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论文_刘变,王姣

摘要:冠心病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绞痛,同时病情具有不稳定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情绪和生活,中医认为冠心病属“心悸”、“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心藏神,对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起到调节的作用,相反,人的精神意识同样对心功能有一定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常伴随着焦虑、抑郁、多虑等异常心理状态,这些异常状态与冠心病互为因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疗效。从中医角度上将这些异常心理状态分为思虑过度、烦躁焦虑、惊悸状态、郁闷不舒和精神萎靡五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但是目前关于冠心病中医心理紊乱的研究报道较少。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00例,年龄53-90岁,平均(70.4±10.1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124例,高中及高中以上176例;居住环境:农村148例、城市152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下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53-90岁之间者;③意识清楚,能够完成调查表者;④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①由其他类型疾病等引起的中医心理紊乱患者;②滥用其他药物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病合并心、肝、肾等其他器官严重病变者等。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冠心病学》的相关诊断标准:(1)出现心绞痛症状;(2)有新发缺血的也电图改变(新发的ST-T改变或新发的左束支传导阻滞);(3)心肌缺血症状;(4)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5)有新发的存活也肌丢失或新发的室壁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1)痰浊内阻证:胸脘痞满,苔白厚腻或苔黄厚腻,或脉滑数。(2)心血瘀阻证:胸痛,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有瘀点。(3)气滞血瘀证;嗳气、胸痛,苔薄。(4)气虚血瘀证:心悸乏力汗出,倦怠无力,胸痛胸闷,舌淡暗,有瘀点,脉沉迟无力。(5)寒凝心脉证:胸痛甚,遇寒则病情加重。

1.3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1)借鉴齐向华教授制订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量化表进行记录。(2)调查员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在调查时,需向患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制定冠心病患者一般资料收集量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慢性病史、疾病认识程度、吸烟史、病程、饮酒史等资料。患者病情如有变化,应按照情况作出进一步辨证诊断,并进行记录说明,应反映辨证的动态变化。

1.4观察指标

(1)统计300例冠心病患者合并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布情况。(2)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对疾病认知程度、病程吸烟史及饮酒史对冠心病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影响。(3)影响冠心病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冠心病患者合并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单因素检验使用χ2检验;独立危险因素的筛选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冠心病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布情况

此300例冠心病患者共有167人(55.67%)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其中最高的为思虑过度状态53例,占中医心里紊乱状态患者中的31.74%,其次为烦躁焦虑状态45例(26.95%),郁闷不舒状态31(18.56%),精神萎靡状态26例(15.57%),惊悸不安状态12例(7.19%)。见表1。

表1冠心病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布情况(n=167)

2.2冠心病患者合并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高血压史、对疾病认知程度以及病程为冠心病患者合并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冠心病患者合并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因素分析

3讨论

中医学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血脉,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血液瘀滞,进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张仲景早在《金匮要略》里面即对胸痹进行了专篇专病的总结,认为“阳微阴弦”即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之而发为胸痹的病因病机,其本质上也指出了胸痹本虚标实的发病特点,其中本虚为气血阴阳虚耗,标实则为气滞、寒凝、血瘀、痰浊。冠心病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不调,内伤劳倦等均是冠心病的发病因素。

老年患者除了脏器功能减退,机体耐受易造成心绞痛发作外,老人担心增加子女负担而自责的心理负担同样导致心绞痛的发作。有相关研究表明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障碍、郁闷、焦虑、惊恐、强迫症状得分均高于其他组。高血压是引发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压力,更容易引发冠心病的发生。冠心病与高血压发病均与与心、肝、肾密切相关,《内经》中有“阳化气、阴成形”一说,高血压则因阳气上升、外达受阻而形成。胸痹的发病机制为气机郁闭,血液不能畅达所致,二者发病机制相似,都与气机瘀滞有关。综上,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患者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患者高龄、有高血压史、对疾病认知程度高以及病程长有密切关系,针对影响冠心病患者心理紊乱的危险因素作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曾萍,杨简.miRNA在冠心病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33-235.

[2]杨娟,苑素云.“阳微阴弦”理论对冠心病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J].河北中医,2018,40(1):128-131.

[3]张焱,周勇杰.伴不同焦虑和(或)抑郁障碍的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及舍曲林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7,38(14):2219-2223.

论文作者:刘变,王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9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论文_刘变,王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