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局势和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

朝鲜半岛局势和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

王士恒[1]2004年在《朝鲜半岛局势和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朝鲜半岛与中国地理上相连,对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安全意义,在中国周边环境中居于特殊的地位。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半岛问题的解决不仅依赖于半岛南北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相关大国的积极推动与促进,并且依赖于大国之间关系在该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良性互动。以此为依据,本文首先说明了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指出朝鲜半岛问题是美苏之间军事和意识形态上两极体制对立的产物。在分析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及变量基础上,重点围绕目前引起半岛局势紧张的“朝核问题”,阐明了各方立场,提出“朝核问题”和平解决的思路。 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半岛问题的解决必定要经历一个曲折复杂的长期过程。通过对半岛统一与安全的互动关系的辨证分析,指出了适应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建立朝鲜半岛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李华[2]2005年在《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朝鲜战争结束后,基于1953年7月签署的停战协定而建立起来的半岛停战机制阻止了战争的再度爆发,维持了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从而为朝鲜半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但停战机制本质上是一种缺乏内在稳定性的机制。首先,签署停战协定只是当时的冲突双方一种临时的安全安排。由于没有签署最后的和平条约,意味着停战双方在法律上并没有真正结束交战状态。其次,作为全球性冷战体系的一部分,停战机制本质上是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全球均势对抗体制在东北亚地区的体现,一方面,它受制于冷战安全格局,另一方面,它又必然会随着国际安全格局的演化而演变。 半个多世纪以来,停战机制遭遇过严峻挑战。朝鲜方面曾多次要求驻韩美军撤出朝鲜半岛,由美朝双方签署和平条约,以新的安全机制来取代停战机制。联合国大会也曾通过决议要求解散“联合国军”。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朝核危机本质上是半岛原有安全机制失衡的表现,并由此导致了诸多安全困境。1953年7月签订的《朝鲜半岛停战协定》虽然作为维持这一地区战略稳定的机制仍继续存在着,然而,50年前基于均势政治理念建立的这一半岛战略稳定机制的作用现在已经发挥到尽头。因为作为这一战略稳定基础的大国关系早已改变,停战机制的监督和保障功能也已经基本丧失殆尽。由中美朝韩参加的四方会谈和现在的六方会谈都未能就将朝鲜半岛停战机制转变为和平机制做出适时的安排。因此,冷战后的半岛冷战格局依旧,朝鲜半岛安全前景仍在未定之天。如何建立新的朝鲜半岛安全机制以保障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的和平与战略稳定已成为国际社会一项紧迫的课题。 朝鲜半岛的现有格局实际上是一个地区性多边战略框架,但因为该地区并没有完全脱离冷战格局,所以还远不是一个稳定的安全架构。未来半岛新的战略稳定机制的构建除了朝韩两个当事国之外,仍然离不开美、中、俄、日等半岛周边各大国的参与。现在的情形是,各周边大国在保持半岛稳定方面有共同利益,但在未来朝鲜半岛按照谁的意图、沿着什么途径、以什么步骤建立新的安全机制、最终引领半岛走出冷战的问题上,各大国之间尚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分歧、竞争和摩擦。因此,在朝鲜半岛维护现有的停战机制、同时以新的思维寻求建立持久和平的半岛安全机制,仍是有关各方的长期任务。 后冷战时代的朝鲜半岛为什么要建立新的安全机制?未来的半岛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安全机制以及如何去建构一个合理有效的半岛安全机制?这正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从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两个方面,从叁个层次对此问题

