4.家长资源的利用,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

在主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才能实现,例如要求幼儿收集一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图片、设计表格及其提供道具等。这些仅仅以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实现,这时就需要借助家长的辅助,只有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才能够为主题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例如,在开展主题为“亲亲一家人”的活动时,就需要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开展许多前期工作,告家长书的张贴,通过这样温馨的提示方式,使得家长可以得知将要进行的内容,叮嘱父母在家庭中与孩子一起,对学习任务较好的完成,例如,父母与孩子一起对家庭中的物品进行统计,并填写统计调查表;再比如,通过争当小记者的活动,对父母进行采访,对爸爸妈妈喜欢的水果和食物进行记录,以便于孩子可以更好的连接爸爸妈妈,还可以让孩子携带与爸爸妈妈的合影等。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家长积极的协助教师完成孩子的学习任务,在使得教师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也可以使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前期经验的充分准备,我们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时,孩子们会变得有话说,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能更好的开展下去。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准备,参与到课程中来,能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

总结: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关注的不断增加,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开展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主体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采取何种手段可以促使幼儿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中,意义显著。而在本文中通过幼儿自身、教师以及家长等多方面的因素,总结出几点策略,上述策略均经实践证实,科学有效,可以达到从根本上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因此,可与教学实践中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炎.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J]. 都市家教月刊, 2016,17(3):199-199.

[2]何明芬. 浅谈在"整个教学法"中,如何开展幼儿自主学习与区域游戏——以"蚯蚓"主题活动为例[J]. 福建质量管理, 2016,12(19):197-199.

[3]张弘. 自主体能活动中幼儿基本动作的学习与发展——基于观察案例的思考[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21(2):19-21.

论文作者:叶美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  ;  ;  ;  ;  ;  ;  ;  

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思考论文_叶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