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业军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 疼痛康复科 4155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风偏瘫肩痛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中风偏瘫肩痛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行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中风偏瘫肩痛;腕踝针;康复训练;临床疗效

中风时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又称为脑卒中,其发生主要与劳累过度、情志郁怒、气候因素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偏瘫、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突然昏厥、肢体麻木等症状,起病较急且病情变化较快,患者病情稳定后在转归阶段会出现中风偏瘫肩痛现象,属于中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中风后2周内,患者肩部会出现中度疼痛或者重度疼痛,对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有严重影响,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以及情绪受累等状况,对康复进程造成阻碍,对其生理以及心理均有不良影响,需要及时采用有效治疗来缓解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本次研究对中风偏瘫肩痛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象为60例中风偏瘫肩痛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2~77岁之间,平均年龄(59.5±8.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平均年龄(60.5±8.5)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纳入标准:(1)均经MRI或者CT诊断为中风偏瘫肩痛;(2)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中风前有肩关节疼痛现象者;(2)中风前有手足功能障碍者;(3)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4)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5)糖尿病或者造血系统疾病者;(6)精神障碍或者抑郁症者;(7)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8)不参与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行西药治疗:

给予患者甲基强的松龙(国药准字H20020224;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40mg/支),取10mg/kg/d与浓度为1%利多卡因混合后静脉注射,同时配合理疗与手法推拿。

1.2.2观察组行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

1.2.2.1腕踝针治疗

首先了解患者肩部疼痛的具体部位,然后按照腕踝针进行分区定位,选取穴位之后在腕部横纹上2横指处作为进针点,常规消毒之后使用1.5寸毫针进针并在皮下浅刺,将针尖指向病所,在针刺的过程中需要避开凹陷处以及血管,进针后若患者出现痛、酸、胀以及麻等不适现象需要立即进行调针。之后用小胶布固定针柄,留针时间为1h,1次/d,以5d为一疗程[2]。

1.2.2.2康复训练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良肢位的摆放,采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并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被动活动并按摩肩关节,鼓励患者今早带动患肢活动,每天训练50min,1次/d,以5d为一疗程[3]。

1.3疗效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分析。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评定,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评分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7.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观察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

3.讨论

中医认为中风后偏瘫主要由于患者中风之后气血逆乱、肌肤筋脉失养以及气血运行受阻所导致,进而使得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治疗应该以调和脏腑功能以及疏通经络为主。另外,患者中风后由于运动系统高位中枢调控作用丧失,而被抑制以及原始的中枢运动得以释放,使得患侧肢体肌群出现肌张力异常以及协调紊乱现象,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以及运动模式异常现象,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5]。

腕踝针属于特殊的针刺疗法,主要是在踝部以及腕部选取相应点并通过针刺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方式可根据患者的表现对治疗部位进行划分,将横隔组织作为界限,共选择六个进针点之后按区进行治疗。由于腕踝针具有调和脏腑功能以及疏通经络的效果,所以适用于脏腑疾患以及多种痛证,在患者的踝部或者腕部采用毫针进行皮下浅刺可取得较好的即时止痛效果,主要原因为腕踝针所选取的刺激点均匀分布于患者的十二络穴,通过治疗可推动气血运行,振奋患者的筋脉以及皮部之经气,进而达到止痛目的。另外,腕踝针的治疗主要通过神经体液以及各种控制系统达到综合效应,在止痛的同时还可促进患者患肢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水肿炎症的吸收[6]。

综上所述,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马玉,冯丽丽. 综合复健与靳氏针刺法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45-1647.

[2]肖芳,蓝先金. 腕踝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颈椎病44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8,26(02):44-46.

[3]景福权,周钰,牛相来,等. 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8,37(02):154-158.

[4]张梦,刘媛媛. 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J]. 智慧健康,2018,4(06):77-78.

[5]郑颖力. 腕踝针配合艾灸涌泉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3):178.

[6]陈锦宇. 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4):121.

论文作者:刘业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刘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