傅干[3]2012年在《区域公共产品视域下的朝鲜与东北亚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主旨是借助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分析朝鲜加入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动力、必要性与可能性。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下的区域竞争的加剧、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兴起,使得区域公共产品理论研究日益凸现。区域公共产品理论是研究和解释地区合作和地区一体化趋势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地区,由域内国家联合起来对适用于本地区、服务于本地区的相关区域公共产品进行筹措、融资和管理的办法,将是今后国际关系中的一大趋势。区域公共产品的政策含义在于,国家可以通过为公共产品承担一定的成本而不是“搭便车”的做法,来分享地区机制建设的收益。东北亚是当今国际体系中最重要的地区之一。目前,中日韩作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国,相互之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推动中日韩进一步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然而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展极为缓慢,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限制,朝鲜无疑是东北业区域合作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的关键所在。从安全结构上看,南北双方比例失衡。南方的美日韩同盟不但继续维持,还有加强的趋势。美日韩对朝关系的定位仍然处于敌视的状态,美国不仅没有解除对朝鲜的封锁和遏制,而且试图将朝鲜边缘化。从朝核问题看,前途未卜,甚至可能是引发另一场战争的导火索。从经济上看,朝鲜经济沉疴难返。由于频繁的自然灾害,外加经济体制的缺陷,使朝鲜连年来粮食短缺、外债加剧,经济发展乏力。朝鲜严峻形势的外溢造成了对东北亚地区的负外部性。这种负外部性问题不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东北业地区的安全隐患就不会消除,也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和一体化。这就要求东北亚区域各国必须考虑朝鲜的存在,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式,让朝鲜参与到区域合作中,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缓解朝鲜的经济困难,化解矛盾和消除冲突,消除朝鲜对外部世界的疑虑,进而使其尽快融入国际社会,遵守国际规范,成为正常国家。因此,本论文将东北亚一体化作为一个既定目标,试图从朝鲜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参与者这一角度,通过对朝鲜内外政策和东北业区域合作现状的梳理,分析朝鲜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最终找出符合东北亚区域现实的朝鲜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模式,以期解决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根据上述基本思路,本文的主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理论阐述。主要阐述区域公共产品理论的四个核心命题:1、区域公共产品提供的动力:行为体负外部性的治理;2、区域公共产品提供的必要性:区域合作与短板效应;3、区域公共产品提供的可能性:合作参与国的能力和意愿;4、区域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合作机制与机构。二是理论应用。把区域公共产品理论应用于朝鲜加入东北亚区域合作这一实践课题,从“公共产品的缺失与朝鲜问题的负外部性、区域公共产品的必要性与朝鲜的对外合作、区域公共产品的可能性与朝鲜的对外合作”叁个角度讨论朝鲜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动力、必要性与可能性。

