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菏泽市乡土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菏泽市乡土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菏泽市乡土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杨晓莹1王德信2

(1.菏泽学院学报编辑部,山东 菏泽 274000;2.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摘 要] 乡土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实现农村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山东省菏泽市历史悠久,戏曲、书画、武术、民间工艺品等乡村文化丰富,菏泽市在大力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菏泽市乡土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菏泽市乡土文化振兴。针对此,菏泽市政府应转变观念、增加投入,重视地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积极开发乡土文化产业化功能,依靠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有活力的乡土文化产业;不断壮大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孕育乡村社会良好风尚;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水平等,积极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增强文化自信,为乡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乡土文化;建设策略;乡村振兴

1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文化的内涵

乡土文化来源于乡村,扎根于乡村,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是劳动人民精神寄托和智慧的结晶。乡土文化包括民俗民风、传说故事、古建遗址、名人传记、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和老物件等物质的、非物质文化形式。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脉,包含丰富的精神内涵,只有传承和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才能打造新生态乡土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在多次会议上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大战略[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乡村振兴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充分利用乡土文化优势,落实乡村产业发展,才能在乡村振兴上发力。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最终目的是让乡村回归乡村,乡村不再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附庸,而是一类富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空间共同体。而如何把文化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文化建设意义

乡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产生并服务于农耕社会,是新农村文化的生长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软实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乡村。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2],实现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实现乡土文化自信。

2.1 乡土文化建设有助于充分挖掘乡土文化,重建乡土文化自信

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乡村精神风貌、文化传承的重要展现。完整规划乡土文化建设,通过对乡村优秀文化内核的充分挖掘和展示,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重塑传统文化活力,做活农村文化,实现乡村文明[3]。同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充分尊重村民参与文化的自觉性,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丰富农民生活内容,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2.2 乡土文化建设有助于扩大乡村的影响力,提升乡村综合力

在硬件条件上,通过乡土文化建设,统一规划,改变居住环境,推动村容村貌的整体改善;在软实力上,通过乡土文化建设,充分完整地展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无形价值,从而提升乡村自身的生态、人文等综合能力,实现乡村综合能力的提升。

2.3 乡土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建设有助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乡村文化,增强村民集体荣誉感,重塑乡村活力;展示乡村独特精神风貌,增强投资魅力,带动旅游消费,鼓励乡二代返乡创业。丰富的内容墙绘、形式各样的绘画,展现出村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面貌,既增添了文化元素,又美化了周边环境,起到了吸引游客、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乡村景观、丰富旅游内容的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传统文化,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建设。

2.4 乡土文化建设有助于重塑乡村发展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乡土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化传承,引导人们思维方式和认知价值观的形成。乡村的发展根本是文化的发展[4]。乡土文化建设有助于让人们重新认识乡村发展的内涵,重塑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构建乡村人格。当人们对于乡村文化有了高度的认同感和理解,则会重塑乡俗民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菏泽市乡土文化发展现状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除有少量低山残丘外,其余均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是中华先民的发源地。菏泽市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多元文化并存,是我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武术之乡,尧、舜、禹等都长期在这一带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农耕文明。乡土文化建设是展现乡村整体形象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乡风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步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菏泽市在大力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1 菏泽市乡土文化发展现状

3.2.5 专职文化人员极其缺乏。菏泽市许多基层乡镇专职从事群众文化、乡村文化建设、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人员几乎没有。仅有的部分文化工作人员为兼职人员,而且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不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专职人员的各方面待遇不高,导致出现军心动摇、跳槽转行现象。乡村有特长的文艺人才缺乏,文化队伍建设不稳定,导致目前乡村文化建设人员匮乏。

3.2.3 对菏泽市乡村文化的系统研究非常有限。笔者从万方数据平台以“菏泽乡村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自2008年以来关于菏泽市乡村文化的文章仅有1篇;在百度里同样以“菏泽乡村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的也只是零碎的关于乡村文化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学者对菏泽市乡村文化的研究起步不久,还需下大力气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以上种种对菏泽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3.2 菏泽市乡土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开发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利法宝。大力实施“乡土文化+乡村游、农业、手工艺品展销”等创新工程,促进乡土文化与农业、旅游、科技等有机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有助于推进菏泽市乡村文化建设。而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首先需要实现3个转变,包括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表面展示向深度挖掘转变、要素流出向要素集聚转变。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提高特色文化产业可观性、可娱性、可参与性的基础上,打造好乡村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田园文化、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等[5],走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更加深入地挖掘乡土文化产业化功能,塑造有活力的乡村。

