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论文_杨海英

杨海英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四川成都 610091)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方法:由NICU医生和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观察品管圈活动展开前后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应从性。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由之前的医护人员洗手总执行力57.20%上升到75.46%。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应从性,同时还能提升医护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NICU;手卫生应从性;医护人员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239-02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手卫生是指可清除或破坏手皮肤微生物的任何方法,是一类包括洗手、杀菌洗手、杀菌手凝胶或外科手杀菌在内的通用术语[2]。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有效的手卫生可降低25%~50%的医院感染发病率[3]。但是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应从性不容乐观,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我院针对NICU长期存在的手卫生依从性低的问题组建了品管圈小组,拟定并组织实施了品管圈活动计划,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5月,我院NICU工作的26名医护人员,其中:护士16名,医生10名,年龄28~42岁,工作年限均大于4年。

1.2 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圈员10名,选出圈长1名,负责活动小组的组织与筹划,护士长任辅导员,负责监督,全部成员平均年龄29岁,其中:本科学历7名,大专学历3名,主管护师职称2名,护师8名。

1.2.2确定圈名,选定主题,召开全体圈员会议。开展头脑风暴,经过热烈讨论,投票确定圈名为“手护圈”,圈名意义:医疗工作环境中的污染无处不在,医疗护理服务离不开手,手的污染随时随地发生,让我们用心关爱,用手相护,保护新生儿,使新生儿茁壮成长。确定主题为: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选题理由:手卫生是预防医院内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也是医护人员自身防范的关键环节。国外报导: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国内资料统计:医院感染30%由手传播,正常人接触大量细菌容易生病。而收治NICU的患者因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及侵入性操作多等个原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提高NICU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N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QCC活动实施日期为2015年3月1日~5月30日。

1.2.3现状调查 活动初期隐性调查白班当值医护人员,其中:医生4名,护士10名,12小时工作结果显示:NICU医护人员洗手总执行力57.20%。由此得出我科NICU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较低。见下表:

1.2.4原因分析 手护圈成员运用鱼骨图分析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低的原因。见下图:

1.2.5设定目标: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员能力×改善重点),圈员能力40%,改善重点:33.55%

手卫生执行率57.20%+(现况值57.20%×圈员能力40.00%×33.55%) =64.87%

1.2.6对策及实施

1.2.6.1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收集院感爆发典型事例,开展院感爆发警示教育强化医护人员的思想观念,不定期的检查NICU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进行手表面微生物检测,用数据回答自己的手脏不脏。

1.2.6.2理论培训 强化手卫生相关知识,通过视频教学、现场授课等方式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洗手指征、手卫生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消毒原则等。要求全体人员对这些知识知晓率达100%。采取不定时轮抽的方式检验。

1.2.6.3改善手卫生设施 针对工作忙,跑回洗手池洗手浪费时间,洗手后手湿,无干手纸等因素,科室在治疗车、病历车、每个病床床旁桌上摆放速干手消毒液,科室投入经费,购置了干手机。将洗手流程绘制成图张贴在洗手池前,以便 指导医护人员正确洗手。

1.2.6.4加强操作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邀请本院参加手卫生比赛获奖同事,对全科室人员进行操作演示,要求人人学会并熟练运用六步洗手法,由一名圈员按六步洗手法对全科护士进行考核。

1.2.6.5建立健全手卫生管理体系 确定两名圈员为手卫生管理员,对科室内每名医护人员建立考核手册,记录每次考核成绩,考核包括理论抽问和洗手的情况调查。每月末对成绩进行汇总,不合格的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2.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隐蔽性调查白班当班人员,医生4名,护士10名,12小时工作,总执行力75.46%。见下表:

3.讨论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传播媒介,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医院感染是经手直接或间接传播的,该传播途径比空气传播危险更大[4]。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有效的手卫生可降低25%~50%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在此次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活动中,圈员们都积极参分,充分调动了医生、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和主动性,增强医生、护士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降低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完整、流畅、严谨的洗手流程更有利于医护工作开展的更顺畅,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减少交叉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2]Widmer A F.Replace hand hand washing with use of a waterless alcohol hand rub[J].Clin Infect Dis,2000,31(1):136-143.

[3]王西英,司云刚,门朝霞.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研究 [J].中国病案,2009,10(11):32-34.

[4]徐小玲.品管圈在外科手消毒的应用与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56-56.

论文作者:杨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提高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论文_杨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