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精神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原因探讨论文_陈春融

院外精神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原因探讨论文_陈春融

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北荆州 434200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急性期患者往往因难以控制,被强制送入精神病院治疗。大多数精神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后,精神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达到临床治愈后回归社会。患者回家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不能坚持服药,因而病情不稳,常反复发作入院,有的甚至短时间内多次入院,给患者及其家属,乃至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笔者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精神病是慢性病,病程长

由于精神病是慢性病,病程长,有的是隐匿起病,早期无明显反常行为,有的仅仅表现为失眠,因而未得到患者及其家人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院外患者再次发病的初期与常人无异,未造成不良影响,容易麻痹大意,不能规律服药,甚至自行停药。

2.服药不规律

由于目前市场上抗精神病药种类繁多,加之精神病患者较多,家属相互之间交流增多,又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有的人一旦患上精神病,其家属往往自行购买药品。有的院外已康复的患者或其家属也道听途说,也尝试自行选择购买药物。这种方式忽视个体差异的存在,疗效不确定,有的用药后,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患者无视出院前医生叮嘱的规律服药的原则,服服停停,造成病情反复。

3.经济方面的原因

部分精神病患者因服药后会出现头晕,乏力,嗜睡,因而自身劳动能力受限,加上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因此往往不能获得稳定或高薪的工作机会。因为收入低,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较一般家庭贫寒。由于经济的限制,有的患者或及家属贪图便宜,购买价廉的药物服用,不顾及药物是否有效,只求自我安慰。

4.受教育的程度

知识层次的不同,决定患者及其家属就医意识的强弱,具体表现为农村患者复发率较城镇患者高。知识层次较高者有主动求医,遵医服药的意识,而知识层次较低者往往没有原则性,不把出院前医生的叮嘱当回事。

5.生活行为习惯

一部分精神病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有多年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吸烟,醺酒,喝浓茶,咖啡等。住院期间得以约束,院外往往不能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忌酒,仍我行我素,因而造成抵消部分药效,病情不稳,嗜酒者会出现兴奋或过度镇静。

6.个人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处于高速度,快节奏中,有的家庭存在不可避免的危机因素,如突发事件的发生,升学或就业压力,婚姻关系不和睦等,这些因素使得有的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恐惧,愤怒等紧张情绪中。由于个人心理状态不能及时调节,又缺乏来自家庭的支持(包括家人责任的分担,关爱,减压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情绪不稳,伴发失眠。紧张状态长时间不能缓解,易造成病情再发。

7.运动因素

一部分精神病患者,服药后体重增加,有的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因肥胖导致的疾病。这部分患者因拒绝运动,不控制饮食,未控制体重,最终造成肥胖。同时,一部分患者认为是服药后导致肥胖。尤其是女性患者,以瘦为美,害怕肥胖,所以有很多精神病患者因担心变胖而自行停药。

8.健康教育的开展

社区,乡村的精神病健康教育工作未广泛展开。受健康教育主体的水平,教育形式的限制,及客体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及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都将影响精神病患者自我管理失败,造成病情再次发作。

参考文献:

[1]蓝月姣.探讨精神病患者病情复发的原因和心理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1):64-65

作者简介:

陈春融(1978.11-),男,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陈春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院外精神病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原因探讨论文_陈春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