3.2.2 缺乏必要的传承机制,乡土文化遗失严重。不可否认,从整体上看,菏泽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面貌远落后于省内其他地市。由于人们普遍向往发达城市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差距,使原生态传统文化失去了所依附的人及自然环境、土壤,原有的农耕模式、文化生态逐步瓦解,乡土文化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不仅体现在乡村居民收入差距上,更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福利保障上。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菏泽市正在以远高于山东省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迅速崛起,人们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改变,青年人回乡创业积极性逐年提高。另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菏泽市文化活动总量偏少、文化产品缺口较大,百姓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文化产品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乡土文化回归是当前解决文化供给与人们文化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般而言,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于定量指标可采取公式法确定隶属函数,通过隶属函数确定各指标相对应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而由于定性指标往往只能用定性语言描述,直接求取隶属度较为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专家的意见,对定性指标做定量化处理,将其定性描述转化为评分分值,并根据相关文献确定不同分级标准,再由隶属函数计算出隶属度,各指标取值标准见表1。

3.2.4 民间艺人的队伍逐渐萎缩。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一些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要么进不了“正规部队”或得不到重视与支持而逐渐流失、后继无人,致使生于群众中间、易于群众接受的民间艺人队伍逐渐萎缩。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人口900万,面积12 000多km2。菏泽市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以来就属中原沃土的一部分,史称“天下之中”。菏泽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长期的乡村劳作和生产生活中积累孕育了许多优秀乡村文化,如乡村族谱、家风家训、人文历史、村风民风和乡贤乡绅等。菏泽市民俗文化丰富,拥有众多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庄子传说、牡丹传说、菏泽索弦乐、商羊舞、撅老四舞、担经和莺歌柳书等。正是得益于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的滋养与浸润,许多乡村至今仍然保持着淳朴的乡风、文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文化发展,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城乡和各阶层中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推动力和凝聚力,文化成为发展经济、凝聚民心的重要力量。菏泽市文化遗产丰富,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1项、省级93项、市级241项。随着菏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菏泽市政府不断加大乡村文化建设力度,在做好传承保护的同时对这些非遗项目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当地文化建设和产业兴盛带来了新机遇。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普遍改善,乡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3.2.7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我国曾经提出县有图书馆和文化馆、乡有文化站的建设目标,至今仍未实现。即使部分地区建立了文化站,功能也名存实亡,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有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几乎形同虚设,文化活动的器材更是少得可怜。文化产业发展薄弱,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其文化产业发展几乎为零,乡村文化建设不健全、不对称的问题十分突出。

3.2.6 乡村文化产业化程度低。菏泽市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武术之乡、戏曲之乡、牡丹之乡、书画之乡的美誉,享有“天下之中”的赞誉,历史文化也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乡村文化产业化程度低,发展潜力巨大。例如,2018年上合峰会的《花开盛世》大型工笔牡丹画,就是巨野县几十位农民画家创作完成的。但是,市场上牡丹文化产业相关产品种类数量少,多元化程度低。

4 乡村振兴战略下菏泽市乡土文化建设策略

4.1 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加强乡土文化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提出的“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重要讲话精神,需立足市情村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把乡村文化工作纳入地方发展的议事日程中来。文化是精神支柱,是经济发展的主推手,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乡风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高度重视,转变观念,重拾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乡土文化,将土村文化变成乡村振兴的资本,为加快推进菏泽市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我们未必推崇攻城掠地的“狼性”,也不是认同追求快钱的快餐式营运,但是当同样的机会到来时,谁比较有胆有识,谁就比较能出头,这是个硬道理。

4.2 增加投入,聚焦文化民生,创建有品质、高品位的新乡村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树立“大文化”建设的观念,包括历史文化、社会道德风尚、艺术、教育和特色文化产业等方面。文化能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文化振兴的关键是资金投入。因此,市县乡村各级政府要加大预算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企业资金的投入,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及影响力,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智力资源;积极构建乡村文化服务网络,实现文化建设的全域覆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4.3 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整合菏泽市的文化资源,需要围绕文化圈、文化带、文化脉络,打造出一个定位精准的市场主题。在突出视觉震撼力、历史穿透力、生活渗透力等的同时,博采众长,借助高科技手段做活文化资源。通过政策引领,让土生土长的知识青年从内心产生归属感,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同时吸引高层次人才回乡发展,使优秀人才回到乡村、扎根乡村。通过产业扶持实现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打造乡土文化产业,改善乡村文明,传播和发展乡土文明。

