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当前对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有许多,交通方式也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不同于以往单一的传统交通模式,我国在交通运营方式上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城市轨道运营的发展,地铁的建设和普及开始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地铁给排水工程设计关系着整个地铁工程的安全运营状况,虽然我国的地铁给排水技术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开展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详细的论述将这些问题一一展开,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地铁;给排水设计;接口设计;体会;分析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理想的发展,特别是地铁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在疏导交通、“治堵”方面作用巨大,为现代城市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地铁车站涉及的专业众多,各个专业之间协调难度大,其中,尤其以地铁给排水专业的接口设计最为重要,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如果设计不合理,将会给后期施工安装带来很大不便,甚至返工。
1系统设计要点
1.1生活及生产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水源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从车辆基地东侧市政道路下DN600给水管接出一根DN150给水管供基地内各单体建筑物生活、生产用水点、综合楼生活水箱、上盖物业生活水箱补水等。笔者建议在拟定给水和室外消防方案时,应与当地水务主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给水管道与室外消防管道是否合建管网,应取决于当地水费收取规定。避免因后期运营管理中水费收取混乱而产生管网二次改造的费用。
1.2气体灭火系统
在检修库、运用库等厂房边跨及综合楼地下室的重要电气类用房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灭火介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且尽量与地铁正线车站所选灭火介质一致,有利于招标及后期运营维护的简化。本工程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其中,检修库、运用库边跨重要电气类用房虽然设置在地上,且非高层建筑。但其房间内经常设置总管地铁全线的控制设备,在方案设计初期,应与相关专业、业主及运营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尽量考虑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保证运营安全。
1.3废水排水及处理回用系统
车辆基地各单体库房内的车辆检修、部件检修、车辆冲洗、工艺排水等产生的含油废水由设置在各个排水点处的管道收集,最终排至废水处理站,经调节沉淀、隔油、气浮、过滤处理工艺后,回用于车辆基地内的道路及绿化浇洒。本系统可减少市政排水管的排水水量和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担、节约基地内的用水,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并响应了国家关于“海绵城市”的发展构想,并建议在后续类似工程中,采用末端智能自动滴灌或喷灌的浇洒方式。
1.4污水排水系统
车辆基地内采用污水、废水、雨水分流排放制度。由污水管道收集各单体建筑的污水,就近设置化粪池,最终集中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于上盖物业的污水排放路径,在项目初期应与上盖规划、建筑、给排水等专业进行充分沟通,提前在车辆基地的绿地、空地等预留化粪池,或考虑与基地内的化粪池合建,避免出现因上盖物业建设滞后,导致后期污水排放困难的情况。上盖物业的排水立管应结合车辆基地建筑立面方案,做到预留合理,外观美观大方。
2地铁车站室外给排水接口设计
2.1与既有市政给排水管网分界点
给水分界点:车站站内的给水系统与市政接水点的分界面在经市政确认后的车站水表井进线侧,但需将管道引至市政接管位置,含水表井、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等,并将此部分工程量纳入工程数量表,编入概算;排水分界点:废水排水系统以室外与市政协调后的排水消能井为设计界面,污水管以室外化粪池后第一个检查井为设计界面,如无市政污水管区段,污水管(经处理后)至市政最近的雨污混合管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或雨水管),但车站给排水设计需将污、废水排水管出外墙引至市政排水管道处,含消能井、检查井、监测井、化粪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并将此部分工程量纳入工程数量表,编入概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室外给排水接驳
设计人员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要对车站管线资料进行了解,熟悉车站位置地下管线的分布,如市政给水管、市政雨水管、污水管的分布及走向,并明确市政给水、排水接驳点,为后期施工图阶段车站给排水与市政给排水接口设计做好充分对接。地铁的施工往往伴随既有管线的迁移,其又因作用的不同分为永久迁移和非永久迁移,这又给给排水对外接驳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与作业量。车站室外给水的接驳是整个车站给排水设计的重要一环,它关系到整个车站消防的设计工作。根据是外既有水源条件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相关规定,综合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室外消防水池,进而确定给水接驳点及消防水池位置,若设置消防水池,一般设置在车站附属部分。车站室外排水的接驳是重中之重,需确定车站不同排水点的水质属性,分别接入市政废水、污水管,若由于排水接驳设计没做好,会导致后期路面恢复后需二次破路接入市政管网,增加工作量而影响车站的整体施工进度。
3地铁给排水工程设计管理对策
3.1防洪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在对地铁给排水系统进行防洪设计的时候,要重视对洪涝这种自然灾害现象危害的力度,因此在对地铁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做排水规划,通过培训和教育不断加强工作人员和设计人员的防洪意识,使得其能够通过安全有效的防洪设备,结合当地的实际人口数量和地形情况等,进行全面有效的分析,对于排水处理系统进行全方位合理有效的布局和规划,同时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地铁地区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对排水处理的设计做到精准化和全面化,从而使得在后期建设地铁排水系统的过程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排水效果。
3.2设计双向的污水处理模式
传统方式下的地铁污水处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基础之上,在对地铁排水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设计理念,不要局限在一条线的污水处理模式当中,要根据地铁排水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设计双向的污水处理模式,同时依据需求设置多个分散点,实现多条地铁线之间的结合,当然,在不同点之间设计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对于方便后期的管理以及反馈等都是非常有效的,这种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的效率,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增加地铁给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3.3掌握合理的区域性水资源的平衡性
在地铁水资源的区域性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需求,不要对地铁用水需求之外的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用水量的考虑和分析,而且还要对当地最近几年居民用水的需求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从而做到对地铁给水系统的合理预测,将提升城市居民用水和生活质量作为最终的发展目标,在保障城市用水和居民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实现对地铁全区域性的给水,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节水系统的设计,对地铁区域性水资源的开发要注意开发力度,使得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结束语
接口设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在工程实施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工作, 只有做好了接口设计工作,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设计变更数量, 提高设计质量, 避免出现返工。 同时, 在设计过程中, 应仔细认真的思考, 将问题考虑全面, 减少外部接口协调的困难, 更好地完成地铁车站的给排水设计。
参考文献
[1]段城伟.地铁车站给排水与消防节能节水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19):135.
[2]陈冲.地铁人谈城市地铁给排水设计[J].广东建材,2015,31(08):64-66.
[3]同智利.地铁全线车站给排水系统初步设计思路[J].山东工业技术,2015(15):177-178.
[4]林宏,罗正洲,马永静.成都地铁2号线洪柳车辆段给排水设计与思考[J].四川建筑,2014,34(05):205-208.
[5]吴敏杰.地铁给排水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改进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204-205.
[6]林宏,马永静.地铁车站给排水及消防节能节水探讨[J].给水排水,2014,50(S1):319-321.
论文作者:丁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地铁论文; 给排水论文; 车站论文; 市政论文; 污水论文; 室外论文; 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