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其对策论文_赵文华

探究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其对策论文_赵文华

(北京中世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102)

摘 要:本文对新时期我国残留地膜污染现状、治理措施、经验、存在问题及应对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新时期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的研究思路及措施体系。

关键词:农业环境治理;面源污染;对策

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我国确保农业健康发展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出台落实,我国农业发展一直呈稳中向好、健康发展的态势。但同时,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所面临的农业资源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残留地膜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治理经验,提出治理对策,以期探究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新的模式。

1. 新时期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危害

目前我国使用的地膜大多数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膜,厚度较薄,且在农田作物生长季内极易受日照、降水、大风、人畜干扰等因素造成破碎,重复使用率低。破碎的农膜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且回收率不足30%,导致农田中积累大量的残留地膜。

(1)残留地膜对农田土壤入渗率的影响

残留地膜切断农田耕作层土壤孔隙连续性,阻滞土壤水分通过土壤孔隙纵向入渗,使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墒情恶化,减弱了土壤的抗旱能力。

(2)残留地膜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残留地膜碎片破坏土壤耕作层土壤颗粒间的孔隙,降低土壤透气性,土壤空气不能自由顺畅与外界交换,土壤含氧量大幅降低,使土壤好氧性微生物因不能获取足够氧气而死亡,导致土壤耕作层腐殖质因缺少微生物的分解不能转化为营养物质被农作物根系吸收,极大程度降低土壤耕作层的肥力。

(3) 残留地膜对农作物根系的影响

残留农膜会随着机械耕作缠绕包裹在农作物根系上,阻碍隔绝农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氧气,且由于农膜包裹根系会使根系温度升高,导致根系长期缺氧伴随高温,逐渐坏死,使得农作物产量锐减。

2.我国残留地膜污染防治经验

各地在应对日益突出的残留地膜“白色污染”的措施中,针对各地区不同的自然气候环境,市场供应配套力度和农作物耕作节令,制定了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督、事后奖励等一系列旨在推动农田地膜高效回收的机制,有如下几个典型案例可供借鉴推广。

案例一:北京市大兴区在推动地膜高效回收方面,一是建立组织体系,完善项目管理,地膜回收工作由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牵头负责,项目实施主体为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负责地膜回收工作全过程协调;二是制定新旧地膜兑换标准,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从新旧地膜回收过程控制、兑换细则、资料存档查备等几个环节入手,完善了新旧地膜回收兑换的全过程控制,激发了农户自觉回收上缴残留地膜的积极性;三是引入社会服务监理,加强过程控制,对上缴地膜的农户信息、网店回收过程、厂家新旧兑换等环节进行监督审核,确保了地膜回收全过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四是政策引导,从源头遏制。出台《农田地膜使用管理条例》,以政策法规方式,限制生产和使用厚度在0.008mm,耐候期小于180天,易老化、易破碎、难回收的低品质地膜,从源头遏制不良地膜进入市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案例二:新疆自治区昌吉州结合当地特点,自治区于2014年11月10日发布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DB65 3189-2014),明确农田残留地膜膜污染治理主体,落实治理治理措施和政策,严格标准化生产, 相关责任部门对农膜生产厂家实行严格监督管理。同时制定并落实残膜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优惠政策,对从事残留地膜回收和废膜再生利用的企业,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在资金上给予补贴,引导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参与研发和推广可降解、耐候期长的农膜。再者,加大残膜回收机械引进推广力度,支持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推广部门率先引进先进的残膜回收机械,先行先试,组织农户现场观摩,使农户直观感性的看到效果, 利于后期大面积推广。

案例三:新疆自治区精河县建立起由项目支持、政府监督、企业回收加工、全民参与等多方协调的治理体系, 逐步形成了精河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模式。主要做法由一下几点: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成立由县长负责到底残留地膜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将农田残留地膜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进行考核。二是结合“秋季五项工作”、“科技之冬”培训等活动, 组织召开地膜回收现场观摩会,发放宣传手册,制作电视宣传节目,采取线上线下齐宣传的方式,加大残留地膜污染宣传力度,加强农户的生态环保意识。三是推动标准落地,创新补贴方式。全县借自治区发布的《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地方标准为契机,在全县落实《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地膜管理条例》;并积极开展农用地膜依旧换新、废旧地膜回收资金补贴等政策导向的试验示范,对种植大户、合作社交售的废旧地膜给予不高于50%的现金补贴。四是设立示范区,制定操作规程。精河县自2010年开始,借助建立的农业部可降解膜试验区、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制定了精河县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操作规程,在全县推广残膜回收机械使用。

案例四: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将地膜回收与地膜入市挂钩,同时加大扶持残膜回收再利用企业的发展壮大,两步走战略助力残留地膜有效回收,遏制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一是加大对废旧地膜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企业对废旧地膜再资源化的研发,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工商、税务在收费减免方面对上述企业设置专项申报渠道,调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制定地膜入市指标,农户在购买地膜时,需上缴相应比例的废旧地膜以换取购买新地膜的指标,从而促使农户自觉收集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3.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制定补偿激励机制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对地膜使用和残膜回收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移动客户端、流媒体等信息手段和途径,向农户宣传讲解残留地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适时出台残留地膜回收补偿激励机制,激发农户自觉参与残留地膜回收的积极性;

(2)大力推广适期除膜技术

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及农作物生长周期,在作物生长期前移除地膜,此时的地膜尚未被机械破坏,仍有二次利用价值,且易于回收保存。

(3)加强可降解地膜研发,规范标准化生产

加大对可降解地膜研发推广的可研投资力度,以期生产出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高效节能地膜;大力推进地膜生产标准化,对地膜的厚度、耐候期等制定标准,从源头遏制不合格、不达标地膜流入市场,进入农田。

(4)优化耕作制度

加强优化农田耕作制度,适地适物适时采取倒茬技术和轮作制度。倒茬可以有效减少地膜单位面积的平均覆盖率,从量上减少农田地膜使用量,减轻后期地膜回收压力;轮作制度可通过改善作物种间根系微生物种群达到增产效果,极大程度上可替代地膜使用产生的增产增收效果。

(5)推广农田机械除膜

加大对适宜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的地膜回收机具、小型、便携、高效的地膜捡拾机的研发力度,加快推进地膜捡拾机械化,推广人工与机械并行的方式捡拾回收地膜。

参考文献:

[1]李月珍等.昌吉市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17.2

[2]李开宇等.地膜覆盖带来的残膜污染和解决对策[J].农机实用与维修.2019.2

[3]邬阳等.内蒙古包头市农用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8.19

[4]李亚新.我过农用地膜污染现状及治理回收[J].甘肃农业.2018.24

[5]孙丽.乌鲁木齐市农膜残留污染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业.2009.28

论文作者:赵文华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探究我国残留地膜污染治理现状及其对策论文_赵文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