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_胡昊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_胡昊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出现在电视屏幕中。然而,随着民生新闻的数量快速增加,观众的新鲜感也逐渐减弱,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使得民生新闻面临着受众群体流失的危险,然而受众群体一旦流失,收视率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本文分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指出未来发展应立足于打造精品、实现深度跨越,并逐步上升为公共新闻,从而在追求新闻理想的同时吸引更多受众。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 节目现状 发展方向

一、引言

2002年1月1日, 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推出的一档时长为60分钟的大型新闻直播栏目---《南京零距离》,是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诞生的标志。此后,民生新闻栏目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电视新闻模式,颇受许多新闻单位的青睐。

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

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的数量快速增加,民生新闻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例如低俗化、同质化、琐碎化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收视率受到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媒体在选择报道内容时,便会越来越倾向于迎合社会中下层群众的口味,而放弃对于更高层次新闻质量的追求,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便步入了歧途。因此民生新闻的发展便进入了瓶颈阶段。

(一)民生新闻的内容过于关注私人领域,缺乏公共性和客观性。所谓“私人领域”,“是以个体独立人格为基础的私人活动与私人交往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内,私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承诺或者生活习惯等非行政因素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和交往。” 目前的民生新闻栏目对公众的私人领域是高度关注,这种对个体事件的主观化关注,失去了媒体本应具有的公共性和客观性。

(二)过度渲染猎奇性和刺激性的内容。就今天中国民生新闻现状来看,无不面临着节目内容的趣味性过多和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流失双重困境,这一矛盾使得今天中国民生新闻必须找到其制度性出路。尤其是一些民生节目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往往会倾向于报道猎奇事件。例如将一些鲜为人知的现象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确实吸引了很多观众对节目的关注,但是这些报道把重点放在了渲染恐怖的气氛,而不是科学解释,观众看这档节目纯粹是图个新鲜,使得这则新闻的价值一落千丈。另外,治安刑事类案件也是吸引观众注意的“好材料”,再加上监控录像的普遍使用,使得观众在观看新闻画面时更加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所以这一类的新闻题材往往能够引来很多观众的注意。这类新闻往往将重点放在了渲染血腥、暴力、恐怖、惊悚的画面上。不但使新闻的价值一落千丈,而且,过多的负面新闻映入公众眼帘,会让大家对自己生存的社会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过多的注入娱乐性,与新闻性严重脱节。目前,时政新闻仍然是我国的主流媒体。但是由于时政新闻缺乏娱乐性,大多都是就事论事,比较乏味。所以,在民生新闻正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一些记者就干脆把时政新闻抛到了九霄云外。其实真正的民生新闻不应该剔除这些时政新闻,因为时政新闻也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例如倍受人们关注的全国“两会”。人们之所以关注这些时政新闻,是因为这些新闻对自己来说很有价值。但是现在的许多民生新闻栏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过度提高节目的娱乐性,而忘记了它们的根本性质是“新闻”,与新闻性严重脱节,使得民生新闻失去了它应有的威严性。

三、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未来发展方向

在我看来,民生新闻应逐步上升为公共新闻

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也有学者称之为公民新闻(civil journalism),它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新闻界兴起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纽约大学新闻学系主任杰伊.罗森(Joy Rosen)教授最先提出了“公共新闻”一词,因此,他被誉为“美国公共新闻之父”。公共新闻关注的重点和核心是观众对新闻事件的想法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公共新闻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民生新闻和公共新闻有很多相似之处,西方公共新闻理论的引进,为我国正处在瓶颈中的民生新闻指明了一条很好的出路。在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媒体虽然也有一些成就,但碰壁次数也不少。中国民生新闻要想过渡到公共新闻,必须正确把握公共新闻的内在精神,要坚持公共精神,尽最大努力保证公共新闻的真实性。

1、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目前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出现了过度关注公众私人领域的问题,而公共新闻注重的则是强化新闻报道的公共性。

切入点同样是人民生活这种细小题材,民生新闻更乐于栖息在对事情表面现象的报道,或者对当事人悲惨命运的同情的层面,这种报道非常肤浅,而且不具备新闻价值;而公共新闻则是要求在这些琐事当中探讨出深刻的公共性,理性的对待事件,引导公众去发现新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现象,让公众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然后解决事件的根本问题。以“Wephone创始人自杀”事件为例,民生新闻注重事情的趣味性,调查人物身份,对当事人几乎进行人肉搜索,受众只是觉得这件事情有趣,并且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是因为有好奇心在作祟。而公共新闻,则要求从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拓展,即从这一个体性事件中探寻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比如在家庭暴力中,男性是否可以是被加害方,再比如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所以说,民生新闻要上升为公共新闻,报道内容就要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

2、从平民意识走向公共精神。民生新闻是通过百姓的视角与姿态,融入到百姓群体中,把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镜头报道出来。这样的方式,拉近了媒体与百姓的距离,形成了媒体与百姓的亲和力,让百姓更有亲切感。但民生新闻要发展成为公共新闻,只有平民意识是不够的,媒体还需要具有公共精神。虽然在民生新闻中,新闻记者已经参与到百姓生活中,和百姓有了互动,但公共新闻还要求记者有更强的思考能力,要深入都生活中,以公共利益为立足点,传播民众的声音,敢于向公共权利问责。

3、从消费主义走向社会责任。民生新闻发展过程当中的消费主义,导致民生新闻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商品化和同质化等。前面说到:民生新闻栏目的诞生和发展高峰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所以,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多大的竞争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情况导致了许多没有内涵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纷纷上马。在经济利益至上的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民生新闻栏目忘记了他们的宗旨是“关注民生”,把注意力放在了迎合低级趣味上。这种迎合使得民生新闻的质量越来越低,为了追求高收视率,血腥、恐怖、神秘、甚至涉及隐私的题材逐渐成为电视民生新闻的选题标准。这样一来,民生新闻在经济利益至上的大局影响下,陷入了追求高收视率和品位日趋低下的恶性循环之中。民生新闻想要上升为公共新闻,必须要远离经济利益和消费主义的影响,承担起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要想更快更好的发展下去,必须认清自身现存的缺点和不足,并且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要不断开拓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节目,提高自己节目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把握时代发展的步伐,正确认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在努力提高收视率的同时,能切实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使民生新闻能够持久繁盛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元姝.浅析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方向.新闻传播.2009.4,P58。

[2]高兆明.公共权力:国家在现时代的历史使命.江苏社会科学.1999.04,P34。

[3]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历史与现状(上)---对美国“公共新闻”的实地观察与分析.国际新闻界.2005.01,13-14。

[4]Theodore Glasser.The idea of Public Journalism. New York: Guilford Press.1999,P3-18。

[5]殷亮 杨会飞.网络传播时代的民生新闻栏目走向.中国电视.2009.12,P56。

论文作者:胡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现状及发展方向论文_胡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