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敏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敏

李敏

黑龙江省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154600

【摘 要】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我科收治4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流行性腮腺炎虽然属于丙类传染病,但是危害严重,病毒不仅侵犯患者的腮腺,而且侵犯神经和生殖系统,患者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病毒可广泛累及人体各脏器,主要在腮腺、性腺和中枢神经系统[1]。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其引发的脑膜炎、胰腺炎和睾丸炎等并发症对儿童的健康影响较大,是近年来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2]。我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共收治44例腮腺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男32例,女12例;年龄3-12岁,平均7.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杨绍基主编的第七版《传染病学》中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3],并排除化脓性腮腺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查三大常规,肝功,血尿淀粉酶,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诊断标准 病前3~4周内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有在流行地区活动史。多急性起病,常有非特异性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1~2d后腮腺迅速肿大,通常先一侧肿大,2~4d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压痛。局部皮肤发亮但不红,表面发热但不化脓。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但挤压无脓汁。颌下腺或舌下腺可同时或单独受累。末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禁食酸性食物,腮腺及颌下腺肿痛明显者,新鲜仙人掌捣烂成泥状,敷在腮腺上,2~3h/次,2~3次/d,连用5d;抗病毒:炎琥宁粉针剂10mg/kg,静脉注射,1次/日。同时联合利巴韦林针剂15mg/kg,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5~7天;合并细菌感染者,予培养且抗感染;合并脑膜炎者或持续高热者,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2~0.3mg/Kg.d,疗程3~5天。合并胰腺炎者禁食,抑制胃酸分泌,灌肠,抑制胰酶分泌到症状消失,再逐步进食;并发脑膜炎者,甘露醇降颅压,症状改善后逐步停药;并发睾丸炎者,垫高有炎症的睾丸,且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病情改善后渐渐减量,疗程10天左右。肝功异常者,予保肝治疗。并发心肌炎占,予心肌营养药物治疗。

2 结果 患者住院10~22天,平均14天。44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后遗症出现,预后良好。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传染病,早期传播途径主要是患者喷嚏、咳嗽飞沫携带的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播在空气中,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空气的人,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患流行性腮腺炎。在腮腺肿大前1天和腮腺肿大后3天这段时间内传染性最强。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染,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病愈后可有获得持久免疫力,各种腺组织如颌下腺、睾丸、卵巢、胰腺、胸腺、甲状腺等均有受侵的机会。脑、脑膜、肝及心肌也可被累及,因此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脑膜脑炎是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后果,自脑脊液中有可能分离出病原体,双侧视神经也见累及[4]。

临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为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但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目前较多使用的是利巴韦林,这种药物为广谱抗病毒,能够有效的抑制多种DNA和RNA[5]。主要的作用机制为:细胞内的腺苷激酶将进入人体内的利巴韦林磷酸化,他的产物和病毒竞争性抑制其合成酶,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mRNA鸟苷酸转移酶以及RNA多聚酶,这样就导致了细胞内鸟苷酸三磷酸酶的含量降低,抑制了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同时也抑制了病毒的传播和复制,进而起到抗病毒作用。炎琥宁的抗病毒抗炎机制如下:炎琥宁是穿心莲的提取物,它能抑制病毒复制,抵制人体炎症组织胺所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能够减少患者组织炎性渗出及水肿,能够在早期抑制炎症的扩展。炎琥宁联用利巴韦林具有明显的解热、消炎,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以及镇静的作用,同时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加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体内血清溶菌酶的数量,并减少单用利巴韦林的副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仙人掌对无菌性炎症、肿痛有良好效果。仙人掌茎提取物中有抗炎、抑菌及抗病毒作用的活性成分,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仙人掌能抑制白细胞的游走和减轻炎性反应,发生的程度,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炎症部位的PGE2和NO,PGE2和NO都能促进炎性反应,包括使血管舒张,形成水肿,增加炎性渗出。仙人掌能明显抑制NO和PGE2的相互作用,抑制各种蛋白酶的激活效应,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程度。

目前,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最有效预防措施仍是接种腮腺炎疫苗[6]。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组份的联合疫苗的使用,均可使腮腺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出现爆发疫情后应急接种疫苗能终止腮腺炎的继续传播,对处于潜伏期的被感染对象亦能减轻病情,因此,要降低腮腺炎发病,其主要干预措施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含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组分的联合疫苗。

参考文献:

[1]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杜,2004:163.

[2]黄友琴,曾月宏.2005-2008年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9):720-722.

[3]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82.

[4]Rubin SA,Afzal MA.Neurovirulence safety testing of mumps vaccines--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current status.Vaccine.2011,29(16):2850-2855.

[5]魏晓阳.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08,12(06):63-64.

[6] Pham H,Geraci SA,Burton MJ.Adult immunizations:update on recommendations[J].Am J Med,2011,124(8):698-701.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