仇发华[4]2006年在《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冷战结束后,地区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及学术界的关注热点,地区比较研究也成为政治学及国际关系学的研究重点。西方学者对欧亚安全的比较研究有如下叁种基本观点:亚洲未来的地区安全秩序将重复欧洲的过去;亚洲安全的未来将重复亚洲过去的中华帝国秩序;亚洲的未来既不会重复欧洲的过去,也难出现亚洲过去的地区秩序。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西欧和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状况展开比较研究。二战结束后,西欧和东北亚地区面临相似的安全困境,即战后西欧和东北亚地区结构中的宿敌——法德之间和中日之间如何相处的问题。随着冷战拉开帷幕,西欧和东北亚地区所面临的国际局势是不同的。苏联威胁的存在使西欧国家团结起来,并成为同一阵营的伙伴。而东北亚地区在美国及国际局势影响下,被两个阵营割裂。在这些相同及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西欧和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叁个理论视角对比西欧和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发展,分析了地区经济一体化、地区大国合作及美国霸权同盟体系在两个地区所起的不同作用与影响。从地区主义角度讲,由于经济与安全之间的紧密相关性,地区主义对地区安全合作的发展影响深远。西欧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都存在互动关系,但互动关系的性质不同。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与安全合作经过了相互促进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安全考虑,西欧各国推动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成熟后又促进了安全合作。而东北亚地区由于安全顾忌,经济合作进展缓慢,这使该地区的安全合作缺乏经济动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缺乏良性互动的条件,从而导致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进展缓慢。西欧的“结构性地区主义”与东北亚地区的“开放的多层次地区主义”的不同性质影响了这两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的发展。从博弈论角度讲,地区大国合作对于地区安全秩序影响重大。西欧地区和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博弈的性质也是不同的。目前,法德已经由二战后的零和博弈转变为变和博弈,而中日之间虽有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但某种程度上中日安全关系仍处于安全困境的局面。这种不同性质的博弈关系对两地区安全合作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法德轴心不仅推动了西欧一体化事业,而且法德安全合作为西欧多边安全合作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东北亚地区,中日之间难以实现战略和解,不仅不利于东北亚地区一体化事业的发展,而且阻碍了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探索。从霸权稳定论角度讲,美国在西欧和东北亚地区建立了不同性质的霸权同盟体系,即西欧的多边同盟体系和东北亚的双边同盟体系。美国的不同政策选择对西欧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产生重大影响。西欧建立了北约集体安全机制,并出现了欧安会、西欧联盟及欧盟的共同防务和安全政策等多种安全机制并存的局面,而东北亚地区在美国双边同盟体系不断加强和冷战中两大阵营对立的影响下,多边安全合作进展缓慢,呈现出以双边同盟为基础的复合型安全秩序。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西欧和东北亚地区由二战后面临相似的安全困境到目前安全合作发展出现不同的趋势。笔者认为,东北亚的多边安全合作虽然应该借鉴西欧多边安全合作的经验,但由于两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处在不同的国际环境和条件下,东北亚地区不能照搬西欧的多边安全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几个路径选择。由于东北亚地区的复杂性,这些路径选择既存在可能性,又面临重重困难。路径一:从经济合作到政治安全合作的功能“外溢”。尽管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的相对独立发展而使这种“外溢”功能的发挥困难重重;路径二:从双边同盟到多边合作的扩大。目前主要由美、日等国推动,但由于美国坚持以双边同盟为基础实现东北亚的多边安全合作,不为中、俄等国所赞同,前景不甚乐观;路径叁:六方会谈的机制化。解决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是东北亚各方经过30多年努力后找到的合作形式,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多边合作的平台,但由于美朝分歧尖锐,各不相让,而导致风波迭起,进展缓慢,前景如何有待观察;路径四:非传统安全合作引领传统安全合作。这既现实又必要,但非传统安全合作能否起到这种“引领”作用也仍须实践的检验;路径五:合作安全框架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把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纳入到合作安全框架下,虽然在现实中有一定进展,但由于合作安全框架自身的局限使得其促成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希望甚小;路径六:中美日大国协调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从一定程度上讲,东北亚的安全秩序在于中美日大国协调。如果大国协调成功,则比较容易实现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反之,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进展必然缓慢且困难重重。笔者认为,在六种路径中,通过经济合作到安全合作的功能“外溢”,实现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具有较大可能,也被学界、政界寄予较高期望。在目前的条件下,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努力呈现出一种多层次的综合发展趋势。这种“综合性”体现在:从经济合作到安全合作的功能“外溢”成为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基础,中美日大国协调是关键,合作安全模式是推动力,六方会谈则可能成为平台之一,多路径、多层次的努力并行发展,将使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保持一种稳定的张力,从而稳中求进,最终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历史上的“中华朝贡体系”,也不同于西欧多边安全体系的独特的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框架。

