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问题论文_王瑷琳

例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问题论文_王瑷琳

王瑷琳 四川省华蓥中学 四川 广安 6386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170-01

地理环境是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地理高考中,陆地环境由于其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而备受青睐;其中,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相关知识在近几年更是频频出现。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知识的考查,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基于高中地理教材教参对此介绍甚少,下面笔者就谈谈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几个知识性问题。

一、影响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主导性因素是什么?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原因是水分、热量差异共同引起的。但不同干湿环境条件下,引起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首先,湿润地区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在湿润地区,由于气候湿润,水汽充足,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的差异相对较小;与此同时,山麓到山顶由于海拔的不同导致其气温的差异,再因为地面空气水汽含量丰富,空气吸热能力强,从而加大了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这种情况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就是热量。热量状况决定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情况,包括基带的高度,各带谱的宽度及带谱的数量等等。例如,同属亚热带,北亚热带的秦岭(南坡)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在800米以下,中亚热带的长游中下游流域山地的基带(常绿阔叶林)的高度仅分布在1000米以下,而南亚热带的两广地区则为1500米左右;与长江中下游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由于热量条件明显好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山地的分布上限就为1200米左右,明显地要高一些。

其次,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空气干燥,地面空气水汽含量极少,空气吸热能力有限,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较小,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高山的山麓地带,海拔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相对湿度小,地表土壤极为干燥,而山顶地区海拔高,降水稍多,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所以空气相对湿度大,地表土层水分含量较为丰富,山麓与山顶的水分差异变大,从而使得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变成了水分。例如,我国新疆境内的天山(北坡),基带就是荒漠,向上依次是荒漠草原、草原、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寒荒漠和冰川。这就是显著受水分条件影响而形成的。需要注意的是,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在一定的海拔高度范围内,降水量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再随高度的增加,降水反而在不断地减少。

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与纬向地域分异是完全相同的吗?

山地垂直自然带同自赤道到两极所出现的水平气候带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致。气候要素不仅仅包括气温和降水,还有风、霜(雾)日、太阳辐射等等诸多要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山地随海拔高度升高与从赤道向两极,仅有热量要素的变化是一致的,都是在减少或降低,而其它降水、风、太阳辐射等则有明显的差异。海拔越高,风力越大,太阳辐射超强,气温的年较差变小,而从赤道向两极,风力的变化有些复杂,太阳辐射则是在逐渐减弱的,而气温的年较差则变大。所以,尽管山地垂直自然带同自赤道到两极所出现的水平气候带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致。例如,山地垂直带谱就没有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代之以针阔混交林,在山地垂直带谱中就有草甸带,但在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分异中就缺失草甸带;而从赤道向两极的水平分异中出现的苔原带,在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中就很少见。山地苔原带的形成往往与第四纪冰期相关联的,是冰期后遗留下来的植物种类,如我国长白山与阿尔泰山的山地苔原,目前的地理学界一般都认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有高山草甸,而缺失山地苔原。

三、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多少的因素有哪些?

1.山体的海拔:一般相同纬度下,海拔越高,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数目就越多(当然有极限),越复杂;海拔越低,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数目就越少,越简单,甚至没有。

2.山体所在的纬度:一般相同海拔下,纬度愈低,垂直自然带谱数目就愈多(当然有起码的海拔高度);纬度愈高,垂直自然带谱数目就愈少。

3.山体的相对高度:即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垂直自然带谱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垂直自然带谱则简单。例如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343米,南坡起点仅1200米,相对高度大,又处于亚热带,垂直自然带谱多而复杂,自然带数目多达7种;而北坡坡点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垂直自然带谱比南坡少的多,自然带数目仅3种。总之,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带谱数目最多,自然带从热带雨林带到积雪冰川带,完整程度最好。

四、雪线海拔的高低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融雪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高度受气温与降水的共同影响,一般气温高的山地雪线也高,而降水多的雪线低,具体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量多,气温高,雪线的海拔也高;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低,雪线海拔低。

2.坡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海拔较高;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少,气温偏低,雪线海拔较低。迎风坡降水量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量少,雪线海拔高。若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那就看水热条件那个影响更大。

3.季节: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总之,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相关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同时也颇受高考的青睐。教师在课堂上务必讲清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相关知识形成规律性认知,从而真正利于学生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论文作者:王瑷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例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个问题论文_王瑷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