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应用丁苯肽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论文_谭文

(长沙市中医医院内二科)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纳入本院2017.2~2018.3期间收治84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AQ、NIHSS评分。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85.71%相比明显更高(X2=9.283,P<0.05);治疗前研究组AQ、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AQ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871、t=14.148,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疗效理想,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脑梗死;失语症;丁苯肽注射液;语言功能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导致脑部血液发生循环障碍,进而导致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该类患者往往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1]。失语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对患者生理、心理健康均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并逐渐发展至血管性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应用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现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本院2017.2~2018.3期间收治84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2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9.83±4.6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7h,平均时间(3.25±0.09)h,男23例、女19例;对照组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59.79±4.8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7h,平均时间(3.62±0.05)h,男22例、女20例,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改善循环、抗血小板治疗、语言康复治疗等。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00ml丁苯酞注射液(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 规格 100ml:25mg:0.9g/盒)进行联合治疗,静滴,q12h,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w。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根据疗效判定标准[2]: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失语症状消失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失语症状明显好转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失语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为无效。另外,采用失语指数(AQ)、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失语程度及神经功能,其中AQ评分越低提示患者失语情况越严重;NIHSS评分越高提示临床疗效越好[3]。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 ±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85.71%相比明显更高,P<0.05,参考表1。

 

3. 讨论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近年来脑梗死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患者以恶心呕吐、头痛、肢体偏瘫、肢体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失语症是脑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脑损伤后导致患者语言功能受损甚至完全丧失,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等方面均造成严重影响,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4]。

当前临床关于脑梗死后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从脑功能保护方面着手展开一系列相关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疗作用,但由于其治疗成本较高,导致其无法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脑损伤发生后可降低乙酰胆碱递质水平,导致患者语言、学习、记忆等方面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脑卒中康复阶段患者进行治疗,可抑制中枢胆碱酯酶活性,进而对内源性乙酰胆碱降解产生阻碍,升高中枢内乙酰胆碱含量,提高患者语言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与对照组的85.71%相比明显更高,P<0.05,提示丁苯肽注射液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与当前研究结果大致相符[5]。丁苯酞为芹菜甲素消旋体,可增强缺血区域血流灌注,减轻患者缺血半暗带损伤。此外,丁苯酞可通过多种不同途径改善患者缺血脑损伤程度,保护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功能,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脑梗死后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康复。本研究中治疗前研究组AQ、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AQ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丁苯肽的注射特的应用在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除此之外,丁苯酞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有效减轻患者脑缺氧情况,对海马区域起到保护作用,促进受损细胞修复,有效减少脑细胞死亡,对失语症患者起到良好治疗作用[6]。

综上所述,丁苯肽注射液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对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语言功能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有保障。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文静,孔伟,李凤茹等.丁苯肽注射液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及血清神经因子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2):2648-2650.

[2]郭鑫儒,李炜宾.丁苯肽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2):203-204.

[3]罗西凯.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疗效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116-117.

[4]李文战,司金超,岳慧丽等.静脉溶栓后丁苯肽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3):41-43.

[5]严澎,李文波,何玉清等.血栓通联合丁苯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6):30-32.

[6]付广荣,李根玉.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T-proBNP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4):513-516.

论文作者:谭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应用丁苯肽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论文_谭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