陈杨[5]2005年在《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东北亚安全格局与中美关系之间的互动性为主要线索,认为东北亚安全格局的稳定与变化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而中美关系的状态和走向对该地区的安全格局具有反作用。不仅如此,中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影响东亚国际关系的一对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作为一个次区域性体系,东北亚安全格局时刻影响着东亚安全关系,反之亦然,而在这种互动中,中美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章从地理和政治上对东北亚作了界定,简要分析了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的重要地位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即特殊性、复杂性、微妙性和脆弱性,认为中美关系是影响东北亚安全格局的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并指出中美两国都有可能为东北亚安全格局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做出某些有益的贡献。 第二章和第叁章从历史角度概括了不同历史时期东北亚安全格局与中美关系的互动:随着国际格局、中美两国实力地位和对外政策目标、两国卷入地区事务程度的变化,两者的互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东北亚安全格局的结构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恶化或推动了中美关系,而中美关系的变化又导致了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变化。 第四章在叁个层次上分析了影响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的诸因素:(1)全球性因素,包括世界格局、全球性国际机制和中美两国对外战略议程叁个方面;(2)地区性因素,包括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及环境和地区安全机制及其变化;(3)中美关系中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这叁大类因素对东北亚安全格局与中美关系的互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五章则考察了东北亚安全格局背景下中美关系的互动状态和手段,主要包括:(1)安全对抗,表现为威慑和强制,如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对抗以及台湾问题引起的中美关系危机;(2)安全竞争,如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推行均势和军事同盟政策,但中美之间存在的这种安全竞争同中美之间的安全合作并不是完全矛盾的;(3)安全合作,如双边安全对话、军事交流、全球战略合作(反恐)和地区安全合作(朝鲜核问题)等。这叁种状态和手段是在东北亚安全格局和中美安

高弟[6]2011年在《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文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开始,朝核问题已经困扰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近20年。在这期间,朝核问题又先后经历了2002年和2009年的两次危机,已经由当初朝美之间的较量,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核心。从最初朝美的双边接触到后来多边框架下的四方会谈、叁方会谈和六方会谈,它使得目前世界上几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都卷入其中,从而使其不仅成为整个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核心,而且也变成了国际政治的一个“焦点”,成为全球安全的头号难题。学术界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以不用的方法和视角对朝核问题的源起和实质,朝核问题引发的相关国家的朝核政策、大国关系、六方会谈以及地区合作进程与机制等,都作了深入研究。本文认为,朝美的囚徒困境、美国多样的朝核目标与多变的朝核政策和中国的特殊身份以及中美之间在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立场上的分歧等因素使得朝核问题实际上折射的是中美关系。本文紧紧围绕一直贯穿朝核问题进程的中美关系这一关键变量,深入探讨和剖析了朝核问题的根源与实质、朝核问题步步升级以及朝鲜国家战略调整的动因、中美关系之于朝核问题的进展与未来走势等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出一些初步论断。一、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及其导致的朝鲜与周边大国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是朝核问题由来的深刻根源。朝鲜半岛处于大陆与海洋的交接部位,是大陆力量与海洋力量相交汇的缓冲带,能够控制海洋;同时又是主要大国一致强烈认识到是自己国家利益所在从而进行激烈竞争的“破碎带”地区,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冲突,而冲突往往会步步升级,并会一连串发生,容易使外部力量卷入其中。半岛内部的危机容易导致和诱发外力干预,因此内部会随机调整自身战略战术,同周边干预的大国形成复杂的国际关系。朝鲜半岛因特殊地理位置而凸显的地缘战略地位使朝鲜半岛具有深深的、与生俱来的“大国干预烙印”。考察朝鲜半岛的历史与现实,在朝核问题上,“大国干预烙印”实质上就是“中美烙印”。二、朝核问题步步升级,蜿蜒发展到今天的僵持局面,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从未有过明确一贯的朝核问题政策决断,甚至有可能从未认真考虑过朝鲜提出的交易条件。可以说,美国政府在朝核问题上的决策考量和对朝鲜的误解以至政策失误,是朝核问题久拖不决甚至走向反面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对朝核问题的解决方案被自身矛盾所困。其中一对矛盾是彻底铲除朝鲜核计划与颠覆朝鲜政权,因为朝鲜提出的弃核的基本政治条件是美国根本改变对朝敌视政策,承认金正日政权,提供巨额援助维持现政权,并与之和平共处,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另一对就是防止核扩散与维持美国军事存在的矛盾。防止核扩散,最终的结果极大可能就是结束半岛战争状态,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而这将给驻韩美军地位的合法性问题带来重大挑战。在这两对矛盾的胶着下,朝核问题从一开始就注定很难像相关国家期待的那样顺利解决。同时,美国的这种不明朗决策态度客观上刺激了朝鲜,使得朝鲜穷兵黩武,强化先军政治,把“拥核”押为赌注,孤注一掷。朝鲜一系列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决绝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判断为朝鲜因美国态度被动调整战略的结果。因此,朝核问题发展到今天这种局面,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叁、朝核问题最根本的实质在于,处在恶劣安全环境中的朝鲜之所以频频进行极端核举措,其根本的目的是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权利与空间,并不是致力成为核大国,核举措仅仅是加大同美国谈判的筹码,只是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从而争取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只是由于美国在朝核问题上的自相矛盾以至错误判断和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朝鲜才被动发展到今天的“拥核自保”状态。中国对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一贯立场是: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国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朝鲜半岛的问题理应由朝鲜半岛的人民来解决。中国虽然能够对朝鲜施加一定影响,但中国在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始终非常谨慎、非常有节制。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核大国之一,中国历来不主张发展核武器,当然也不赞成朝鲜发展核武器。中国早日向全世界公开声明:中国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最终消灭核武器。中国也严格履行了不扩散核武器的义务。对于朝鲜这个国际社会的特殊成员,中国的立场首先是反对它发展核武器,也不赞成它的“先军政治”。但从国际社会的角度看,必须给朝鲜以合理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考虑到朝鲜的实际生存条件,给它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给它的改革、发展和改变留出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四、尽管中美在国际政治世界观、社会制度、政治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实质性对立,在朝核问题首要利益关切、危机处理方式、“半岛稳定”的内涵、朝核政策的明朗与否等方面存在分歧与竞争,但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共同利益和目标无疑使两国实现了有限合作,客观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同时,在多边安全合作框架下,中美战略互信的增强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朝核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但因为各自的权力结构和国内政治的差异,中美之间的战略互信不可能突破现实主义的藩篱,要想达到战略互信仍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应该是朝韩双方的事情,是半岛统一的事情,在短期内很难有实质性突破,还需要各方作长期打算并要具备战略耐心。目前中美“在同一条船上”,双方都需要“有所节制”,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当然,我们期待着美国能够积极调整战略和决策,将自身战略利益与地区安全大局相协调,接受一个无核的、与美国体制不同的朝鲜并与之和平共处,从而促进朝核问题最终顺利和平解决。

