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LW56-550型罐式断路器在正常运行中发生异常,引发的500kV母线停电事故,检查分析此次故障原因系产品内部洁净度不够,导致产品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细小灰尘在电场力作用下移动,在盆式绝缘子表面聚堆,造成盆式绝缘子表面电场畸变。
关键词:断路器;沿面闪络;洁净度;事故分析
1 引言
引发母线停电事故的断路器为某电气公司2009年2月份出厂的500kV LW56-550型SF6罐式断路器,安装于XX500kV变电站,于2011年9月基建工程完成本体安装,后因线路施工受阻一直未能投入运行,在2015年7月完成投运前调试,于7月25日正式投入系统运行。
2 故障情况简介
2.1 故障前XX500kV变电站运行方式
500kV系统主接线为3/2接线;500kV第五串为不完整串运行,其余四串为完整串运行;500kV I母线运行间隔有500kV1号线、1号主变一次、500kV2号线、500kV3号线、第五串联络;500kV II母线运行间隔有2号主变一次、500kV4号线、500kV5号线、500kV6号线、500kV7号线;500kV I、II母线经一串联络、二串联络、三串联络、四串联络、五串联络断路器合环。该变电站500kV系统图见图1。
图1
2.2 LW56-550断路器主要参数
产品型号:LW56-550/Y4000-63型
额定电压:550kV
额定频率:50Hz
额定电流:4000A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63kA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峰值):171kA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63kA
额定峰值耐受电流:171kA
SF6额定充气压力:0.6±0.02MPa
2.3 事故基本情况
2016年1月18日02时31分03秒549毫秒,某省检修分公司XX500kV变电站500kV I母线母差保护动作, I母线元件(500kV1号线5011断路器、1号主变一次5021断路器、500kV2号线5031断路器、500kV3号线5041断路器、第五串联络5052断路器)跳闸,同时第五串500kV7号线跳闸,500kV7号线该变电站侧5053断路器、对侧变电站5032、5033断路器跳闸后重合成功。故障当时天气晴,无任何操作及作业。
2.4 保护动作情况
02时31分03秒549毫秒,500kV I母线两套母差保护动作;
02时31分04秒747毫秒,500kV7号线两套纵联保护动作;
02时31分05秒064毫秒,500kV7号线5053断路器跳闸出口;
02时31分05秒589毫秒,五串联络5052断路器跳闸出口;
02时31分05秒680毫秒,500kV7号线5053断路器重合闸动作;
02时31分05秒751毫秒,500kV7号线5053断路器重合成功。
3 现场检查情况
500kV1号线5011断路器、1号主变一次5021断路器、500kV2号线5031断路器、500kV3号线5041断路器、五串联络5052断路器在开位,其余断路器在合位,设备外观检查无异常。
对跳闸断路器进行SF6分解产物测试,发现500kV第五串联络5052断路器A相SO2气体含量为1000ppm,严重超标,B、C相测试结果分别为0ppm和0ppm,其余断路器测试结果未发现异常,分析5052断路器A相内部出现短路故障。
隔离故障设备后,1月18日10时22分,按照调度指令对该变电站500kV I母线进行恢复送电,5052断路器转检修状态,17时完成5052断路器A相本体气体回收,打开手孔、人孔门,内部检查罐体底部粉尘较多,罐体内壁未见明显放电痕迹。
4 解体检查情况分析
4.1 进一步解体检查发现;断路器盆上表面有放电痕迹,触头屏蔽罩在放电电流灼烧后已残缺,电流互感器罐内也有放电痕迹,断路器罐内及放电部位有一些的放电产生粉末;放电的电流互感器罐内有流水印痕迹。
4.2 故障过程分析
基于解体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此相产品事故过程为:在运行过程中,盆式绝缘子上表面沿面闪络,最终断路器跳闸。受到电弧烧蚀,触头屏蔽罩部分融化、残缺,罐壁部分掉漆。该过程产生大量粉末,在发生故障后回收气体时飘落到罐内。
4.3 产品放电原因分析
