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加汤减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春霞,李永伟

血府逐瘀加汤减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春霞,李永伟

河南省中医院 生殖医学科 4500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的60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B超监测卵泡,对照组患者期间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排卵率和妊娠率情况。结果:经临床观察和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卵泡排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血府逐瘀加汤加减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是指药物或正常月经周期促排卵周期,卵泡发育成熟(直径≥18mm)但未能排出,而是发生原位黄素化的现象[1],在临床中比较多见,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的一项重要因素。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是不孕症中的常见病症,目前,临床中尚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多主张在患者的卵泡成熟阶段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用药剂量为5000至1万U)治疗,来达到促进排卵的目的,或同时采用妇科内诊挤压、阴道超声下穿刺卵泡、体外受精等也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门诊治疗的60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我科门诊的60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6.41±2.17)岁;患者不孕时间在1年至8年期间不等,平均(4.31±1.97)年;所有患者月经周期规律,且平均在我院进行优势卵泡的B超监测的时间≥2个月,其平均直径超过18mm;所有患者入组前两个月内均未采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排除导致患者不孕的高泌乳血症、输卵管因素、男方因素等其他因素。根据患者治疗的不同时间,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初步比较,未发现两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LUFS参照《实用妇科内分泌学》[2]和《妇科疾病诊断标准》[3]中LUFS的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1天开始进行卵泡监测,待患者的卵泡直径达到18mm 时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使用量为1万单位[2]。治疗组患者也在月经周期第11天时行卵泡监测,卵泡直径为16mm时,给予血府逐瘀加汤加减治疗,将桃仁、川芎、穿山甲各10g,红花、当归、鹿角霜、巴戟天、赤芍、川牛膝、枳壳各15g加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共服用5天[4]。并在卵泡直径达到18mm时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使用量为1万单位。没有获得妊娠的下个月经周期再重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卵泡发育监测[5]用日本 Toshiba 公司生产的(型号SSA-550A)B型超声诊断仪,用阴道探头(频率为7.5MHz)扇形扫描,取卵泡最大切面三径线的均值为平均卵泡直径(MFD),自月经周期第 10天起隔天监测1次,当MFD达14mm时,改为1次/d,依此判断有无排卵(排卵:表现为优势卵泡消失或平均直径突然减少5mm以上,卵泡边界变模糊、皱褶、失去张力,子宫直肠窝出现液平面;无排卵:表现为优势卵泡不缩小或反而增大,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前逐渐缩小消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2 尿LH峰测定 用尿LH试纸从优势卵泡直径达16mm时开始监测尿LH1次/d,当优势卵泡直径达18mm时监测尿LH3次/d,直至测出LH峰。

1.5 安全性观察 分别于月经周期的第3天和治疗结束后第1 个月经周期第3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事件。

1.6 疗效标准 治愈:妊娠或3个月经周期均有排卵。好转:2个或1个月经周期有排卵,1个或2个月经周期LUFS。无效:3个月经周期均LUFS。

1.7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后48h,对所有患者行卵泡阴道超声观察,注意是否有黄体形成或有无卵泡塌陷。治疗组中患者经10个周期后可正常排卵,排卵率70.6%,治疗组妊娠19例。对照组于7个周期时能够进行正常排卵,排卵率为4.68%,妊娠5例。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妊娠率为63.3%,对照组为6.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5)。

3.讨 论

通常女性出现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发生率约占4.5%,不孕症患者患有该病症的机率约为22.6%[5],当前,临床中尚不十分明确其发病机制,但是部分学者认为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会导致患者产生卵巢局部组织的形态学变换,进而影响卵泡的破裂。中医古籍无 LUFS 之名,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不孕”、“癥瘕”等病范畴。中医对本病的辨证多认为肾虚血瘀。《素问·上古真论》云“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肾气盛”是促进卵泡发育成熟物质基础,而排卵期氤氲之时是肾之阴精发展到重阴转阳的重要时期。若肾气不充,肾阳不足,则无力鼓动卵子排出;肾阳虚,血失温运,则迟滞成瘀,瘀血阻滞胞脉胞络,进一步增加卵子排出困难,血瘀阻滞气机加重肾虚,而发展为肾虚血瘀。在临床中以调肝、补肾、活血、通络为主[6]。血府逐瘀汤源自于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之功。方剂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枳壳、桔梗可行气,诸药合用能够达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寒通络的作用,加入鹿角霜、巴戟天意在补肾助阳诱发排卵,方中药物协同作用,达到补肾、活血、通络之功效改善患者的排卵情况,进而降低不孕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治疗组患者临床期间血府逐瘀加汤加减给予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治疗后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中报道的相关结论相近,可见其临床意义,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罗丽兰,黄继凤,刘继红,等.不孕与不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3.

[2]李诵弦,于传鑫.实用妇科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78.

[3]来佩琍.妇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

[4]雷洁莹,方如丹.补肾活血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11):1776-1778.

[5]方如丹,韩悦.活血祛瘀法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5):906-907.

[6]王虹.补肾活血汤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120例[J].陕西中医,2014,35(3):263-264.

项目来源: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3ZY02035)

论文作者:王春霞,李永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血府逐瘀加汤减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春霞,李永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