李承奉[7]2011年在《朝鲜半岛和平统一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冷战结束以后,随着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及美日同盟关系的调整,这一时期的东北亚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在获得经济上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直宣扬“和平发展论”的口号,希望消除周边国家因此而可能产生的忧虑;美国则一方面继续维持并强化其在东北亚地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在努力地推动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而日本则一边积极调整美日同盟关系,一边力图打造东亚共同体。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东北亚安全环境的这些变化,使朝鲜半岛问题深受其影响。朝鲜半岛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朝鲜半岛问题具有双重性质,既是韩朝南北双方亟需解决的民族内部问题,同时也是受到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四个大国之间关系相互影响的国际问题,这四个大国在东北亚地区竞争力强弱的变化以及对朝鲜半岛所采取的政策将对朝鲜半岛的统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朝鲜半岛最终将以何种方式实现统一,以及它的统一将对该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和值得研究的问题。韩朝双方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与最终实现统一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双方共同支持和推动的统一方案和相关政策。德国、越南和也门等国家结束分裂状态而成功实现统一的过程和经验,对韩朝双方解决朝鲜半岛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如今东北亚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地区内的经济合作不断增强,这一地区已经成为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并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是缓和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创造一个更加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基本条件,而地区内市场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同时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必要条件。以中日韩叁国为中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高度发展更加推动了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为区域整体经济的整合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而要想继续维持这样一种比较健康的经济环境和更加成熟的经济合作结构的话,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作为前提,因此,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便显而易见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取决于韩朝之间以及中、美、日、俄等周边国家之间如何进行合作和寻求共同繁荣。在所有国家共同积极的参与下建立一个地区内的安全合作机制,是有效地解决东北亚地区潜在冲突和矛盾的先决条件。当前正在推行的“六方会谈”模式就可以作为新的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雏形。本文首先对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变化和东北亚局势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化的概述,对周边大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和东北亚安全政策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而且还阐述了这些国家对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立场;其次,文章第二部分将对目前韩朝双方之间交流与合作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韩朝双方各自提出的统一方案及其相关政策,最后还结合德国、越南等国家实现统一的过程,寻求这些国家给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所带来的启示;最后,也就是文章的第叁部分,将对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方案形式进行研究,结合当前已有的一些地区性安全合作机制来进行对比,并着重对六方会谈这一合作机制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阐述和分析,探讨在六方会谈基础上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可能性。