4.3.1 洁净度不够造成放电。本次返厂断路器在厂内解体检查,发现盆式绝缘子没有豁口或是损坏,且该相产品经过出厂试验、现场耐压试验,运行电压的考验,排出是零部件本身质量问题。最终判断为洁净度不够好,有细小的灰尘,在运行工程中由于电场力、电流震动、温差产生的气流等作用下,发生位移或聚集,使得绝缘子表面电场产生畸变、绝缘能力急剧降低,在运行电压的作用下,屏蔽罩和罐体之间形成了放电通道,在绝缘子表面发生沿面闪络,形成对地短路故障。
4.4 灰尘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4.4.1 放电罐内发现水印,水印中可能带有灰尘,现场装配对接时未检查清理好而残留;
4.4.2 对接套管时,导电杆与触头之间摩擦产生金属屑,或是吊运对接过程有灰尘从罐口上方掉落到罐内等原因,在对接完成后,未清理好而残留;
4.4.3 现场最后一次清理对接口时,操作者手臂带有灰尘带到罐内,未清理出来。
4.5 关于电流互感器罐内有水印解释说明
解体检查后发现断路器上方的 VI 罐内壁有自上而下的水流印记。但此相断路器投运后未出现漏气问题,由此可以排除断路器安装结束后进水的可能性。
分析认为此相断路器出厂后,在户外存放过程中,可能包装防护密封不严,雨水进入产品内部,进而在罐体内壁形成水印。现场安装对接时,由于清理不细致、不彻底,使得此次故障分解物的敷着而明显。
4.6 闪络分析结论
综合上述原因,认为此次故障系产品内部洁净度不够,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细小灰尘在电场力作用移动,在盆式绝缘子表面聚堆,造成盆式绝缘子表面电场畸变,最终造成盆式绝缘子沿面闪络。
5 结束语
这是一起产品内部洁净度不够,导致产品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细小灰尘在电场力作用下移动,在盆式绝缘子表面聚堆,造成盆式绝缘子表面电场畸变,最终引发盆式绝缘子沿面闪络,造成变电站500kV母线停电事故。
根据该台断路器解体检查情况,对SF6断路器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落地罐式SF6断路器一次设备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以防止发生内部放电故障时发生爆炸和伤到在设备附近的人员。
5.2 断路器在运行中应密切监视并统计其切断故障电流的大小和次数,及时进行内检,以防止因断路器切断故障电流时SF6分解产生的粉尘过多而内部放电。
5.3 在断路器内部为真空的状态下不要进行高压试验,防止对内部元件造成伤害。
5.4 断路器在安装或大修时,一定把住内部清洁关,并认真检查各部件是否满足工艺要求,消除断路器在运行中产生杂质的可能。
5.5 充有SF6等气体的灭弧室和罐体及绝缘支柱,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定期检查其预充压力值,并做好记录,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1]。
5.6 SF6断路器的安装,应在无风沙、无雨雪的天气下进行;灭弧室检查组装时,空气相对湿度应下雨80%,并应采取防尘、防潮措施[1]。
5.7 密封槽面应清洁,无划伤痕迹;以用过的密封垫(圈)不得重复使用,对新密封(垫)圈应检查无损伤;涂密封脂时,不得使其流入密封垫(圈)内与SF6气体接触[1]。
5.8 新装SF6断路器投运前必须复测断路器本体内部气体的含水量和漏气率,灭弧室气室的含水量应小于150ppm(体积比),其它气室应小于250ppm(体积比),断路器年漏气率小于1%[3]。
5.9 运行中的SF6断路器应定期测量SF6气体含水量,新装或大修后,每三个月一次,待含水量稳定后可每年一次,灭弧室气室含水量应小于300ppm(体积比),其它气室小于500ppm(体积比)[3]。
参考文献
[1] GB 50147-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S]
[2] 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 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范论[S]
[3] 电供[1991]30号. 高压断路器运行规程[S]
论文作者:刘颖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断路器论文; 绝缘子论文; 母线论文; 故障论文; 电场论文; 变电站论文; 表面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