4.4 发掘乡村文化产业化功能,打造有活力的乡村产业

3.2.1 政府思想重视度不足,经费投入少,乡土文化破坏严重。由于政府一直把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衡量干部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对乡土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抓经济工作,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就一切都办好了。政府却忽视了乡土文化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导致乡土文化建设工作严重滞后,经费投入少,乡土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城乡投入明显失调,文化设施分布不均,呈现出从城镇向乡村逐渐衰减现象。比如,在城市间的各类社区、街道、居民小区、公共活动场所等都普遍设有公共健身器械、娱乐设施或图书馆、文化馆等,而在乡村,除了乡镇集镇区可能存在上述文化设施外,广大的农居村庄拥有量屈指可数。有的地方一味追求城市快速发展,力求城市建设现代、美观、整齐,对乡村大拆大建,没有对古建筑、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有的甚至建起了商品房,造成乡土文化消失。乡土文化体系一旦遭到灭顶性毁坏,将导致人类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神家园消失,造成乡土文化发展脉络断层,这种巨大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4.5 利用乡村文化的引领作用,壮大人才队伍,孕育乡村社会良好风尚,建设淳朴民风

乡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传说、故事、民间艺术等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社会发展的视角来思考乡土文化建设问题,加强菏泽市乡土文化建设,不仅要培养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的乡土文化建设意识,还要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人员培养乡土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以百姓的文化需求为导向,进行精准的乡土文化建设。乡土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等条件的限制,菏泽市乡土文化的建设、保护与传承不是一帆风顺的,乡土文化失传严重,继承人缺乏。针对此,应不断健全乡土文化建设体制,增强地方性保护措施,积极招聘乡土文化建设的相关人才,建立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例如,针对菏泽牡丹文化、水浒文化、面塑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皮影文化、黄河下游区域文化、尧舜文化和蚩尤文化等历史文化、特色文化,应通过积极培养传承人,开馆办学、免费学堂、文艺会演、走进乡村等活动,加强宣传,注重文化传承,弘扬菏泽市乡土文化、传统文化。

4.6 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水平

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场所,如文化宣讲庭院、文化礼堂等,并逐步配齐、配优各类文化设备,完善文化阵地,激发村民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实施农村文化专项建设民生工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传统,弘扬经典,让经典永流传,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着力提升乡村“硬件”建设水平的同时,注重“软件”投入,实施连片打造,挖掘菏泽市历史文化资源,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真正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案例分析法,即通过分析一篇或多篇典型的学生习作来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案例分析法的实施流程大致为:

5 结语

目前,我国乡土文化亟待传承,一些地方终年没有文化活动、乡土文化流失严重、人才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要关注乡村文化的建设、继承与保护,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没想到,答应守到零点的杜飞睡着了,等韩莎醒来准备付钱时才发现,她放到购物车里的宝贝,有几个已经缺货下架了。

观察两种传感器接收的声发射信号主频可以看出,窄频传感器因其工作频段窄、高灵敏度的特性,声发射信号主频分布较为集中,信号整体幅值较高,且高幅值信号主要集中在33~110kHz范围内,即位于窄频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内。而宽频传感器因其工作频带较宽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接收的声发射信号主频分布较为均匀,但信号整体幅值较低。宽频传感器的高幅值信号主要集中在35~55kHz与95~110 kHz范围内,与窄频传感器相同。

乡村是乡土文化的繁衍基地,对乡土文化的尊重、传承与保护是一种文化自觉意识。乡土文化是乡村稳定和谐发展的精神支柱,加强乡土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广大基层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我国应扎根于本土、本族的乡土文化,面向多元发展的乡土文化,依赖于全社会的关心与投入,建立多元一体文化的中国乡村。在我国乡土文化建设中,重视但不局限在那些古老的、传统的、朴素的民俗活动特质,不只是传承,更多的是创新,这样乡土文化的命脉才会亘古弥新、可持续发展,从而充分体现其内涵与价值。

综上所述,微型掌骨钢板治疗后踝骨折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同时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参考文献

[1]王轶,熊文.返乡创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6):37-45.

[2]罗达丽.浅析乡村旅游在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西部皮革,2018(20):83.

[3]丁玲辉.乡村振兴要注重文化建设[J].智慧中国,2018(6):90-92.

[4]吴国荣,曲敏,李泳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提升方法研究[J].乡村科技,2018(10):32-33.

[5]黄茜.关于发展特色文化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3):2.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01-55-4

基金项目: 菏泽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201844);菏泽学院教改项目(2018218);菏泽学院博士基金项目(XY16BS39)。

作者简介: 杨晓莹(1976—),女,硕士,编辑,研究方向:乡村文化建设研究。

通讯作者: 王德信(1975—),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标签:;  ;  ;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菏泽市乡土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