刘丽莉[8]2016年在《同盟强化:21世纪初美韩同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冷战结束已降,美国为维系全球霸权而在西欧、中东和亚太叁大地区进行了同盟体系的重构。其中,在亚太地区的美韩同盟是美国地区同盟架构中的重要环节。经历了六十余载战火洗礼与风雨同舟,美韩双边军事同盟几经调整,依然历久弥新。冷战结束后,虽然朝鲜对韩国的安全威胁有所降低,但是随着朝核问题与导弹问题的持续发酵,美韩同盟所面临的安全压力不仅没有出现“历史的终结”,反而出现了“历史的重演”,美韩同盟在经历了冷战的洗礼和冷战后的沉淀后,在21世纪再次显露出军事同盟的刺眼寒光,这迫使人们对如下问题进行审慎的思考和回答: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步伐的加速,美韩同盟出现了哪些具体的变化?美韩同盟在美国亚太安全同盟体系中的地位如何?随着朝核问题的发酵与中美关系的互动,美韩同盟未来的发展态势将会是什么?美韩同盟对21世纪的东北亚安全将显示出怎样的塑造?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本文将从六个章节展开必要的探讨。第一章对美韩同盟的历史和现实认知进行阐述。在冷战的热战中,美韩缔结了同盟关系。本章从军事、经济、观念叁个层面阐述了美韩同盟的演进,并在历史的维度中就叁个层面对同盟关系的影响进行评估。进入21世纪,从美韩两国各自的角度就美国亚太再平衡背景下同盟强化的动因做了详尽分析。进而指出,虽然美韩同盟关系在进一步强化,但纵观几年来朝核问题及东北亚地区政治生态的恶化,充分说明美韩同盟的强化没有取得预期成效。第二章对美韩同盟内涵的拓展进行阐述。美韩同盟内涵扩展主要体现在常规军事合作、情报合作、核合作、导弹合作、网络太空合作等五个方面。常规军事合作领域美韩两国在防务贸易、海军、空军方面的合作加强;情报合作领域,美国持续为韩国提供自身无法获取的战略战术情报、韩国凭借其地理优势在美国全球情报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核能合作领域,美韩新的核能合作协定不再明文限制韩国进行铀浓缩和乏燃料再处理;导弹合作方面,美国对韩国进攻性导弹的限制逐渐放松,但是美韩导弹合作仍旧以美国为主导;网络太空领域,随着美韩两国在太空合作领域合作的推进,美国对韩国发展太空技术相关的导弹扩散和出口控制等问题的关注和担忧有所减少。第叁章介绍了美韩同盟机制扩容。21世纪初美韩同盟机制扩容主要体现在美韩安全合作机制和美韩经贸机制两个方面。美韩安全合作机制包括安全合作会议和军事演习,21世纪初美韩安全合作会议不仅在20世纪原有的战略性安全合作会议上有所扩展,而且又增加了具体议题层面的安全合作会议。进入21世纪以来,美韩同盟不仅在战略战役级的军事演习数目增加,而且参与演习的战机数量有所提高;对战时指挥权转移前后的同盟军事结构并基于“战略计划2015”对联合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了规划;该章还就2014年提出的有条件的战时指挥权转移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对美韩同盟的功能与困境进行了分析。美韩同盟的功能与困境存在互动。美韩同盟具有威慑功能、屏障功能和辐射功能。美韩同盟存在传统同盟困境和新同盟困境。美韩同盟的传统同盟困境指的是传统的抛弃与牵连困境,传统同盟困境主要从美韩战略目标分歧、成本分担问题等两个层面进行探讨。随后,本章还着重探讨了美韩同盟的新困境,即同盟对手与同盟经济伙伴的同一性困境,以及同一同盟体系内各个同盟之间的同盟间困境。第五章探讨了美韩同盟与东北亚地区国家关系。分别探讨了美韩同盟与朝鲜、日本、中国的关系。从美韩同盟与朝核问题、美韩同盟与半岛统一两个方面就美韩同盟与朝鲜的关系进行探讨;从安全和观念两个层面就美韩同盟与日本的关系展开分析,并探讨了美日韩叁边同盟的可能性;从安全、经济、观念叁个层面就美韩同盟与中国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第六章探讨了美韩同盟与东北亚地区机制的关系。分别从美韩同盟与东北亚安全机制、美韩同盟与东北亚经济机制两个层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美韩同盟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的缺失、美韩同盟与六方会谈在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中的作用两方面就美韩同盟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美韩FTA对中日韩FTA的影响、韩国加入TPP对中日韩FTA的冲击等方面就美韩同盟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徐光河[9]2013年在《朝鲜半岛统一与东北亚国际政治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朝鲜半岛是美、中、日、俄等大国战略利益交汇及其相互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区,在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地缘政治来看,朝鲜半岛北部与中国的东北叁省交接,东北部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接壤,东南方向相隔朝鲜海峡与日本列岛相望,南部濒临太平洋,可以直接通往美国的夏威夷及其本土,是亚太地区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冲,素“亚洲的巴尔干半岛”之称。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朝鲜半岛成为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首要之地,并由此发生过多次的大规模战争。历史上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大国围绕朝鲜半岛进行的战争已经充分证明,朝鲜半岛是世界列强欲在东亚地区确立霸权而需要首先控制和占据的战略要地。众所周知,在东北亚地区,美、中、日、俄等世界大国的战略利益交织在—起。冷战时期围绕朝鲜半岛而形成的长期对立,使朝鲜与美国及日本至今也没有实现关系的正常化,从而成为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抗在朝鲜半岛的残留。除此之外,中、美、日、俄等四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在东南亚、中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也存在着竞争、合作与对立。由此,对处于东北亚地区中心位置的朝鲜半岛,我们需要不只从地区层次,更应该从亚太乃至世界格局的战略视角,综合考虑朝鲜半岛问题与美、中、俄、日等各主要国家之间的关联。作为仍未等到清算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问题的存在使地区内相关国家之间未能实现广泛而全面的关系正常化。这种情况不但严重阻碍了东北亚地区内多边合作机制的形成,同时也导致该区域内各主要国家地区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也远落后于西欧或北美等其他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在东北亚地区构建全面的安全合作机制,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不仅是一件很难实现的课题,更是一项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在亚太地区,中、美、日、俄等大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安全、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内,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从而导致对于朝鲜核问题的解决,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与中、美、日、俄等国家之间,既存在利益交汇,也存在有严重的分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相关各方培育并发展战略共识,同时认同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才能够促进朝鲜核问题的最终解决。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到朝鲜的安全忧虑,而并为其提供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帮助其逐步融入到国际社会之中。为此,相关国家既需要在朝鲜半岛推动建立基于互信的军控与冲突预防、协商机制,又需要对朝鲜履行没有任何附带条件的经济援助。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才能够最终建立起来。换句话说,朝鲜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与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密切相关: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在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过程中,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构建是最主要的难题。而当前最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为此,有关国家不仅要尽早重启“六方会谈”,同时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也应采取更为主动的方式积极改善关系,进而努力营造推动地区安全合作的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朝鲜半岛和平统一与无核化的最终实现。在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统一的过程中,朝鲜半岛南北双方作为最主要的当事者,应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到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地区事务的贡献,进而立足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繁荣的而确立协调的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之所以有必要如此,归根结底是因为:朝鲜半岛问题的核心是南北双方的分裂与统一。朝鲜半岛南北关系,既是同一个民族内部的问题,也是涉及到不同国家主权之间的问题,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关系。与此同时,美、中、日、俄等周边国家,由于对朝鲜半岛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责任,并担负着维护地区和平的义务,由此从地区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这些国家有必要积极支持和协助半岛的自主和平统一。本论文以优先推动和支援朝鲜经济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与统一这一认知为基点,综合分析围绕朝鲜半岛的国际政治关系,并从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亚太地区主要大国与朝鲜半岛事务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角度出发,回顾和比较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统一理念及政策,进一步分析有关周边主要国家的朝鲜半岛政策及其影响。在这一系列论述与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内外环境及构成因素进行深入考察,客观论述朝鲜半岛统一对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影响,探讨实现朝鲜半岛和平统一路径及未来发展趋势,最终提出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统一与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构建的战略方案。

张云慧[10]2012年在《军事外交对建立亚太安全机制的影响》文中指出军事外交这一概念是二战以后才出现的,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一个分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用来实现其不同时期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也就是说,世界各国均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以本国的安全与国防战略为依据,以国家统一的对外方针、政策为原则,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活动相协调,建立或发展同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军事联系。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亚太地区逐渐成为各国军事的聚焦地,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亚太各国开展了多元、灵活、务实、全方位的军事外交。作为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以及俄罗斯更是根据各自的国家战略,分阶段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军事外交活动。美国作为西方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参与亚太事务的权利,获得对亚太地区的军事控制权,不仅重新部署了亚太军事力量,同时还在亚太地开展了具有威慑性质的合作性军事外交—军事演习。2012年1月17日,美国发表了《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防务报告,奥巴马在报告中特别指出将把目光转向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亚太国家以及美国开展的军事外交活动不仅影响了国家间的对外关系,同时也使亚太安全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建立既能平衡亚太各国利益,又能促进朝核问题的解决;既有利于朝鲜半岛、东北亚甚至是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又有利于亚太各国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亚太安全机制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截至目前为止,虽然亚太地区存在着诸如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或双边的合作机制,但是具有泛亚太性质的安全机制仍没有出现,影响其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亚太国家的军事外交活动和美国的军事外交活动是影响其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朝鲜半岛局势和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D]. 王士恒.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 朝鲜半岛安全机制研究[D]. 李华. 复旦大学. 2005

[3]. 区域公共产品视域下的朝鲜与东北亚合作研究[D]. 傅干. 复旦大学. 2012

[4]. 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D]. 仇发华. 复旦大学. 2006

[5]. 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中美关系[D]. 陈杨. 复旦大学. 2005

[6]. 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D]. 高弟. 山东大学. 2011

[7]. 朝鲜半岛和平统一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D]. 李承奉. 中国海洋大学. 2011

[8]. 同盟强化:21世纪初美韩同盟研究[D]. 刘丽莉. 吉林大学. 2016

[9]. 朝鲜半岛统一与东北亚国际政治的关系[D]. 徐光河. 延边大学. 2013

[10]. 军事外交对建立亚太安全机制的影响[D]. 张云慧. 延边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朝鲜半岛局势和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